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俊(安徽)

1968 生于安徽省六安市
1993 毕业于中央美院版画系,获学士学位
1993 毕业于中国美院传媒动画学院艺术硕士
现居北京,职业艺术家

主要展览
2018  ArtBeijing(北京农业展览),圣歌画廊
2017 “山水的表情”马俊个展,北京798斑马谷凹空间
2017 “水流无声”全国油画名家展
2017  2017当代中国数字艺术展,中华世纪坛
2017  2017新加坡当代国际艺术展
2016 “五月方圆”联展,香港艺穗会,陈惠玲画廊
2015 “空想家”联展,望京SOHO CYL画廊
2014 中国60艺术家作品展之表象,中贸圣佳艺术空间
2013 “艺术家的自画像”,宋庄美术馆
2013 “一百三十五人的自画像”,北京当代艺术馆
2013 “漂移的美院”,北京上上美术馆
2012 “宽度5”,北京当代艺术馆
2012  十五人新生代作品展,中国杭州会展中心
2011 “架上绘画展”,北京上上美术馆
2010 “中坚力量”广州鸿场国际艺术馆油画邀请展
2009 “非现实”首届798艺术双年展,林大艺术中心
2008  融合与拓展·中国现代油画研究展,中国美术馆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天地造化旧复新---马俊的山水
· 马俊其人
· 画印结合——马俊的尝试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画印结合——马俊的尝试>>

栗宪庭

 
 “油画”作为以材料划分的画种,同时伴随着相关的造型模式,自上世纪初由留欧学生带入中国并被广泛接受起,中国艺术界一直试图对它进行“民族化”的改造或实验。这还不包括更早由传教士带进油画的历史,以及由传教士如郎世宁自己根据中国的审美趣味——诸如平光造型——所做的实验,并由此影响到大量出口的民间工艺油画。但这段历史,似乎没有对中国艺术界产生广泛的影响。自徐悲鸿起,艺术界其实都自觉不自觉地让“油画”偏向了“中国味道”,尽管徐先生一再强调“仅写实”足矣,但除了他的“习作”,徐先生所有的“创作”如《田横五百士》《徯我后》《愚公移山》等,均非严格意义上欧洲十九世纪才兴盛的“现实主义”,而是“借古讽今”,在创作方式上,其实就是中国传统“借喻”“比”“兴”的审美观念,只是技术上保留了“写实主义”。1950年代,到董希文先生的《开国大典》,董先生就有了完整的“油画民族化”的思路了。再后来象1958年中央美院师生集体创作的《当代英雄》,以及六十年代孙滋溪先生的《天安门前》等作品的出现,油画民族化成为此后艺术家不断努力的一种方向,当然这个话题不是我这里的几句话能说明白,它牵涉到最表面的艺术风格民族化,也牵涉到进一步的语言模式的民族化,乃至牵涉到文化、社会背景等诸多问题。
 
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学习借鉴欧美现代主义,一直是艺术界尤其是当代艺术中的一股激流,尽管如此,追求“油画民族化”,乃至追求艺术的“中国方式”和“个人方式”也不乏其例,尤其1990年代以来,这种追求已然呈“遍地开花”情形,可以轻易列出一长串艺术家的名字。
 
马俊的作品,自然可以放在这个脉络里看。我看马俊的画,有追求早期宋代文人画所谓北宗中那种苍凉中的宁静感觉。我猜想,宋代的原作一定比现在我们看到更“苍凉”一些,时间的力量,把原作的纸张、墨色、色彩、笔触变得更加沉稳,象情绪被沉到水底。这种沉入水底的苍凉和宁静,成为马俊在宋庄有些孤寂和无奈情绪的一面镜子,好在画面中反观自我类似但更凄凉的感觉。因此,他对这些图式,做了诸多类似扭曲、色彩的流淌等“破坏”性的改造,改变了宋文人画中那种可游可居的人情味,突出了山水的荒凉感觉,恰似人人都能体会到这个世道的那种荒凉感觉。
 
在马俊的作品中,除了一些借用早期文人画的图式,他主要的功夫在笔触的处理上,即摒弃学院教授的塑造体积和空间的方式,采用随性的“书写式的绘画性”笔法,同时把晚期文人画的积墨法,作为油画的笔触,一遍又一遍,一层又一层,斑斑驳驳,层层叠叠,挤压在一个平面化的空前里,而不是追求自然风景的三度空间感觉,让这种积墨法的笔触,显示其低声沉吟般的情绪。
 
马俊版画系出身,他在画面处理上,把画画和印制结合起来。他说这种绘画的方式,他摸索都20多年了,很多效果都是带有偶然性,或者在绘画和印制过程中尝试期待中偶然效果,作画过程始终在控制与偶然之间不断地选择,包括颜料的品牌,薄厚,媒介剂的多少,水油结合,还要包括画布的特别制作等等,即画印结合,又边画边印,在不断丰富画面的过程中,找寻与自己内心感觉相契合的效果。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