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蕾
1975 出生于黑龙江
1999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
2002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
现居北京,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主要个展
2022 选择的选择,共同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17 语上,桥艺术空间,北京,中国
2016 无边的生长,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5 四月青蓝,大都美术馆青年艺术空间,北京,中国
2014 距离与对话,现代艺术博物馆,巴拿马
主要联展
2019 首届中央美术学院“靳尚谊青年教师创作奖”获奖教师双个展,中央美术学院校史馆西厅,北京,中国
2017 智造——中国当代艺术展,普罗维登西亚,智利
2017 具象中国,天津美术馆,天津,中国
2017 镜象十二家2017京津冀青年油画艺术展,天津美术馆,天津,中国
2017 ASIANOW“SHIFT 移形幻影”双人展,巴黎,法国
2017 沙海绿洲,鄂尔多斯博物馆,内蒙古自治区,中国
2017 智造  中国当代艺术巡展,利马,秘鲁
2017 第聂伯之会——中乌当代美术交流展,太庙艺术馆,北京,中国
2017 具象中国 2017首展,1+1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17 后东方学,汉威国际艺术中心开幕大展,北京,中国
2017 丝路新像 艺术展,乌克兰宫,基辅,乌克兰
2017 绘话,年代美术馆,温州,中国
2017 2017肖像展,皇家宫殿菲特烈堡,丹麦
2017 后东方学,中国主题当代绘画作品展,大皇宫,巴黎,法国
2017 第二届恭王府时代肖像艺术展,北京时代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7 在意.全国油画名家学术邀请展,宁波美术馆,宁波,中国
2016 来自中国美术馆的艺术——当代中国青年美术作品展,中国文化中心,新加坡
2016 中国精神 真像,山东美术馆、西安美术馆,济南、西安,中国
2016 色彩共生——中国当代艺术展,国家画廊,哥斯达黎加
2016 天天向上——名师提名五年回顾展,筑中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6 互绘.相知——中外美术作品展,炎黄艺术馆,北京,中国
2016 中国美术馆收藏青年美术家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6 色彩共生——中国当代艺术展,当代艺术博物馆,巴拿马
2016 长河奔流——中俄艺术家油画作品联展,列宾美院美术馆,俄罗斯
2016 自·牡丹亭当代艺术展,金鸡湖美术馆,苏州,中国
2016 历史的温度,湖北美术馆、陕西省美术馆,武汉、西安,中国
2016 异彩同辉——中国/东盟美术院校绘画艺术联展,天津美院美术馆,天津,中国
2016 周而复始——坦培拉绘画多重诠释研究展,清华美院美术馆,北京,上海
2015 中印尼当代绘画艺术邀请展,中央美院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5 中国精神第四届中国油画展心像,中国油画院,北京,中国
2015 第七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澳门,中国
2015 气·度,中华世纪坛,北京,中国
2015 感知中国,悉尼,澳大利亚
2015 中国全国美展国际巡展,明斯克,白俄罗斯
2015 东方之美,PALACIO SCHACHT,智利
2015 相遇与畅想,中央美术馆,俄罗斯
2015 朝日而舞,金石湾美术馆,威海,中国
2015 历史的温度,上海、北京、南京,中国
2015 早晨的力量,重庆美术馆,四川,中国
2015 Ta时代,时代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4 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4 中坚——70年代,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4 灵感高原,UBC亚洲中心,温哥华,加拿大
2014 恭王府·时代肖像艺术展,时代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3 CAFA教师创作特展,中央美院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3 来自北京,纽约艺术学院,纽约,美国
2013 中德新表现主义大展,中华世纪坛,北京,中国
2012 中国美术世界行,柏林,德国
2012 未来与现实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1 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1 艺术家眼中的当代中国,关山月美术馆,深圳,中国
2011 十年——教师作品展,中央美院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1 无恒之在——当代女性艺术展,中华世纪坛,北京,中国
2010 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0 分水岭四人作品展,久画廊,北京,中国
2009 无镜女性艺术展,白盒子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9 印象当代中国艺术家十人展,时代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8 平远——中央美术学院五人展,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8 中国当代女画家油画作品展,凯晟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4 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太庙,北京,中国
2003 第三届中国油画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生长,蔓延——对康蕾创作状态的
· 遗失与重寻:观康蕾的绘画有感
· 为情而造艺--康蕾的画
· 距离与对话
· 康蕾艺术的微妙融合
· 纯真和深邃的眼睛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康蕾艺术的微妙融合>>

 

Alan McNairn阿伦. 麦克奈恩
(阿伦. 麦克奈恩博士曾任职加拿大国家美术馆策展人,同时他也是一位著作等身的作家,,著作内容涵盖了17到21世纪的艺术和艺术家 。曾担任加拿大新不伦瑞克省博物馆的院长, 加拿大探索型电影发行公司的经理人,以及加拿大皇家艺术学院的院长。并曾在加拿大多所大学教授艺术史。)


康蕾艺术的微妙融合

作为一名艺术家,康蕾为自己设定的目标是要将“现象世界形象化”,并将她内心对现象世界的全部想法清晰的展现在她的作品之中。事实上,她也成功的做到了这点。融合中国美学传统意向与西方绘画方式,康蕾所接受的是一项对艺术家心理和技艺而言都十分复杂的挑战。于她而言, 这种“融合”可不仅仅是创作出引起人们对传统中国国画的回忆并用西方艺术所特有的表现手法来呈现出来。她的方式可比表面相似的创作要深层次的多。

康蕾的创作乃是基于对中国艺术与美学传统之精髓在视觉和心理上的思考和领悟。传统的中国艺术作品是一幅幅被赋予了形象的诗篇,让观者的灵魂和思想都有如置身于弥漫着灵魂和冥想的宁静之中一般。之所以能达到如此境界,是因为传统中国画的创作是在考虑受众欣赏品味的同时,也兼顾艺术家个人的审美喜好。这种融合传统中国艺术和当代西方艺术视觉表达的风格并不是新鲜的发明。它起源于在20世纪初期,西方艺术被引入到了当时已出现停滞甚至后退迹象的中国艺术实践中,让中国艺术再次焕发了一点生机。但好景不长,这种融合西方艺术和中国传统视觉传达的风格,又被1949年前后开展的新中国运动的艺术家们所摒弃,转而出现了西方社会现实主义观念。现如今,在当代社会,艺术界又重新燃起了对中国艺术史的崇敬,而康蕾的这种融合两种美学流派和两种视觉艺术传统的风格,便是其中很重要的组成。
在进行任何将西方艺术中的想法融入中国艺术中、或反过来将中国艺术中诗意的沉思的美学整合到西方艺术中的尝试之前,对东西方两种艺术的深入理解是至关重要的前提。根深蒂固在艺术家意识中,艺术融合的首要必备概念是挖掘两者之间的联结点——一个通过视觉交流,让两种传统的艺术理论来彼此汇聚亦或是互相强化的联结点。康蕾所做的大部分绘前准备工作都是在头脑意识中完成的。而这个思想基础的成功与否是要用最终的作品来证明的,尤其是要通过作品吸引和影响东西方两个群体观众的能力来证明。古往今来,那些全神贯注于一项艺术工作的艺术家,在创意的过程中,其实都是处于一个不断重复的反馈循环之中的。也正是在这种循环往复的对自己作品审视、修改、再审视、再修改的过程中,艺术家们不断改变并利用着自己的思维意识。
康蕾在这项“自找的”艰难挑战中所取得的成功,在她最近创作的《乐园2016》系列作品中显露无疑。在这个系列中,康蕾对一些植物的固有形象进行了主观艺术处理,可以说是她个人早期几组专注于植物、动物和人的独立作品的顶峰(如《距离》2013)。在《乐园2016》中,康蕾使用了大量的色彩,在画面留白的部分肆意挥洒。这是对她早期作品的一种精神上的逃离。那时的她通常在画作中保持着色彩的统一性,你可以从 《红色系列》(2011)和《花间词》(2014)中看依据。值得一提的是,《花间词》里巧妙的通过微妙的手法,让画面里用且仅用到的青蓝色幻化出了多种多样的变化——该系列所选用的是由伊夫•克莱因发明的克莱因蓝,康蕾认为,这种蓝色是用来表现无形天空的视觉感受和她本人经验及认知的的最理想的颜色。这种诗意的、玄学的色彩对于东西方世界而言都是常见的,因为它表达着大自然共通的沉思和对形而上学的思考。
不同文化背景会很大程度的影响个体感觉和认知事物的能力,而康蕾在创作中也充分的考虑到了这一点。最近,一个来自北京清华大学的学术团队的实验可以直观地说明这个问题。他们调查了东西方人在观看中国传统水墨画时的眼球运动:东方人比西方人普遍更倾向于将目光驻留在白色区域。实验的第二部分,科学家们追踪两组人在观看线性且分散的画作时的眼球运动:实验中的西方人会对两个不同角度画作中相区别的部分更加敏锐。而这些实验结果仅表明验证并揭示了文化感知差异和认知意义过程的初期阶段。
康蕾用她的创作,实践了心理学家们的发现。在《乐园》系列作品中,传统水墨画中黑白单色的传统表现手法,被大密度的绚烂色彩加上保留了传统用笔技巧的绘画工艺所取代。水墨画中黑白单色的传统表现手法  被密度极大的绚烂色彩加上保留了传统用笔技巧的微妙操作所替代。通过不同形式、大小的色块重叠及变化创作出的作品,既包含西方艺术的传统,又属于更为微妙的东方视觉艺术传统范畴。这就意味着,当我们考虑东西方对于角度和认知过程的喜好不同时,康蕾的画已经成功地跨越两个世界,在东西方观众中同时引起了共鸣。她为一个新的视觉美学融合系统的产生做出了贡献。
总结这项让她沉浸其中的工作时,康蕾说,她希望得到分歧中的和谐、差异中的共存。“我们的世界就是在交互依存中共生和谐的”。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