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高原——吴长江“西行”绘画研究展



地   区:成都
策 展 人:吴晓东
学术主持:阿鸽
艺 术 家:吴长江
开幕时间:2024.10.26
展览日期:2024.10.26 - 2024.12.22
展览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东城根街与人民西路交汇处,天府广场西北侧
展览场馆:四川美术馆
联系方式:
 
  
 
  吴长江先生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重要艺术家、美术教育家和行业领导者,其长达四十年的专业生涯始终秉持着良好的处事人品和温和稳重的做事风格,无论是作为艺术家,亦或是中央美院的教授,还是中国美协的领导,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行业影响。
 
  吴先生与四川结缘的时间其实很长,从1980年至今来去青藏高原50多次,足迹遍及西藏和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涉藏地区,活动最多的地方是西藏的拉萨、日喀则、萨迦、山南、安多,青海的果洛、玉树、黄南、泽库、冈察、格尔木、德令哈,四川的甘孜、阿坝、新龙、石渠,云南的迪庆、德钦一带。每次从川渝入藏,吴先生都会拜访李焕民和徐匡,在那个交通不便、条件艰苦的年代,当时作为四川省美协领导的版画“前辈”焕民先生总会为“晚辈”吴长江整合入藏资源,联系当地人脉,提供前沿信息。可以说,正是基于两人对西藏共同的情感和常年互通的艺术探讨,李焕民与吴长江跨越30岁的代际鸿沟,生成了一种难能可贵的忘年交情。焕民在生前曾撰文写道:“在技法上,吴长江不搞‘添加剂’不搞‘人工合成’,全靠实力,凡与精神状态无关的东西都被剔除。他在青藏高原找到了自己的‘富矿’,用直面对象写生的方式建立了自己的‘生产线’,提炼出人类最可贵的精神性。”跨越画种、题材甚至时代主题的边界,焕民精准地观察并捕捉到了吴长江长达40年艺术生涯的追求与坚守,现在看来,其作品中的“精神性”真正构成了吴长江艺术世界的脊梁与风骨。
 
  吴长江自1982年央美毕业后便留校任教,在石版技法上精益求精,绘画图式上独树一帜的同时,又抱持着对创作思维、思想观念上的兼容并包,这使得中央美院版画教学在吴长江任教时期培养出众多青年版画创作人才。自2007年起吴先生调任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开始全身心从事行业组织工作,这期间吴先生将自身岗位职责与全国美术事业发展相结合,与重大时代主题相呼应,在繁重的行政工作之余不遗余力组织全国美术家走向西部写生采风,创立了以“灵感高原”“天山南北”“浩瀚草原”“多彩贵州”“七彩云南”“美丽南方”等为代表的中国美术作品系列展览品牌,以创、研、展一体化的工作方法推动了全国美术当代创作的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吴先生还特别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创办了“中国中青年美术家海外研修工程”和“西部少数民族青年美术家创作高研班”,以中国美协的平台资源为依托,为培养具有全国高度、国际影响的中青年创作骨干奠定了坚实的机制基础。
 
  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吴先生带领下的中国美协以最快的速度通过中国红十字总会向灾区预先捐赠100万元人民币救灾款,并在灾情发生后的短短五天时间便在北京举办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重建家园赈灾笔会”,同时通过新闻媒体向全国美术家发出支援灾区的倡议书,一个月后便在北京组织开展了“心系汶川·全国美术作品特展”(7月16日于四川美术馆巡展)、“众志成城——2008抗震救灾全国摄影美术书法特展”。截止灾情发生后2个月,共筹措善款1300万元,均用于筹建中国美术家协会都江堰市第一中学。尽管灾难无情,但当年吴先生带领下的全国美术界对四川的关爱和情感却是深刻而绵长的,这份感动至今仍萦绕在我们心中。
 
  伴随着神州版画博物馆藏品梳理、研究、活化工作的深入开展,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四川美术馆于近十年正式集结出版了《中国近现代版画——神州版画博物馆藏品集》(1-7册)。2013年,我与焕民一起向时任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的吴长江先生约稿,希望他为这套厚重而珍贵的出版项目撰写序文,先生百忙之中更欣然应允,不日便发来文稿细数“版博”的前世今生,可见先生对四川美术界的熟悉与感情。时至今日,《中国近现代版画——神州版画博物馆藏品集》已连续出版7册,围绕神州版画博物馆藏品体系展开的系列研究展览自主品牌“研究与传播——来自神州版画博物馆的礼物”也步入了第二年,在我看来,本次展览不仅是吴先生与四川的前缘再续,更是四川美术界传承新兴版画精神、服务人民、服务时代的实践证明。我们相信,文化艺术的传承关键在“人”,神州版画博物馆藏品体系中所承载的精神价值,将依托我们藏、研、展的日常工作,长久地在每一位艺术家、从业者和社会观众中流传下去,这也便是神州版画博物馆当初创立的初衷所在。
 
阿鸽
中国文促会版画专业委员会院长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神州版画博物馆馆长
2024年10月
 
 
 
 
 
前  言  
 
  在20世纪中国现代美术发展中,中国艺术家在东西文化大冲突、大融合的时代课题面前,前后三次主动走向祖国西部,不断重新定义着20世纪中国美术对于现代性、民族性、中国性的认知与内涵。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吴长江先生深入青藏高原,从情感深处将自己融入西藏人民,作品主题多为普通的劳作场景,记录平凡的牧民生活,四十年来如“苦行僧”般的西藏行旅以及持之以恒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逐渐呈现出一种与“时代”相疏离的永恒感,以及与“宏大”无关的个体性。他的创作注重挖掘人性的本质,倾向于内心世界的表达。他擅长用简约的中景构图,大面积留白创造出诗意的空间,打破了西藏题材美术创作惯常的粗狂审美范式。李焕民先生曾评价吴长江先生的艺术风格“像他本人一样,具有一种‘书卷气’,清新、含蓄、朴厚、精致。画面朴实无华,平易近人,耐人寻味,像一首首悠远的诗。”他开创的抒情写实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的“乡土美术”热潮中独树一帜。
 
  与此同时,吴长江先生也找到了与其艺术追求完美结合的媒材——石版。相较于其他版种,石版绘制感更强,更接近纸面绘画,吴长江先生以其扎实的素描功底,充分发挥了石版画语言在表现高原生活方面的独特优势和高度的概括性。石版画具有较强的制作性,石版颗粒所呈现出的细腻丰富的视觉变化有利于承载画家的感情,更使得画面铺开了一层独属于高原的光感。经过吴长江先生多年的石版研究与创作实践,业界对石版画表现力单一的固有认知被逐渐扭转,石版画特有的表现语言也由此得以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2023年,四川美术馆形成馆藏版画体系系列研究展览自主品牌“研究与传播——来自神州版画博物馆的礼物”。作为系列的第二个个案,此次展览展出作品除5张馆藏作品外,其余作品、手稿、文献均来自吴长江先生个人借展,这些绘画不仅涵盖了吴长江先生的经典版画作品,也涵盖了先生的部分现场创作。不同于现场写生,现场创作在吴长江先生的艺术实践中并不是收集素材或练笔的过程,而是鲜活的自我感受与现实遭遇的直面与碰撞。画家本人的观察力与瞬间感受,通过去叙事性的绘画表达,很好地保留了初上高原最激动人心的艺术直觉。“直面高原”意味着吴长江先生与藏族人民生命磁场的不断融合。艺术家以“西行”为创作途径,以现实主义为创作方法,逐步形成兼具诗意与省思的艺术生命轨迹。我们希望观众能够通过本次展览围绕吴长江先生“西行”绘画的个案研究,参与、见证当下时代关于时代与个体、民族与情感、艺术与生命等诸多永恒问题的现场讨论。
 
四川美术馆
2024年10月
 
 
 
 
责任编辑:丁娜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