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开兰

1966   生于黑龙江
1988   毕业于东北大学
现居北京,职业艺术家

主要个展
2015 “迁徙·迁喜一一冯开兰2015小幅作品展”,翱翔阁,北京
2014  将翱将翔  冯开兰书象作品展,艺芳香书画廊,北京

主要联展
2016 “100%的完美”系列之“抽象的魅力”十人中外艺术交流展,上上国际美术馆,北京
2016  国际书象学社三届毕业展,国中美术馆,北京
2016  当代女子画会第二届全国邀请展北京展,上上国际美术馆,北京
2016  当代女子画会第二届全国邀请展山东展,崔扬美术馆,山东
2016 “当代书风”中国书法30周年回顾展,永川博物馆,重庆
2016 “北纬39度 寸圆画展”,宋庄寸园,北京
2015 “素年锦时”中国当代女子画会艺术展,北京国际饭店,北京
2015 “艺术未来” 2015(中山)第二届国际青年艺术博览会,中山博览中心,中山
2015  和平艺术盛典暨第七届亚洲艺术博览会,法国
2015  “艺术无界”联展,上上国际美术馆,北京
2015  中国女性艺术展,中和美术馆,北京
2015  “ART中国年 2015”联展,盛品雅集艺术会馆,北京
2014  中山市青年艺术博览会,广东省中山市
2014  国际书象学社第二届学员毕业展,树美术馆,北京
2013  第二届中国 ▪ 深圳字控艺术节,深圳
2012  国际书象学社第一届作品展 ,宋庄书法院,北京

 

视频访谈 更多
· “将翱将翔”冯开兰书象作品展开
· 冯开兰和她的抽象绘画
艺术手记 更多
· 在心灵的风景中翱翔
· 心灵的风景
相关评论 更多
· 观开兰现象 创书象奇迹 ——
· 色酱烟峦
· 书象学派的抱负与书象学社的锤炼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观开兰现象 创书象奇迹 ——一次美丽的生命蜕变>>

  在短短三年里,冯开兰女士的书象艺术就获得不小的学术和社会影响。她去年798的个展《“将翱将翔”冯开兰书象作品展》向世人证明了一个真理,那就是“初级”可以成为“高级”;“业余”可以成为“专业”;“习作”可以成为“创作”。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特的艺术现象,我把它称作“开兰艺术现象”。现就这一特殊“现象”谈几点随想,也可看作开兰书象艺术的引读。

  一

  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曾不断跌宕起伏,但抽象艺术却始终处于学术和市场的边缘地带。近年来,关于“抽象艺术将会成为下一个市场热点”的说法不断被提及。但在中国,抽象绘画多年来一直处于颇为“尴尬”的境地,主要原因是抽象绘画的创作与研究至今相当滞后。

  目前,国内从事抽象绘画的艺术家大多有旅居海外的学习背景。在2000年之后,他们开始陆续回国从事抽象绘画的实践和现代性的研究,并形成了当下抽象绘画的创作群体。而开兰的艺术当属另类,属于土生土长的“中国创造”。七年前的开兰,还是一个与艺术毫无瓜葛的机械工程师。她冥冥之中地爱上了绘画,开始学习素描和油画。谁知当她能把物象画得有模有样时,却义无反顾的放弃了初见成效的写实油画道路,想入非非地踏入抽象绘画的寂寞征途。

  因为她从赵无极的意象世界里看到了自己的艺术理想,也因为她骨子里不喜欢被动“仿形”,觉得写实对她来说似乎太容易了。此时的开蓝,虽然并不知道想要什么,但却明确知道不想要什么,她只想画一种自己也无法预料最终结果的画。

  2011年,恰巧国际书象学社正在招收第一届学员,开兰懵懵懂懂撞进了这个中国的“抽象艺术摇篮”,成为魏立刚先生的入室弟子,那年她四十五岁。俗话说四十不学艺,可开兰就偏偏不信这个理儿,愣是凭着一股牛劲闯入这令人生畏的抽象艺术圈。我说“开兰现象”属于当今艺术界的一个“特例”,因为她经历了艺术家成长的非常之道。

  二

  工程师开兰经过“魏氏模块”理论的启蒙,迅速进入书象艺术的习作状态,她最初的“习作”被导师当作“创作”收藏。就此可见魏立刚的慧眼和“魏氏模块”教学体系的魔效,我们情不自禁的去追问其中的奥秘。

  抽象绘画是一种启发性的艺术,它不想简单告诉你画面是什么东西。早已参透抽象艺术的魏立刚先生,十分注重强调学员感受力的创造启蒙,培养学员对作品的分析与理解能力,诸如视觉的发现、听觉的开启、触觉的感知和思维方式的拓展训练。比如,将听觉转换成图像的训练,要求将这种感觉与自己的身体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然后通过抽象的线条将感觉转化到画面上来。他甚至要求通过触摸印象,把不同的材料感觉转化到画面上来,而且这些训练不仅仅局限在视觉的单一领域。

  首先,魏氏教学是开启学员的视觉思维,打开他们的宇观视野,苦练绘画点线的构成功夫,进而增强他们的艺术自信,激发他们的艺术创造潜能。开兰就是这样按照导师们的引领,一步步进入书象艺术的创作实践,成为国际书象学社的优秀学员。今天,国际书象学社已经毕业了三届学员,已经培养出数十位出色的现代艺术家,他们中间就不乏开这样几乎无绘画基础的“门外汉”。

  三

  其次,开兰之所以能如此迅速进入“魏氏模块”教学实践,还得益于她工程师的“数理”背景优势,那异常发达数理思维逻辑,一经恩师的“点拨”便即刻被“迸发”出来,成为势不可挡的创造能量注入开兰的一幅幅作品中。从她的画面中,我们很容易感受到形与形、线与线、点与点之间的“对话”,以及线性生命的冲突与生态的平衡;感受到形与色“抽象”的精气与活力。这使得她的作品与当代乃至世界的画家拉开了很大的距离,显示出自身强烈的个性风格。

  我以为,绘画终究是一种造型艺术,这似乎无关于“具象”与“抽象”,无关于“写实”与“写意”,画家都是在试图解决画面空间结构之间的“矛盾”与“和谐”问题。开兰的绘画一开始就属于“写意”和“抽象”的范畴,她的世界是更加自由的、更加惬意的,可以信马由缰急速奔驰的天地,我想这也是她选择书象艺术道路的智慧所在。

  经过一段严格艰苦的操练后,“业余”出身的开兰意识到,她必须恶补传统,不仅要补中国书画传统,还要补西方乃至世界各民族的绘画传统。觉得只有如此,才能使自己的起飞平台更具有开放性和世界性。

  四

  抽象艺术是一个形而上的理想王国,它并不太可能是雅俗共赏的,它是带有自由、独立和批判意识的高级艺术。它试图解决视觉艺术语言上的核心问题,解决逻辑上的、形式上的及精神上的种种深层问题。

  继承与创新无疑是一对绕不开的艺术话题,可如今画坛谈论继承的多,谈论创新的少。究其原因,不过是创新的难度远远大于继承。绝大多数的“继承者”都被淹没于浩瀚的传统中,稀有能露出水面的。

  开兰与众不同的具有那种“化”的特殊能力。从的作品中,我可以感受到她与前贤大师的心灵对话与交流,包括米罗、克利、康定斯基、蒙特里安等的绘画精神的影响,也可以看到抽象表现主义、解构主义、极简主义及后现代等抽象艺术观念的影响,同时也体现出理性与艺术共存的可能、中外文化的交融互生,自然承载着她内心的丰富情感,把观众引向一个个可游可居的“智力迷宫”,孕育着无穷无尽的视觉审美意味。

  学习艺术必须要探讨的是艺术的规律,即绘画本身的语言元素。她在一篇《在心灵的风景中翱翔》的文章中,言简意赅地道出自己的心灵独白。她的头脑中有思想,有追问,而且常常是对人生及艺术的终极性追问。我深信,有如此深度思考和不懈奋进的开兰,非常有希望成为世界性的艺术家,也许是五年或十年,这只是个时间问题。总之,开兰的职业转身的奇迹本身就是件十分值得庆贺和期待的事情,因为她完成了艺术人生一次美丽的生命蜕变。

文\高润喜

  二零一五年二月二十六日于中央民族大学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