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植物园:王静个展



地   区:深圳
策 展 人:刘立杆
学术主持:
艺 术 家:王静
开幕时间:2021-9-25 下午 3:00
展览日期:2021.9.25 - 2021.10.24
展览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创意园K-PARK H2栋 A402 大得画廊
展览场馆:大得画廊
联系方式:

山水的永恒,在于一代又一代看山水的人。我们依旧可以不倦地观看《溪山行旅图》,却无法再用范宽的眼睛和心情去回望群山。那是已然破碎的一切:无论凭吊的荒烟蔓草,寄寓和解脱,还是追忆中物我相融的日常风景,艰难的长途跋涉,以及永别的含义。自波德莱尔以来,人和自然的割裂几乎是不可修复的;万物在现代的斜坡上失去了安放自身的基座,我们的经验、知识、思维乃至日常生活和语言,正在变成闪烁的数字和纷纷滑坠的抽象景观。

 
和所有伟大的遗产一样,古典也是一笔附带的债务:当封闭的符号和价值体系濒于失效,中国画必须再次激活玄奥的血脉与传承,并赢取通往新世界的合法性。更吊诡的是,政治、文化及市场的深度捆绑,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乏味,也使每个有抱负的画家深受困扰。这一老旧的冲突同样体现在王静身上。当山水画代表的超然和逍遥,娴熟的程式及技法,蜕变为一种既安全又无聊的平静的窒息,当她试图自由表达“愤懑、喜爱和欲望”,从远处就传来了诱惑的召唤——很快,雕琢的园林和池石从舞台布景上被移走,这位漫游的爱丽丝兀自走进了陌生的热带植物园;那里,无论海滩、植物和山峦都充满了热情、倔强又蓬勃的生命力。
 
在大尺幅的《万物生长》系列中,王静以极为写实的方式描摹了繁茂、恣意的热带植物。这种纯客观的描绘也可以视为一种纠正:在剥离了附着的观念和情感投射后,事物被还原为最基本的形状、阴影、色调和体积。当《复调》的山峦或《有风的夜》中夜幕低垂的大海,以纯粹的物质性呈现自身,一位女性艺术家的自我觉醒也以强烈的否定性力量,在绘画中不断生成矛盾的激情。另一方面,视角的自由切换,对细节描绘的省略,以及极简的构图,又使这些具象绘画呈现出某种抽象性,并微妙地渗入了当代经验。
 
抽象作为关键词,在王静绘画中有着清晰可辨的脉络,也呈现多种可能。譬如《有天夜里去钓鱼》中分割成不规则几何图形的宁静海面,在《絮语》中变成了一条颤动的、富有韵律的水平波纹。或者是《万物生长㈠》中严谨的方格线,进入《乌托邦年代》突然脱了缰,似乎被漫不经心地浸染并水渍般洇开,却在张弛之间始终绷紧隐喻之弦。王静敏锐的色彩感知和笔触并不完全依赖理性逻辑,也罕有观念的操演。西方抽象绘画的影响和对话的痕迹,在她身上更多体现为精神上的契合,无关策略或机巧,也不制造焦虑。相反,她的绘画以内敛、克制和诗性,保持着古典绘画的精神维度。
 
即便如此,王静仍极其审慎地使用传统的技法,有时甚至不惜通过弃绝,来建立当代坐标与自我的边界,如为人们熟知的图式简化,略过本可炫技的细节,抛弃题跋、落款等冗余的文字信息。有趣的是,这种弃绝往往是通过回归或拥抱传统来实现的。比如,她放弃用线条勾勒轮廓,而是以单色的渐变和对比来结构体积、远近等空间关系;这种处理不仅迥异于抽象几何的“硬边”和均匀的色块,也意味着必须更多倚重传统表现力,借喻及非物质性的感受。
 
人们很容易从《守护》等作品中,辨认出层叠的积墨法;色块和轮廓边缘在耐心的皴擦、攒积、晕染过程中,保留了深浅、浓淡、明暗等丰富又细微的肌理痕迹和墨色变化。同样的,也不难从王静习惯的构图方式、上下位置关系,对视角的反复调校,联想到她追慕的龚贤、黄宾虹等前贤。这恰好说明,在一个更加开阔的框架内,当代性可以通过对传统的迂回来实现。事实上,无论矿物颜料的特殊性,还是宣纸和墨的限定,以及它们之间不可控制的变量,都指涉偶然、混沌及时间的流逝,并留出可贵的自由感和呼吸的空隙。
 
成为绝对意义上的现代人,是法国诗人兰波留给当代的最伟大的遗嘱。当艺术家逃离隐修的古典花园,以决绝并略带挑衅的姿态走向代表现代的植物园,也许她并不完全清楚自己在渴求什么。她只是深知打破桎梏的必要。她的每一步都在允诺勇气、未来和令人兴奋的新的可能。当她飞奔而来,永恒的山水仿佛擦亮的镜子,带着沉默、冲突的力量,同时朝过去和未来急驶。
 
刘立杆
责任编辑:杨晓艳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