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其鹏

1970    生于内蒙古
1992    毕业于内蒙古包头师院
1995    进修清华美术学院装饰雕塑系
2005    结业于中央美院雕塑系助教研究生班
现居北京,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内蒙古包头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主要个展
2012    愤怒的小孩,莫干山仕画廊,上海,中国
2010    童真时代,莫干山仕画廊,上海,中国
2010    童真,莫干山仕画廊,上海,中国
2009    不童,酒厂艺术区,北京,中国
2008   “阵”,798红三房画廊,北京,中国

主要联展
2018    二十二届上海艺术博览会,上海世博展览馆,上海,中国
2017   “游牧精神”首届油画双年展,包头美术馆,包头,中国
2016    远山的呼唤联展,新闻沙龙美术馆,北海道,日本
2015    童子军系列展,洛杉矶会议中心,洛杉矶,美国
2014    郭其鹏*沈敬东双人展《英雄归来”,北京MOMA上境,北京,中国
2011    中国福建.国际石雕艺术展,福建省崇武镇惠安县,惠安,中国
2010    国粹雕塑艺术成就展暨雕塑杂志年度提名展,国粹苑国际文化创意基地,北京,中国
2010    北京三里屯橙色大厅红T画廊联展,三里屯,北京,中国
2008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展,歌华艺术馆,北京,中国
2008   “五环下的聚合”展览,时代名门,北京,中国
2008   “updating 超越自我”联展,墙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8    798红T画廊联展,798红T画廊,北京,中国
2007   “2007中国雕塑开放展”,北京展览馆,北京,中国
2005    中央美院第三届“学院之光”优秀作品展,中央美院,北京,中国
2005   “泥、人体、感觉”联展, 中央美院雕塑系通道画廊,北京,中国
2005   “材料、意向”联展,中央美院雕塑系通道画廊,北京,中国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红色的想象
· 小大人
· 儿童政治学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小大人>>

——郭其鹏雕塑的社会学特征
高    岭
2008年7月8—9日

 与毛泽东时代雕塑在题材和风格上注重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和现实主义写实手法不同,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雕塑界出现了关注雕塑语言本身,试图挖掘雕塑造型语言形态的抽象化趋势。虽然雕塑界在整体语言形态的当代转换上稍后于绘画,但是涌现出一些在语言形态上具有当代国际化视野的艺术家。进入新世纪以后,雕塑艺术重新在题材和手法上被蒙上了一层注重现实生活和写实再现的色彩。与三、四十年前那种自上而下的政治意识形态的控制和支配的环境截然不同,此时的注重现实和写实手法已然是艺术家主动、自觉地、自下而上地透过纷繁复杂的当代现实社会现象,捕捉背后的基础性和结构性本质的角度和手段。这种对当代社会现实采取直接物质化和体积化的重新切入的方式,使得雕塑艺术成为许多艺术家、包括许多平面艺术家经常使用的媒介。
  郭其鹏的雕塑正是属于这种新世纪注重现实的写实雕塑。与当代许多艺术家一样,他的作品并没有刻意再现现实生活中的某个具体场景或者人物形象,而是选择具有寓意性和象征性的某类人物形象。那么,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究竟在今天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题材对象,来作为自己面对当代生活的表达方式呢?在一个市场经济的时代,商业化和物质化带来的欲望的膨胀,在考验着或者改变着每一个身在其中的人,艺术家当然是敏感者,当然要在自己的作品中对此有触及,这形成中国艺术家创作中挥之不去的现实存在。与此同时,许多艺术家也更加深入地认识到即便现实世界的商业主义和物质化程度越来越高,但对于中国社会来说,某些基础性和结构性的社会政治体制并未改变,那个长期控制和支配中国人思想认识的特殊年代毕竟过去只有三十年,在那种社会政治结构中形成的思维模式和评价体系依然有着顽强的繁殖力,它们在与市场经济形成的新的思维模式和评价体系相互冲击、对应与调整,因此,没有什么能够比搬用那个火红年代的视觉图式更准确地表达了当代中国所发生的变化和矛盾的了。这后一种方式与前一种方式不同的是,它不是当代商业消费社会表面的镜像式的现实再现,而是其内在本质的捕捉。
 郭其鹏的创作中带有许多中国特定时代形成并且延续至今的视觉图像元素,比如红缨枪、刀棍、枪炮、钢盔、望远镜、坦克、军装服饰,等等。这是那个高度集权化和军事化曾经封闭的时代留给我们的集体记忆的重要部分。这使我们似乎很容易将他的创作归类为一种对过去历史符号的搬用手法。事实上,如果我们把目光投放到郭其鹏的几个系列的作品上,这种简单的归类显然是不准确的。因为除了武器之外,在他的作品中,还有各种乐器,以及围绕着乐器而组成的行进、击鼓、吹乐、举旗等仪式化的场景再现。一种集体化和社会化的功能性的意识,才是郭其鹏几个系列作品里所共同拥有的特征。
 同样是介入现实,同样是借用了不少曾经火红年代的视觉图像符号元素,可对于不同的艺术家来说,却走出了不同的路径,有相当多的雕塑家选择了具有鲜明特定时代特征的政治明星和英雄人物,试图以此来讽喻或者反讽今天时代依然如旧,可时代毕竟有所改变,今天已然不是过去,简单地甚至讨巧地借用耳熟能详的视觉图像符号资源,无异于只得今日之皮毛,无法触摸到其骨肉,更无法把握其气脉。准确地看,郭其鹏的创作在选择这些熟悉的视觉符号的时候,其立足点却更加直接是在当下的现实感受,而这通过他这几个系列所最终确定的人物的形象身份得到有力的证明——所有他创作的人物都是男性儿童,而且大多数都是裸体。
 儿童的形象身份代表着未来,代表着朝气,他更多地与现实今天发生关系,他不可能也不应该有过多的历史和政治的负担和约束。艺术家选择了儿童,就意味着他选择了是站在今天的角度来反思历史和检讨当前。这些赤身裸体的男孩,裸露着尚未发育成熟的躯体,却被某种无形的力量组织、集合和训练成一只童子军,一个军乐团,一列仪仗队。他们原本幼小单纯的心灵,因为周围环境的所谓熏陶和影响,在脸上过早留下了一丝难以抹去的世故和凝重。在那个持刀少年和手持红旗飞奔的追梦儿童的脸上,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那张目圆瞪的眼神里总有一丝茫然无措。的确,这些代表着成年人世界里无休止争斗和竞争的法器和武器,被艺术家安置在了这些开始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和向往的纯真少儿身上,这是郭其鹏的有意所为,但却真实地揭示出过去和今天都严重影响着孩子们成长的尚武精神和虚幻的集体主义和民族主义情绪。
 事实上,这些外在的人为的对少年儿童的灌输,已经严重影响到我们下一代的身心健康:那些沉重的钢盔已压盖住了孩子们的双眼,那些威武的坦克早已令孩子们惊恐不安,难以做稳——严重的比例失衡意味着外界的压力对儿童身心的影响。
 郭其鹏选择了寓意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少年儿童为自己创作的出发点,说明他更多地是从自身的现实处境和文化感受出发来观察我们这个时代,同时也具有了广泛的国际视野,因为在世界范围内,少年儿童的生存状态并不容乐观,在不少国家,孩子们从出生之日起就被纳入到民族仇恨和暴力杀戮的怪圈中,不同文明的冲突对孩子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都构成了难以抹杀的影响,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以儿童为范本,呼唤人们和平相处的健康的价值观念和人生目标,不仅使郭其鹏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社会性和本土文化针对性,而且还具有开阔的国际化语境,它传递出这样的一种信息,任何违背个人意志和自由的强权和支配,任何有组织有预谋的干预和操控,都将成为一种人类的负产品,都将使人类过早或过多承受他们原本不应该承受的生命之重,都将会像这些小男孩那样,过早地成为小大人,一个早熟的人,也许终将会成为一个夭折之人,一个废人。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