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序列”蒯连会个展



地   区:南京
策 展 人:蒯连会
学术主持:
艺 术 家:蒯连会
开幕时间:2021-3-5
展览日期:2021.3.5 - 2021.3.28
展览地址:南京市建邺区乐山路167-18号
展览场馆:桉树叶空间
联系方式:17368727517

蒯 连 会
KUAI LIAN HUI


与蒯连会交流之所得,不亚于欣赏她的作品,这便是“好的表达”。

一个优秀的表达者,在精通其表达媒介,并反复锻造后,给大家呈现出的便是其灵魂中与众不同的成分。

“ 当我们谈论
绘画艺术的当代性
与‘自我’的形成 ”

“我个人认为,绘画艺术当代与传统的分界线并没有那么明显,而‘好’是唯一标准。”

如果一个艺术家没有时间上的沉淀、技法上的成熟以及思想上的独立,那只谈“观念”的当代艺术便成了一个幌子或是借口,作品的观念很当代,创造作品的人却封建保守,那也只不过徒有一具空壳罢了。

如蒯连会所说,“这种“无我”的艺术狂欢有如是一场木偶戏,有故事、有情节, 但与导演、演员毫不相干。”

而“有我”状态,便是“自我”的形成。

“我一直认为,艺术创作者需多读书、多思考,才能对艺术、对自己、对这个世界有一定的认知能力。而形成‘自我’并形成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这决定了一个艺术家是否能够脱离生硬的知识积累的‘幼儿期’,进入善于转化各种信息、有真正创造力的‘成年期’,并有能力开始不断迭代更新、在艺术中勇于探索,以及不断塑造‘自我’”。
 
蒯连会的创作过程便是对“自我”的反复审思,不断重构,就如阿尔贝蒂所言:“我总是认为绘画艺术是一种卓越的出众的思想标志,我看到很多拥有这种思想的人总是沉浸在绘画的喜悦中。”

“ 你永远要知道
你抹的那一笔是什么 ”

2010年,蒯连会开始于江苏省美术馆任职,在此之前,不论是硕士阶段还是博士阶段,都是其对艺术认识逐渐丰厚的过程。“画的少,思考的多,痛并快乐着”是蒯连会入职后一段时间的主要状态。

“这样的状态里‘自我’呈现的更多,在艺术中享受不断的自我设限,在为难与超越自己中体验某种有痛感的愉悦,一种深刻一点点持久一点点的精神上的愉悦。”恰到好处的是,2013年,蒯连会在意大利群展期间于欧洲待了一个月,此间她参观了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德国等多个国家的重要美术馆,概览了海量的从古典到当代的欧洲艺术,更加认识到画家应该更宏观更真诚的对待艺术以及对待“自我”。

2013年算是蒯连会创作的分水岭,创作上更加自由和丰富。从《读书笔记》到《春水东流》、《雨季来临》再到《时间的不可复制》、《白噪音》以及最新创作的“Happy birthday系列”,看似愈发抽象,但在蒯连会看来,于她而言并没有抽象与具象之分,只不过“线索”去掉的更多了一些,大家看不出来了,就都以为是更抽象,其实本质是一个内化演变的过程。

在这里蒯连会给了一个非常形象的解释:“比如你之前画一个苹果,大家知道这是一个苹果,然后你把这个苹果放大了,看不见苹果的外形了,就不太会有人看出来这是一个苹果了。但是你永远要知道你抹的那一笔是什么。”

这样的创作过程是一个创作者的诚实与真挚,是对自己艺术理念的清晰认知,也是一个对自己标准的制定。在蒯连会看来,用画家的标准要求自己还是用艺术家的标准要求自己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当标准不同的时候,你的一切都会随之变化,可能别人表面上看不出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便会是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
“ 他们可以留住一些时间
这就是为什么它们那么迷人 ”

“好是唯一标准。”在最后我回想起蒯连会的这句话,我想,“好”的标准在我这里大概就是美。

如格哈德·里希特所言:“我不知道这在英文中是不是同样的,但是在德语中如果你说这是一张好画,你同时也说明了它很漂亮,如果我们说某件东西很美,那也说明它很好。”

视觉上的享受产生最直接的愉悦,而我们,通过一次展览,欣赏到艺术家的一次生命过程或是一些生命阶段,这些作品可以留住一些时间,这就是为什么它们那么迷人。
 

责任编辑:杨晓艳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