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外之景——文祯非写意油画作品展



地   区:西宁
策 展 人:陈向兵
学术主持:
艺 术 家:文祯非
开幕时间:2021-9-30 下午 4:00
展览日期:2021.9.30 - 2021.10.20
展览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西关大街58号 青海美术馆
展览场馆:深圳美术馆 青海美术馆 关山月美术馆
联系方式:

 景外之景:一个关于写意油画的诠释

——文祯非写意油画艺术作品展述评
 
文/陈向兵 
 
 
近年来,写意油画在范迪安、戴士和等先生的大力倡导下,在中国已逐渐形成与发展成画派的态势,获得了广泛的社会接受度,拥有了中国自身文化环境的支持。“写意油画”课题的提出,正是解决当代油画发展问题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具体实践和文化自信的最好体现。写意油画中“写意”的内涵博大精深,包含了人与自然、自我与世界的交融,也展现了具有东方文化属性的语言特征。而依托国家重点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及在深圳市宣传文化发展事业专项基金的支持下,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持续举办的“文脉传薪--中国写意油画学派作品年展”,从对中国写意油画学派名家作品的展示、研究和出版入手,展开对中国写意油画进行学术方面的研究和梳理,展览不仅具有汇集最新成果、推动学术研究的意义,同时也为全国艺术家提供了一个交流和研究的平台,并通过全国巡展的方式,共同推动中国“写意油画”的发展。这其中离不开文祯非在深圳、在关山月美术馆为此所付出的诸多努力。而其不仅仅积极参与到各种活动的具体工作中,更积极投入到写意油画的探索与创作中。
 
许多评论家及艺术家文祯非自己都很明确的将他的油画定位为写意绘画——指的是艺术家在构思过程中,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以及把握和理解到的客观物象相结合,并以一定的艺术表现手段和规律作为媒介所形成的存在于观念中的艺术形象。其主要特征是,以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感性、想象性和情感性,用虚构或表现的手法来表达现实中景物,甚至用非现实的形态来表现现实中的景物。
 
 
文祯非的油画创作一直在探索着一条既能体现西方艺术精神又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艺术道路,或者也可以说,他的艺术始终追求着一种中国文化的美学特征——在造型上都有着中国画的造形理念,往往把客观事物的“象”与主体的感受融合一起,形成一种从内心衍生出来的“意象”,这种“意象”不仅已不是真实的客观形象,而且,是明显超越原型的自我把握与夸张,讲究的是“不求形似”而“取其意气所到”。因此,高度的提炼与舒张甚至幻形就成为了其作品中意象造型的突出特征,追求在“象”上寻求表达和抒发主观情感的“意”,使之风景相对单纯并能够充分的体现他想表达的对万物的一种情感。而其写意风景油画往往通过运用不同笔触与肌理效果所形成的形式美来表现其内心对大自然强烈感受的抒发,并在吸收和借鉴了中国绘画的笔墨精神与技法语言的基础上,追求一种诗意的表达。
 
文祯非进行油画风景创作时从不照搬风景照片,也很少做写生变体。他作画喜欢用大笔在画布上反复涂色,在色与形的不断交织中发现可贵的肌理效果,在推敲画面的过程中找寻作品效果的最终取向。这就得使得其创作过程中必然会渗入许多自发性和无意识性,并依据这些自然的或发掘的视觉经验的印记,创设意境的可能。这种冥想式的画面构思过程其实是对真实自我的一种释读过程:用自己个性化的目光体察周围世界,获得一种崭新而独特的生命体验,深层而真实的意识感知。在文祯非的作品中,一种诗性的沉淀、语言的意象,常会让我们感受到时序的推移变化,也感受到从清朗转向幽僻,从生机跃动隐向宁静而沉思的境地。可以说,对秀雅逸气、清丽柔和、宁静简约、雅致幽玄的追求,形成了其画中以“逸”为品格的一种“宋词意境”。这种意境即见证于其作品中山水意象的超然而理性的个性和气质;也见证于其画面语言的素朴、沉浑与简索,更见证于与宋代山水画意气相通的精神气质。从整体意趣来看,文祯非的油画作品具有一种由长时间的铺陈而生成的历史意味,具有多层次审美关系的复杂性。艺术家在建构自然美的空间序列和时间序列的同时,把自然也人文化了。而正是如此,他才超然于人与自然的从属关系之中,游离于虚实相生、温婉含蓄的写意原则之外,化景物为情思隐喻营造的意象,从而实现其风景绘画的审美境界获得些许精神的自由洒脱——其色彩和线条的率意激扬,是对自然原始意象的找寻与回环,隐含着明显的超验的抒情性向往。当画布上涂满各种颜色、形状和肌理,当艺术家沉浸于抽象或具象、表现与再现的纠结之中时,在展望与再想象的作用之下,一个又一个“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所暗示的无形之形的、虚幻的景象被营造出来。所以,我以为,文祯非作品的立意和自我冥想的情感世界规定着其作品画面的效果取向和定位。并且,这种取向一直会伴随着创作的整个过程,在力求简化和平衡的原则下,挖掘各种元素的关联点,以含而不露的手法,形成一个个与现实实景相反的联想,给人带来鲜活的有生命意味的整体感观。
 
实际上,这是一种虚实情境和空间意境的高度意象化和精神化,是与艺术家的感情或心绪相对应的表现性话语模式。其画面的空古残断,不尽的灰暗和绵长的悲凉,不禁让人追远忆古;其意境的深刻和无法触及的感动,也不断震撼着人们的视觉。作为一种具有虚幻维度的形式——冥想世界的限定,文祯非油画作品中的风景并非是“能在”的实景,而是按照艺术家自我内心中对象应该有的存在方式存在着的一种历史之物——文祯非笔下的风景就象心被某些事物感动从而产生一种旷远的旅途、追逐的感动,就像看见蝴蝶翩飞心念就随着蝴蝶翩翩舞动的感觉,驿动而意味悠长。如在其风景作品《释系列》《行系列》中,无不力求在自然的宁静中从寻求东方情境的象限,走向某种阐释自然忘象的艺术追求,以各种结构性差异见证难以见证之物,为风景的存在之论带来了精神纯粹性的凌越,为我们提供了写意油画发展的新视角与新路向。
 
因而,从当代意义上而言,文祯非的风景画早已不是现实的镜像,而是对风景文化质地的表现。我们也无法将其作品中的“风景”看作是“风景”的存在,而更愿意将它作为一种诗化和哲学意义上的物的显现——既景外之景,象外之象。其作品中蕴藏的诗化和哲学的意味——抑或说,是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一文中,哲学大师海德格尔所分析的艺术之为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即艺术就是“存在者的真理自行设置入作品”。以此表明艺术作品能够将意义世界展示出来。“真理”之所以要进入作品,是因为它所提供的是一种“无蔽”,由此而展示出一个“敞开状态”。在这一“敞开状态”中,意义世界显示出来。这也就是说,在艺术与物之间实际上存在着一个相互的关系:一方面,作为一种特殊的物,可以通过艺术作品所提供的真理的生成与发生而将物之现实性显示出来;另一方面,艺术也因为有物而获得了自身的实在性。[1]我以为,这正是艺术家文祯非自己所说的“释”这类主题的内在意义。因为在今天,传统意义上的风景再也无法承担揭示我们生命状态和生存经验的诠释功能。从这个角度说,文祯非笔下的风景已不再是纯粹视觉的愉悦感观,不再作为纯粹自然的表达方式——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占据了精神与意识领域。他的风景在很大程度上即是主观的,同时,也是艺术家的情感再现,体现出艺术家对生命意象的表达。在他的写意油画风景中,可以感受到人生的叹喟、历史的沉想、情感的唏嘘与岁月消失的宽容。
 
综上所述,通过对文祯非的作品的意象分析,我们得以了解到其追求的意象内质,从而体认了一种深度的意象——从风景的屈曲多姿、起伏和缓的感性形态向意象视阈的日常性、意象思维的生命化生成等智性形态的转变。在此,自然的景观与灵秀的意象所构成的虚与实、显与隐、有限与无限的对冲,激发着人们的再想象,诱发了隐藏在形象背后的无限的更为深邃的思想意义。
 
许多研究证明,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的创作意义往往在于,它从深度的反思中以自我精神的维度回应了唯西方化的中国艺术危机。写意油画往往是由艺术家自然纯朴、拙野天放的个性特点而被人文营筑产生的;精神的超然是写意油画所追求的的一种回归中国传统文化的号召。
 
更重要的是,在中国,这种探索适切地给出了一种启示性的艺术范式,进一步说就是,在根植于中国传统并立足于当代的当下,写意油画已成为我们突破西方架上绘画终结论的一种尝试性例证。可以说,本次展览展出的文祯非精心创作的50余幅作品,作为这种尝试性例证的一份子,其有效性成果是显而易见的。这些成果,不仅较为集中地反映了他多年来从事写意油画探索的艺术成果,更彰显出其颇具东方魅力的艺术性追求。
 
2021年9月9日
 
 
 
 
责任编辑:杨晓艳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