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宽

1963 出生于安徽
1994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研究生
现居北京,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

主要个展
2010 “李宽作品展”,日本福冈
2008 “李宽作品展”,法国巴黎
2003 “李宽作品展”,北京
1996 “李宽作品展”,韩国全州

主要联展
2015  2015年第六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2014 “中国陶都,陶醉中国”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3 “泰山之尊”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3 “墨韵岭南•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3 “湖南百年”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
2013 “吉祥草原 丹青鹿城”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3  2013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3 “首届朝圣敦煌”全国美术作品展
1999 第九届全国美展
1994 第八届全国美展
1994 中国当代工笔第三届大展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朝圣在艺术的路上——观李宽近作
· 浑厚华滋 大气非凡——浅谈李宽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浑厚华滋 大气非凡——浅谈李宽老师作品的独特语式>>
    弹指长痕,在新时期的人物画创作领域,李宽是在写意人物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学院派艺术家。

    我和李老师认识十多年了,他是我大学时期的老师,我们曾一起在怀柔的山间写生,那是一段有趣的回忆。对李老师关注有一个漫长的时期了,他的画就像一曲秦腔,大气磅礴,慷慨动人。但却一直没有轻易下笔付诸于文,因为他的学术理念和创作成就决非泛泛之评即能解读的。在我看来,在当今写意人物画坛中,像他这样拥有较深的学养和较高的艺术水准的中青年画家是并不多见的。

    绘事一道,首贵气韵。他的大气的作品,如《大风歌》仿佛是喧嚣世界的另一种文化心境,浑厚华滋。

    他近年人物画创作不断有新作出现,这些作品如《金色回乡》《山里红》《梦乡》都非常清新自然、气息淳朴,毫不造作,画中将自己的心境与自然空间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将画家对于自然生命深切的关爱投注到画面的形与色中,传达的则是自然造物的生命灵性,富有乡土气息。十几年下来,李老师越来越胖了,但是他为人依旧简雅中和,为艺则气格高骞。他能够于高等学府里得气韵,茫茫众生中寻觅境界,真是不容易。

    我想,来自湖北的李老师应该属于内秀的画家,为人平和而多了些与世无争的澹泊。虽然平和澹泊却又才华横溢。正是他的这种个性特征的融入,他那些独具匠心创作的作品常是以细腻的乡土情怀刻画取胜。观者仔细地端详会发现,画家笔下的人物(如《大凉山系列》和《吹破天》)是感性的、恬美的——那是画家本人所理解的一种美,一种超越世俗的美的境界的营造与建构。

    精准的造型能力是他绘画艺术最显著的语言符号,画家以具有个性特征的方式解读和重新建构着他笔下的鲜明艺术形象。他的内心和笔触都是柔和的、流畅的,这种柔和、流畅与画面的主题,背景处理和谐地相融在一起,而画面的美便在这种和谐中流泻出来。我在他的画集和论著中看到,他对素描和速写的喜爱。十多年后的某个下午,我又回到中国传媒大学的课堂,和李老师一起画了一下午的素描。感慨颇多。由此可见,他的画作里不仅充满着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状态及身边的生存环境的关注之情,还向人们展示了素描对于传统国画造型上的作用。

    有段时期,他的作品一直和喧嚣的艺术市场保持着优雅的距离,只是追求自己心里的朴素单纯的绘画。画面往往通过对大凉山生活的描绘,捕捉他们天真无邪的心理表情。他的这些画面大多注重山间风景的环境描写,以此表达远离喧嚣生活向往宁静人生怀念青春往事的文人心理。

    作为一位对艺术有着独到见解的画家,李老师在创作时有意识地将自己融入到自然生活中去,从而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他在宁夏地区就积累了很多素材。因为他在画面中描绘的形象更多地来自于他的心灵世界,所以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非常精准传神。他的人物画具有写实性的品格,但他的人物形象塑造不是刻板的素描造型,而是在速写基础上的结构理解与动态把握。因而,他的用笔也显得灵巧鲜活,既注重形象的实写、体量的表达,也注重笔意墨蕴的审美独立性以及浓淡枯湿的对比与变化。他颇喜爱运用宿墨表现画面那些灰色层次,润泽之中一直保留着朦胧氤氲的墨色,由此而增强了形象与空间表达的丰富性。当李老师把这种画法转换到象征性的巨幅人物画创作如《邓中夏》和《大风歌》时,画面也由此变得浓密雄浑,大面积的浓墨湿色因氤氲华滋而显得意蕴丰满。

    他的人物画作品于人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撼人心魄、直抒胸臆的雄浑气韵和苍润清雅的笔墨气息。比如创作于2013年的《邓中夏》,人物众多,神态各异,气象雄伟, 250X250CM,尺幅不小,创作中较多地注重浑厚的色调,注重线与面、色与墨的相互晖映彰显,注重墨色变化与明暗对比,用笔刚柔并济,沉逸洒脱;墨法氤氲浑厚,苍茫幽邃。我个人认为意念产生宏观,思想和感情凸显主观,形与神、情与理、内与外,无论客观、主观还是宏观微观的关系上,最终取得了高度完美的统一,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艺术体系。

    综上所述,作为画家同时又为高校的教师,李老师在绘画的理念到创作实践以至教学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而完整的学术思路。

    这里撇开教学不论,他在理念和实践上可谓“双修”并行,相得益彰。通过他的作品,尤其是我格外喜爱的《梦乡》这幅作品,我们看到,他有生活,有激情和灵气,在理念上的修行决不是浅尝辄止,不是故弄玄虚,更不是为了装点门面,他的画无疑是一次视觉文化的“盛宴”,其在让观者审美愉悦的过程之中,再次跨越空间,重新回味扎根于画家内心深厚的人文主义的文化情结。

    前几年,他又把画笔直接对准了大凉山上的一片宁静,这位学院派画家坚守着一份平民心态,坚守着人物画最宝贵的精神力量———关注现实、直面人生,在现世人间的悲喜剧和人间烟火中去发掘真善美。看了他的作品,深为作品中坚实却又真实的精神气度所感染。他笔下的少数民族形象,是苍凉的风景。纪念碑式的构图、淡定的用笔,写出了民族群众的尊严,写出了创造者的孤独感和生活的厚重。
我们的时代就像一列高铁,每个人都是乘客,有人沉睡,有人观察,有人提前下车,有人固执地看遍路上风景。说到底,每个人都只是在前行速度中努力保持住自己,不变形,不乖张,偶尔说出一些心事,希望能真正被懂的人听到。李老师和他的作品何尝不是如此?

    李老师执教于中国传媒大学多年,桃李众多又正当壮年,日后必有更大的发展和开拓,一定会在现有的基础上,以更加鲜明的艺术个性立足于当代人物画坛,创造出足以代表这个时代精神的人物画作品。祝贺李老师!


文 / 袁立鹤(河北大学 副教授 《鉴宝中国》主编)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