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思特
1988 出生于湖南
2011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
2014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
2023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
现居北京,任教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
主要个展
2023 全球性绘画:中国新一代艺术家,MART美术馆,特伦托,意大利
2023 未来幸福城,颂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23 月亮之上,中央美术学院,北京,中国
2022 归宿,空间站画廊,北京,中国
2017 星尘博物馆,空间站画廊,北京,中国
2013 样板间:黑色房间和苍白世界,ChART Contemporary, 北京,中国
2013 孟思特,空间站画廊,北京,中国
主要联展
2021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创作主题展,中央美术学院博雅展厅,北京,中国
2020 第五届美术文献三年展,武汉美术馆,湖北,中国
2020 首都师范大学教师作品展,首都师范大学主楼展厅,北京,中国
2020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主题创作展,中央美术学院博雅展厅,北京,中国
2019 首都师范大学画院首届学术提名展,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9 技术也凝结成了风景,首北兆龙,北京,中国
2018 出山入江:漳州当代绘画邀请展,漳州市美术馆,福建,中国
2018 光州艺术博览会,光州金大中会议中心,光州,韩国
2018 注意力训练,艺元空间,武汉,中国
2018 ART CENTRAL,香港,中国
2017 CIGE 2017,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北京,中国
2017 描写真实,不同艺见,北京,中国
2017 多重光晕,XI 当代艺术中心,广东,中国
2016 A SUSTAINING LIFE,Waterfall Gallery,纽约,美国
2016 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2016,台北世界贸易中心,台北,中国
2016 Paris Asian Art Fair,巴黎,法国
2016 2016 青年艺术100 北京启动展,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北京,中国
2016 循循展,第二回:从感知到介入,芳草地画廊,北京,中国
2015 中国重点美术院校油画系素描联展,西安美术学院美术馆,西安,中国
2015 伙伴,桥舍画廊,北京,中国
2015 表象的歧途II,O’Born Contemporary,加拿大
2014 折桂枝-2014 年中国新锐绘画奖,Hi 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14 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2014,台北世界贸易中心,台北,中国
2014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4 研展2014——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4 艺术北京2014,全国农业展览馆,北京,中国
2014 超级景观——图像世界的多重逻辑,石家庄美术馆,河北,中国
2014 中央美院青年艺术家作品群展,艺术8,北京,中国
2013 放大”第55 届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莫拉宫殿,威尼斯,意大利
2013 我的心略大于整个宇宙,北京银河SOHO,北京,中国
2013 艺想,观想艺术中心,北京,台北,中国
2012 对位——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新锐作品展,中央美院多功能展厅,北京,中国
2012 多重世界,梯级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12 英国约翰莫尔新绘画大奖赛作品展,上海油画雕塑院,上海,中国
2012 引爆”青年艺术家扶持推广计划汇报展,国际会展中心,北京,中国
2012 青年艺术100 全国巡展项目,北京、上海、鄂尔多斯、深圳、成都等,中国
2011 造型十年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1 千里之行——优秀作品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天津,中国
2011 罗中立奖学金获奖入围作品展,重庆美术馆,重庆,中国
2011 斑点,空间站画廊,北京,中国
2011 中央美术学院优秀毕业作品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0 中央美术学院优秀作品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中国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 孟思特:在画展看自己的毕业照是
相关评论 更多
· 归宿—孟思特的第三次个展
· 孟思特,一个历史碎片的拾荒者和
· 孟思特:我希望可以继续被艺术所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孟思特:我希望可以继续被艺术所累>>

问:段少锋

 
答:孟思特
 
段:很久不见你了,介绍下你的近况吧?
 
孟:最近刚有小孩,白天一般都在工作室画画,有课的时候教学。晚上回家帮忙带孩子。生活简单有规律。
 
段:那你的这两年感觉变化还是挺大的,进入一个成熟状态了,我的理解是工作,生活和创作这三部分吧,这样相对于最早我认识你的时候可能不自由的成分多了,那时候你还住在花家地北里小区里面,大多数时候是一个自己画画的状态,现在可能比起以往来创作会更具有现实背景的意义吧,这两年的绘画创作题材上和以往有什么不一样了?
 
孟: 生活的确比之前变得更琐碎了,有时候甚至得挤出时间来画画,这些变化让我重新开始理解时间的概念。但创作上却在向相反的方向发展,较之前的系列变化得更加"非现实"。去年做的个展应该可以窥见一斑,我开始摒弃现实生活所提供的素材,转而依靠想象编织作品的内容。这看似荒诞,实际更接近内心的真实,我依靠作品为生活找到一个出口。
 
段: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你在绘画上越来越自我了,甚至于有一点任性了。当你和具体生活关系近的时候反而不愿意去直接映射自己的生活,而之前和生活距离远的时候更愿意表现自己过往的生活,也就是说现在绘画内容表达上更加含蓄了?
 
孟:我反倒觉得要找的路慢慢清晰了。其实之前的作品也是想要表达"非真实",但创作的方式是需要依赖素材,所以在最后的画面呈现上会让人感觉相对"现实"。现在摆脱了对素材的依赖,感觉更自由了,想要表达的东西在绘画上也更加直接了。但我会将想说的话隐藏在一个看似"美好"的表象之下,所以我也说不好在内容的表达上是否更加含蓄了。
 
段:能否具体以你最近绘画的例子来讲讲绘画题材的变化?
 
孟:去年完成的《星尘博物馆》是我目前尺幅最大的作品,450cm的长度,230cm的高度。创作方式也是在进行这件作品的时候开始有变化的。我之前的作品一直在内容上做减法,比如《集体》系列里我去除了画面所有场景,只留下一堆人物居中于画布。在创作的方式上也是先画出精致的小稿再将其放大还原。但最后自己会发现真正创作的过程在画完小稿后就已经结束,大画变成了纯粹的制作,失去了创作的乐趣。所以索性反其道而行,摒弃对素材的依赖,同时我一直想找个主题可以消化在创作内容上的庞杂,让自己的作品不再只是为了做减法,而"博物馆"这个主题刚好符合我的这些想法。所以最后就编造了一个并不存在的博物馆。
 
因为画面的内容几乎全靠想象完成,所以第一次用这种方式画具象的场景还是比较折腾,好多细节改了无数遍,因为自己并不知道到底要画到什么程度,有的内容甚至在画完数天后又涂掉重画。但在习惯这个方式后,我便觉得豁然开朗,绘画对我来说变得更轻松自由了。
 
段:除了内容上,绘画的方法上有什么变化吗?因为你以往的绘画语言的很明确的,这两年的时间内我们见面不多,大家都离开花家地之后见的更少了,所以还是希望去你工作室走走,以前看你的作品的感受我之前写过一篇小文字,最近看来又要重新认识你了。
 
孟:在绘画的语言上还是之前的延续,但更轻松了。一方面是持续的创作会在技术上训练得更娴熟,另一方面可能是一天中能画画的时间就这么几个小时了,容不得像之前那样跐蹴。挺怀念在花家地的时光,那时咱们住一个院子。我记得有时晚上我在画画,你一个电话我就下楼了。欢迎来我现在的工作室,一方面重新了解,一方面再叙叙旧。
 
段:青春是一个挺矫情的词,我们真正意义上算是告别了吧,哈哈,青春叙事之后很多事情朝着两个极端去了,一方面更明确要做什么,一方面也明确了不去做什么,面对生活具体的琐碎的事情出现越来也多,我现在其实做事情还是会保留花家地住着的时候的很多方式,比如花家地双年展吧,我其实没有预设任何的目标和结局,我就是觉得应该玩一次吧,艺术在我看来初心就是寻找自由的办法,可能你画画也有这个层面的意思,所以这些事情是想做就做了。这个活动和花家地有关系,可能是感情上大家还是怀念一段旧时光,当然也可以没关系,你在花家地也呆了那么久,读书谈恋爱创作什么的,讲起花家地的时候你想到的是什么?
 
孟:"艺术是在追寻自由"这个概念是在我毕业之后才懂的。上学的时候满脑子全是"规则"。我觉得"花双"的理念很好,也很纯粹。我在花家地待了快二十年了,初中就来了,真是人生绕不过的圈,导致我至今也没离开望京。讲起花家地我第一反应还是苦涩吧,求学的艰辛、创作的茫然等等。现在回想大学生活其实挺后悔,天天闷在画室画画,念研究生时也是把自己关在花家地北里的一居室里画画,二十岁出头,多么美好的时光,自己画地为牢了,跳出艺术这个坑,生活还是挺重要的!全被理想给耽误了,呵呵。
 
段:以前以为生活是为了艺术,后来才发现艺术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为了让生活更自由的办法,可能是这个变化吧,可能上学的时候艺术被赋予了太多的崇高的象征,我觉得艺术其实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表达方式,抑或一种排解吧,其实学生时代对于艺术家的想象更多一些,大众也喜欢想象艺术家的生活,可能我们进入其中更清晰一些,这个过程是需要前面所经历的孤独固执和坚持的,我听你这么一说感觉反倒是越来越平稳了,可能我们以前对于艺术的渴求太多了,希望借艺术实现的太多了,而忘记了艺术本身的快乐,我不知道这样说对不对,你觉得是这样吗?
 
孟:其实就是对待艺术的态度,太把它当回事了也会被其所累。学生时代就是这样,因为我们的主业就是研修艺术,所以不自觉的就把它当成生活的全部。就像你说的,艺术就是一种生活方式而已,它为或平淡或枯燥的生活找到一种出口,让我们从事艺术工作的人感觉生活很充实,这样我觉得艺术和生活就相得益彰了。大环境让我们活得都太急躁了,其实坚持下来一切交给时间,迟早水落石出。
 
段:这次花家地双年展是一个关于未来的主题,我假设的一个2046年的艺术项目,每个人都会涉及到对于2046的想象,有的人其实不太愿意去想象未来,也有人愿意想象,你认为2046的世界还有你会是什么样子?我觉得这个问题真正到了2046翻出来会很有趣。
 
孟:这个问题其实很难回答,生活方式上肯定日新月异,20年前的人哪敢想象如今的生活速度和品质。我就希望到时候身体还硬朗,可以继续被艺术所累!
 
段:你觉得图像技术对于绘画的影响,在你看来绘画的未来是什么?这个问题其实也挺难想象,但是现在这也是绘画面对的现实问题。
 
孟:存在即合理,毕竟绘画有情感与劳作的因素。大家对于绘画的焦虑多数还是来自媒介的原因,说白了还是在比较,怕绘画被其他媒介的艺术比下去。但绘画就某些功能或效率方面早就被比下去了,所以对于它的未来也没什么好焦虑的。
 
段:除了绘画之外有没有别的媒介尝试的想法?
 
孟:有啊,一直对版画和雕塑感兴趣。但现在精力和时间都还不够,之后能量更大一些时会加入到创作系统里。
 
 
段:这次花双我其实还没有确切的具体实施办法,我想着是社区里面做吧,比如公共空间,先从方案开始。对了你现在作为老师,和以前做学生肯定很大的不一样,首师大和美院的教学也应该不一样,你现在教学的话有自己的主张吗?
 
孟:挺期待这次展览最后的呈现,有非常多的可能性,包括你前期的这些釆访过程和文献就已经足够丰富有看头。在教学上提倡创作较多,让他们多尝试,尽可能的尝到一些艺术的快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