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品质——2022年当代水墨年度邀请展



地   区:济南
策 展 人:黑天明
学术主持:
艺 术 家:崔海 崔强 陈子游 杜小同 党震等
开幕时间:2022-7-2 上午 10:00
展览日期:2022.7.2 - 2022.7.12
展览地址:济南市胜利大街56号山东书城5层
展览场馆:山东齐鲁美术研究院
联系方式:

[ 序  言 ]

文/曹新刚
 
 
自2007年伊始至今,“水墨品质”展览已连续成功举办六届,成为艺术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参展的艺术家,基于这一品牌效应,已然成为业界翘楚,活跃于中国乃至全球的艺术舞台之上。
 
诚如标题所示,“水墨”“品质”——作为两个核心关键词,是我们举办展览的“初心”,也即发掘当代水墨画坛中具有创造力的艺术家,萃聚一堂,展现当代水墨发展的新景观。这一初心,十多年来,始终未改,且一以贯之。
 
以画史而言,“水墨”源远流长,南宗之首的王维在《山水诀》中即提出:“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当然,王维眼中的“水墨”与当下语境中的“水墨”截然不同,彼时还是“道出于一”的时代。近世以降,伴随着西潮的冲击,中国进入“道出于二”的过渡时代,在救亡与启蒙的语境下,“中国画”因应而出,成为20世纪我们阐释中国文化最强有力的符号。时过境迁,自八五美术思潮之后,“水墨”重新崛起——观念水墨、实验水墨、当代水墨、新水墨等,带着镣铐纷纷起舞,这一场饕餮盛宴,成为世纪末中国画坛最热闹的嘉年华。
 
从“中国画”到“水墨”,背后彰显的是我们认知眼光及问题意识的改变,深入而言之,是建构和形塑我们的语境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水墨”本身具有双重维度的解读——既是画种,又是媒介。中国画到水墨的转变,使中国画从救亡图存的民族主义叙事——这一沉重的历史枷锁中解放出来,从而转向作为媒介的自身,于是乎,艺术家可以基于主体的认知经验作为视觉呈现的特质,多元绽放,自由的徜徉在艺术的海洋里,精神的天地中。
 
本年度水墨提名展,参展作品皆为艺术家近三年的创作。2019年年末爆发的疫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全球,全人类都被拖进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当中,这似乎是对全球化最现实的讽喻。尤其是进入2022年,战争、灾难、疫情、饥荒,宏观而言,重塑了世界历史的新格局,微观而言,也形塑了我们新的日常。反复无常的疫情,使社会停滞,更使人类陷入普遍的焦虑之中。久违的停顿使得我们有时间去审视和反思个体与社会、时代的关系,重新提问新的语境中艺术何为。普遍的焦虑往往是引发社会变革的契机,孕育新的力量。从创作的角度出发,艺术家往往能将焦虑转化为艺术创作的动力,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中赋予艺术新的生命力,进而重构个体的价值。疫情之外,形塑我们新的日常的因素中还包括技术与观念的力量,诸如互联网、人机交互、人工智能AI技术、虚拟世界、元宇宙、NFT等,这些成为艺术家们不得不面对的新的日常语境,同时也迫使他们在创作中反思和检讨既往的语言习惯、语义结构,激活传统,尝试进行当代性创造转换的多元路径的试错,使新的知识得以生产,从而重构水墨的价值。
 
今天水墨所面临的问题,有批评家认为水墨是游离于社会和现实之外的、艺术家自娱自乐的闭环游戏。针对个体而言,或许有一定的道理,但这绝非是当下中国水墨整体所呈现的状态。毕竟,每个艺术家回应时代、切入现实的角度和方法是不同的,具有极大的差异性。实际上,正是基于如此的差异性推动并建构了当代中国水墨真实、鲜活而多样化的生态。毫无疑问,今天参展的作品向我们呈现了艺术家基于新的时代语境下水墨突围的个体表达与多维尝试。创作者们早已从古今、中外、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型和民族主义的宏大叙事中跳脱出来,而是从日常的生活经验出发,重新阐释、构建艺术、个体与时代三者之间的交光互影,在传统中求变,与断裂处重生,将“生活力”通过创造性转换生成新的“艺术力”,筑基于此,个体的艺术价值得以重构,文化立场得以彰显,更为重要的是,一种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当代水墨的生产机制因应而生。
 
水墨品质,永葆初心,是为序。
 
参展艺术家|(按姓氏字母排序)
 
崔海  崔强  陈子游  杜小同  党震  郭善涛  何微  靳骐沣  焦永峰  孔戈野  刘明波  李岗  李阳  马健  明瓒  史华峰  石荣强  邵泳  田绍登  屠鸿辉  王宏州  吴可  谢康  徐光聚  姚朋魁  姚震西  张继华  赵少俨
责任编辑:杨晓艳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