丁春鸣

1979 出生于新疆石河子市
2002 毕业于新疆艺术学院美术系,获学士学位
2013 毕业于重庆大学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
2017-2018 和田师专支教
现居新疆乌鲁木齐,任教于新疆艺术学院附中

主要展览
2017 壹画会---和艺术第二回展,上上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7 壹画会----和艺术展首展,第零空间,北京,中国
2017 “儿子娃娃”新疆当代艺术展,凤凰含章,北京,中国
2016 多元共存--当代艺术同盟展,798宁空间,北京,中国
2016 风骨--中国当代青年写实艺术展,山水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6“家”个展,北京亮马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6“时区共振”京疆艺术展,新疆当代美术馆,乌鲁木齐,中国
2015“纸本子清”个展,新疆教育学院美术馆,乌鲁木齐,中国
2014 首届新疆国际双年展,乌鲁木齐,中国
2013 新疆当代艺术25周年回顾展,乌鲁木齐,中国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流年似水与悖论有痕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流年似水与悖论有痕>>

    近几年新疆的当代艺术展览,时而听到“启蒙”二字,包括官方和民间的策展人频繁使用此类词语提醒且俯瞰观众,其姿态的背后应当是责任感使然,可惜终与当代艺术本体无涉。当然,精英们的清高心态似乎是普遍性的,且带有遗传的效绩成分。其实这无非就是现代主义之后世界范围内一般性的精神生活窘况,不足为奇。

    诚然,这也怪不得大众的自娱和茫然以及精英的无奈或奉媚,我敢肯定这种窘态不仅只发生在工业文明之后,只要社会存在就一定会有类似的活态与延续,只是不同时代在表现形式上有相对的差异表征:在神学时代自然有神坛与平地之差,在形而上时代却有教主与信徒之别,在科学时代则有理性和感性之争。然则,精英与大众的矛盾始终无法彻底消除,这似乎是文化史中的持久性悖论之一。

    既便如此,这种历时性存在当属平常。可是,在试图抹平生活与艺术差异趋势的当下如果想弱化这种生存的尴尬境遇其方式会定然有别于过去,作为敏锐的艺术家来说,只要观察视角有所转换,作品便会有异样面貌。这也许是文明进程策略的期望在促使我们共同步入新的生境,尽管大众的目光依然在自娱自乐,或者不少的艺术家仍旧在技术层面过于自信和自恋。

    我估摸着丁春鸣的这批小画,是想要冲破这种窘境,因为他的这些作品显然有几个特征在力图挣脱当下艺术的顽疾与症结。

    不过,一开始当他传给我这数十幅电子版的图像时,一无题目、二无尺寸、三无日期,就想让我说些什么,我说看看吧,看能否有可说的必要和可能,我事先问我自己,同时也告诉他说:写着看看!当我在电脑上粗略看过两遍之后,我还是打电话问了他画幅的尺寸和作画的时间,但没有问画的题目和想法,我想还是自己先琢磨一下自我的感觉为好,接着又细读一遍之后,于是就有了以下我所说的画作的“题目”,也大致定下来写这段文字的标题。

    这62幅小画的内容,我粗略分了三类,风景系列为多数,如:远处有树的山峦、无树的田野、似树的旷野、有树干的风景、有树根的风景、收割后的葵花、秋后的向日葵、凋零的葵花、渴望天空的小树、公园、亮光下的拖拉机;房屋系列有:书架、素色的场所、摆满条凳的屋子、挂满旌旗的屋子、贴对联的屋子、烟囱和屋顶、十个冒烟筒、有门的院墙、有大门的墙、开进大门的货车;还有个别的人物、动物及场景,如:一对下肢、无面部细节的肖像、喝饮料的两个女性、音乐会、宠物的半个脑袋、碗内的整个馕、一排烧水壶等。

    总之,罗列一下这些题材就明白,大多是一些以往的平淡无味的物象以及身边琐事,如果按照过去的主题性大画面而论全是些根本不起眼的、不入画的景色/象,按过去的常识说,形式和内容都经不起什么推敲,所以更登不了大雅之堂。

    既然是无色、无味、无为,那么,年轻艺术家们为什么还要专门费神把它们画出来,并且,还要正儿八经地展览给公众呢?画者究竟想与观者分享些什么?处于职业习惯,我对如此这样的问题相对感兴趣,因为它是研究当代艺术现象中时而难以回避的话题。以下的简约文字纯属一孔之见!也不知理解和述说的是否恰当?还望识者点明。

    在如此小的画幅上再用单色随意涂抹没有细节的局部图像,这本身是件很无趣的差事,贸然把它说成是“艺术”似乎不可思议,尤其对外行来说则更显诧异。

    当然,首先作者无须引你进入审美佳境,这是现代艺术之后的一个常规性特征,也不是与你共享画中景致,因为他并不强求与观者互动,而是在默默独抒禅机意蕴。这好比是“信号弹兵”(福柯自喻语)那样,自暴坦诚且记述色彩贫瘠的日子和印象。一般而言,文明史上的平庸时代是精英和大众同样平庸。为此,有胆魄的艺术家会特意把自己退化为不识艺术的门外汉,以最稚拙的眼睛来看待和处置艺术与非艺术、继承与创新的态度分寸问题。

    我所领会的丁春鸣的此类图式机缘的手法是:画家挪用镜像情节中的流年有痕的无色记忆,选择自我逗乐的方式其实是在悬置先前固有的无聊主观臆想,且特以小尺寸画幅对应宏大叙事的招牌,以单色削弱纷繁无度的花色,而忽略全景代以放大局部是拟用当代基因信息原理来再现并述说生活无艺术、艺术无生活的数字化时代的碌碌无为,并依次来抹平日渐虚拟、平面化的娱乐时光,进而了却从前抹之不去的几无色彩的贫乏生计和荒诞岁月。想必正是类似于这种相对符合时代气息的细胞认同感的心境表达,作画者才无需迎合任何观者,而是在认真思考和重新定位或者转化自己的冥想视点。这比起大张旗鼓的宣扬教条式艺术口号,显然算不得是怡悦惊骇。

    姑且,面对生活艺术化的时代前景,才思敏捷的艺术家其实还是可以偶尔与周围的人们共愉悦的。然而,这种想法看来仅只是一种稀有的奢望,因为,天资卓越的艺术家总是会超越自己的时代,至少与周围的从众艺人们不怎么同步,否则,他就不配是前卫牺牲者了。况且,谨慎而挑剔的艺术家并不希望无节制、无原则的破坏与建立新的审美秩序和艺术理想,否则,他也会与身边的网虫们一样昏庸。

    也许,以往昔的平淡来说事是无奈地择取,如若如此,这些画大不了就是为了有意消解眼下雾霾艺术风景下的自我安慰的图式策略!就权当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多了一种另类的艺术姿态而已!或许,反思无聊是蕴育意义之前兆!因为毕竟身边的事时时皆菩提,这也就经得起直觉倾述与任凭心外风景的莫测和变幻的检验!!!


史晓明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