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新雨后:李诗文作品展



地   区:上海
策 展 人:李诗文
学术主持:
艺 术 家:李诗文
开幕时间:2021-6-6 下午 3:00
展览日期:2021.6.6 - 2021.7.14
展览地址:上海市静安区铜仁路90弄4号1楼
展览场馆:安簃艺术空间
联系方式:

创作自述

李诗文
 
 
自古中国人就爱山,尤以文人和僧道为甚。
 
天下名山僧占多。在草木葱茏的长江中下游皖鄂交界,横亘着雄伟的大别山系,绵延数百里与九华翠微、黄山白岳隔江而望,其间散布着许多名刹古寺。禅宗的三祖、四祖和五祖以及投子大同、池州翠微等著名高僧大德的祖庭皆在其间,星罗棋布。中国禅的发展与山水自然无法分离。禅宗的丛林制度保证了修行的物质基础,使僧人修行可以远离世俗供养,出坡劳作,自给自足,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深山野寺,不只是坐对古佛青灯,播茶种地,箪食瓢饮,皆是修行。活在当下,日复一日,身体、心境与自然山水应和交融中见山见性。山水既是生命所依,也是性灵见证,人与山水,无二无别。
 
文人爱山,喜时山水之乐,得心寓酒,然醉翁之意“在乎山水之间也”,一觞一咏间,幽情畅叙;忧则“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于是青崖放鹿,南山种豆,林泉啸傲,清流赋诗。无论得意还是失意,登山临水是文人超越现实,升华人生,栖居心灵的不二之选。山水可寄托,可畅神,可卧游,可歌咏,可丹青,不一而足。是以古来田园山水诗画蔚为大观,而苏子瞻评王摩诘的诗画交融之论,更启文人画之先风。
 
然而在儒道释三教合流的古中国,许许多多的文人,既是文人又是参禅的居士,如王维、苏轼、董其昌,而禅匠也不乏饱学之士,甚至本就是避世落发之文人,如清代“四僧”。尽管身份不同,但都有“烟霞痼疾”,一生好入名山游。于是,山水参禅,入诗入画,诗画合一,可以明心见性,超越须臾之人生,合于造物之无尽藏。在历代贤哲的共同创造下,山水艺术成为中国艺术传承最为重要的文脉。美术史家方闻认为:出色的笔墨,通过运动表达出美与愉悦,不仅仅包含着艺术家的手指、手腕以及手臂的肌肉行为动作,而且还包含着艺术家的精神、情感与身体状态……因而中国人将书与画都称为艺术家的“心印”。
 
山水是心印,也是文心,心心相印。
寄情天地、游观山水是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参天地化育,对生命的省察与觉悟,而非浮光掠影地打卡流光溢彩、人声鼎沸的景点名胜。因此山水艺术是人生与自然的合一,不是西方的人景对立的风景。
 
对于无限的渴望是生命的本能。浮生若寄,在物质丰富的今天,人生依然每每恍如所失。我幸而得以依傍伟大的山水传统,亦有幸生于大别山麓,山水于我是夙缘。少年离家,数十年盘桓都市,林泉之心不减反盛。近些年,我常常在岁首秋末之旅游淡季,独身孤往于故乡百余里境内的黄山、天柱。山间风月,耳得为声,目遇成色,皆印于心,形于拙作。“空山新雨后”展出的十余幅近作,即是我近一年多来与山水相遇的心印与文心,期待其或可映射些许山间飘荡的圣贤遗风及烟霞气息。
 
是以为记。
责任编辑:杨晓艳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