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资讯
考云歧2亿元投资“装置艺术”被评最疯狂收藏家
时间:2009.10.08 来源:人民政协报

      人们普遍认为:继房地产、股市之后,艺术品收藏市场成为世界第三大朝阳投资产业——即使在遭遇二战以来全球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打击,当下的收藏市场并没有受到致命摧残,相对于其他的产业,它似乎已经成为第一个“咸鱼翻身”的投资战场。

  而作为世界四大艺术品交易中心之一的北京,收藏家们紧皱的眉头已经舒展。面对临近的秋季拍卖热潮,市场人气旺盛,北京艺术品拍卖公司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但是,就像所有的鲜花不一定在春天开放一样,位于北京东郊的德山艺术空间——这个曾经创造过多个市场神话的地方,如今依旧冷落得门可罗雀。

  德山艺术空间的主人考云歧先生,是北京资深的艺术品收藏家,现在却一反常态如同一个闲人一般,整天和他的小狗为伴。

  在我看来,这是由于老考大规模地换手了他的收藏品,特别是购藏了许多前卫装置艺术,导致了他的站位已经彻底远离了目前的市场。而且,他下手之猛,规模之大,令许多艺术品市场的行家们也惊诧莫名,所以我觉得,老考是中国目前最疯狂的艺术品收藏家!

  考云歧是正在“吃螃蟹”的收藏家吗?

  艺术投资,作为人们普遍承认的高回报投资手段,投资的时机非常讲究,早一步和晚一步,都不是最精明的选择。针对老考的收藏历史,我要不客气地指出,他不是一个人们心目中纯粹的收藏家。在他的收藏履历里,对艺术品的收藏和投资从来没有明确的斑马线——事实上,这是中国收藏界的普遍现象,完全不必心虚。

  曾多次听到艺术家愤懑地说:“中国现在没有收藏家,因为他们很快会把我们的作品弄到市场上去换钱!”这种观点其实是对收藏这个行业的误解。历史上也从来就没有只进不出的收藏家,只是他们捏着作品的时间长短而已。除非是贪官,他们把收藏品深藏不露的原因,是这些玩意儿见不得阳光。况且,艺术品既然已经形成了市场,那里就是人们赚钱的地方。

  我为什么说老考是最疯狂的收藏家?基于以下两点认识:

  第一,装置艺术属于中国目前收藏领域的“偏门”。首先,装置艺术在中国的历史只有20多年,它即使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里面也是很小的一个门类,在中国至今还没有一个公开的交易平台。更重要的是,由于装置艺术在中国缺乏推广的社会力量,对于号称有7000万收藏之众的中国收藏队伍来说,了解装置艺术的人寥寥无几,再别妄谈理解了。同时,中国装置艺术现在处于其自身发展的初级阶段,本质上讲,它还处在挪用西方当代艺术的思想观念和表现形式模仿阶段。

  当然,我们也不能抹杀一个基本现实:一些中国的装置艺术家在国际上已经非常有名气,他们的作品已经入藏了世界著名的美术馆和博物馆,获得了国际荣誉。这种现象,似乎又构成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最新版本。

  第二,抛弃市场热门题材而选择几乎无法变卖的作品。

  以我对老考的了解,他肯定不是中国最有钱的富豪。他不过是邓小平提倡改革开放之后最先富裕起来的那一部分人。与金融业报告显示的资料对比,在中国,比老考更加有钱的人何止成千上万。比如上海的收藏家刘益谦先生,其资产达数百亿,所以他仅在2009年的春季拍卖会上,花两亿购买几件天价艺术品的举动,对刘先生来说这并不是疯狂之举。

  而老考收藏的第一件装置艺术作品的时间在2005年,收藏的是秦玉芬女士的《无言的风》。在外行人看来,那不过是几十把用丝绸包裹着的芭蕉扇,而他上手的价格是60万人民币。从那天起到现在,德山艺术空间的巨大展厅和库房里已经塞满了老考新近收藏的所谓装置艺术作品。为了收藏这些装置艺术,曾经代表了他的收藏成果、也是令人羡慕不已的著名藏品,比如刘小冬的代表作品《自古英雄出少年》、《高台跳水》、《午夜抽烟的女孩》等系列作品,中国抽象艺术的领军人物尚阳的系列作品、尹朝阳的系列作品等一系列在市场上炙手可热的作品,几乎被他抛售一空。

  抛弃市场的热门作品,并且用几乎穷尽自己的力量来购藏冷门得几乎无法变现的装置艺术艺术,这对于老考这样的收藏家来说,不是疯狂又是什么!

  显然,这个结论只是我最初的考量。我知道,老考不是收藏领域的新手。远在上世纪80年代,他已经就开始在收藏市场下水游泳,并且取得过不俗的成绩。如今这番看似疯狂的举动,一定隐藏着他的收藏战略部署。

  有一天,与中国艺术市场里的著名人物、民生银行品牌部总经理、炎黄艺术馆馆长何炬星先生聊天。他说:“考先生的这次收藏变法,有点儿像守株待兔——他已经跑到市场的前头去了。”

我觉得,何先生的这个观点,好比打蛇打在了七寸上!

  因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经济的交融一定会带动中西方思想和艺术的碰撞和交流。以中国的当代艺术而言,就在十年前,它的处境与今天的装置艺术何其相似。那时,我曾亲眼目睹了许多人看待当代艺术时的那种不屑和轻薄表情。可是转眼在2003年—2007年间,一些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在市场上犹如火箭一般,直插云霄,其市场行情之好被西方人惊呼为“中国奇迹”!

  在西方,装置艺术已经普遍受到社会的承认,在众多美术馆里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连美术院校也开始开设装置艺术课程,并授予学位。世界上主要陈列装置艺术的博物馆如著名的英国伦敦的装置艺术博物馆、美国旧金山的卡帕街装置艺术中心等,蜚声遐迩。近几十年来,西方美术院校毕业的硕士生,很多人都成了装置艺术家……装置艺术,已经成为西方当代艺术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狡猾的老考呀,对于你个人来说,这是你与中国收藏市场的一场博弈。

  你的内心,一定是想成为吃第一只螃蟹的中国收藏家!

  考云歧上手的是怎样的装置艺术?

  毫无疑问,考云歧是上手中国装置艺术的最重要藏家之一。他到底收藏的是怎样的装置艺术?这是我所关心的问题。

  德山艺术的作品展示空间达1200平方米,其中陈列装置艺术的空间高达7米。推开那两扇大铁门,一个巨大的艺术空间豁然出现在你眼前,你仿佛来到了一个生产巨型机器的大厂房。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中国著名前卫艺术家朱金石的大型装置作品《浪的雾》,它长13米,直径达3.5米,看起来像一个巨大管道的半边,又似乎是正在飞流直下的瀑布,但是它所使用的材料却完全取自中国的宣纸、竹竿等。

  与《浪的雾》相邻的作品还有:

  王鲁炎的《锯》。这是一个完全用不锈钢金属制作的大型作品,体积为10×3×3.5米,表现的是几组锯刀正在相互切割。作品不仅寒光闪烁,而且有着十分严格的对称性;

  秦玉芬的《谁发明了铁丝网?》体积为4×2×2米,以及《危险的诱惑》9×1.2米;还有,朱金石的《从有限到无限》,唐庆年的《皮囊》,李雷的《中国新闻》……

  老考在这些收藏品中踱步,脸上难掩其得意而自豪的表情。

  他指着王鲁炎的《锯》,说:“你看这些锯刀,正在相互切割,它反映了一种悖论的关系。从人与人的关系上讲,你伤害了别人,必定会遭受到报复;而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上讲,人破坏了环境,而人类的未来就会充满了危险”;

  他指着秦玉芬的《谁发明了铁丝网?》,说:“铁丝网是一种防御性的障碍工具,你在保护了自己的时候,其实也伤害了自己。比如说人类思想的交流,每一次碰撞,都可能推动历史的前进,但是铁丝网却阻挠着这样的交流”;他似乎对朱金石的《浪的雾》格外青睐。他说:“著名作家、文化学者李陀先生有个创意,他要召集一批文化人,面对《浪的雾》讨论它三天的时间,看看大家能否把它的内涵讲清楚?”

  如果李陀的创意能够实现,这对于中国装置艺术的发展,的确是一件有意义的探索。

  问题是,自从装置艺术诞生后,传统的艺术内涵从来没有像装置艺术这样得到了几乎无限的扩展和延伸,换句话说,装置艺术家创造一个他自己无法掌握的世界,每一个观众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读,从而在理论上将产生更为广阔的无限宇宙。就像老考对他收藏作品的解读,也完全属于他个人的,对旁人没有任何指导意义。

  而且,学术性的问题对目前的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影响式微,人们更加愿意知道的是,作为中国装置艺术的最重要的国内藏家之一,他的收藏规模有多大?

  就我了解的情况是,考云歧目前已经收藏的装置艺术作品大概有数十件之多,涉及的知名中国装置艺术家包括朱金石、王鲁炎、秦玉芬、唐庆年、李红军、李雷等,以及一些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其中,大型装置艺术作品的件数应该在十几件以上,包括朱金石的《浪的雾》、《从有限到无限》和《浸淫》,秦玉芬的《谁发明了铁丝网?》、《无言的风》、《危险的诱惑》,王鲁炎的《锯》,李雷的《中国新闻》等等。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以朱金石、王鲁炎、秦玉芬为代表的装置艺术家,在中国的装置艺术发展过程中都属于中坚力量,属于“墙内开花墙外香”中国艺术家。以秦玉芬的《无言的风》为例,这件作品曾经常年在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等国外美术馆展出,前后展出的次数超过了十次,并且,国外一些重要的当代艺术美术馆收藏了她的其他作品。

  还有个收藏小常识在此添加一笔:按国际惯例,装置艺术作品的件数是唯一的,艺术家不可以任何理由和手段复制其同一作品。

  我觉得,如果把收藏市场与收藏家的关系看做是一场博弈的话,当兵出身的老考善于做战略部署。曾经,他是一位市场大赢家;如今,他又在做一场关于中国装置艺术的“豪赌”。毕竟老考是个细心人,肯定不是鲁莽的赌徒,从这个角度出发,我认为他已经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未来走向作出了自己明确的判断——他不需要整个市场,只需要这个蛋糕中小小的一角。

  但是,未来中国艺术市场的小小一角,对于个人来说就已经足够的庞大。所以说,看似疯狂的老考,其实很有谋略。

 

编辑:艺术信息
上一页1下一页
 
我要说两句 >>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
相关新闻
· 中国再掀私人美术馆热潮 更注重体验· 令人生厌的八种收藏家
· 蓝镜:也说说基弗风波中收藏家的利益· 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将是未来拍卖会主角
· 揭秘世界最有权力的12位艺术收藏家· 收藏秘笈:大师也有被低估的作品
· 民营资本该如何介入艺术发展· 中国艺术品市场没有“收藏大家”诞生
· 收藏家全球大盘点:最具创新精神的21位大藏家· “大咖”欢乐的微信拍卖
 
· 2015春拍盘点:小画种“...
· 最古老可乐瓶现身美国 拍卖...
· 荣宝斋2015春季拍卖会将...
· 上海春拍古代书画成高地,特...
· 巴黎艾德拍行将举办最大规模...
· “爱丽丝漫游仙境”银纽扣在...
· 佛像艺术春拍市场逆势上涨52%
· 私人收藏推动伦敦当代艺术行情
· 佳士得伦敦“印象派及现代艺...
· 苏黎世阔乐拍卖:费尔南多·...
视频专区 >>
· 六岛艺术中心的世界上最神奇...
· “融合中的趣味”当代艺术展...
· 对画说:刘力国解读作品
· 从柏林“前行”——中国艺术展现
· “自然·至道”——杨志凌个展
· 杜建奇画展视频
艺术专题 >>
· 这些年那些破不了的苏富比收...
· 马云和曾梵志《桃花源》拍卖...
· 北京艺术品春季拍卖乍暖还寒
· 北京夏季珠宝展现场拍卖会
· 今年艺术品春拍收槌 低潮之...
· 艾未未作品“十二生肖”拍卖...
· 《查理与巧克力工厂》作者所...
· 2014第17届北京艺术博...
· “青春盛绘 江海情”江苏青...
· “梳理”重启中国当代艺术
合作媒体 >>  
· 缪斯艺术
· 艺术数据网
· 新浪文化
· 东方美术网
· 库艺术
· 世界艺术
· 搜狐文化
· 中国宋庄网
· 大稿国际艺术区
· 国际在线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