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西方文化冲击下的纸墨表达
时间:2010.03.29

  中国画所依托的纸墨媒材,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其观念形态与物理形态有所不同,但其所依托的媒材始终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和思维模式下的纸墨表达样式。尽管中国的书画在传统中不断被修正和完善,但不论中国画的内涵和外延如何变化,其底线始终建构在宣纸为依托的墨色之上。                                        

                          
  中国绘画在当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就中国画的发展而言,艺术样式和观念固然重要,但是一直被忽视的纸墨媒材也应该受到重视。纸墨既可以很好地继承中国书法特有的书写形态、拓印形态以及延展形态,也可以以媒材去组成适合我们时代的中国画的新样式。我们必须提炼出中国文化表达的精华材料,而纸墨就是一个能够包容并

张扬我们文化本质的支点。脱离了纸墨媒材元素,将无法从历史的纵向和学科的横向来探讨中国画的发展。纸墨媒材的传统意向

  从传统绘画的纸墨出发思考问题,目的是要对现代中国画转型的追问给出一个回答。从远古的岩画、陶器图样开始,墨就成为绘画和书写最重要的媒材之一。在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分类中,黑白两色是处于极点位置的色彩,其意义已超越单纯的色彩领域,成为道的本原之色。根据中国古代的宇宙论,宇宙中万物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所构成。各行都有对应的颜色用以象征其元素的性质,五行对应色依次为白、青、黑、红、黄。① 据《周礼·考工记》载:“画馈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 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②从本质上说黑与白是物体所有色彩的体现。黑白两色是人类最基本的视觉元素。这种观念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绘画的自然色彩观。
 
  因此,文人对黑有特别理解,认为黑最纯朴、最庄严、最富于色彩表现。水墨画将大千世界的缤纷色彩浓缩为黑白两色。 “草木敷荣,不待丹碌之采;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凤不待五色而红卒。故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③墨成为中国画的灵魂之物。墨在绘画艺术中摒弃华艳、惟取真淳的特点,使得书画具有一种返璞归真、大巧若拙的意味。水墨的颜色是自然朴素的颜色,以水化墨为不同层次的灰色,更能给人冲谈玄远的感觉。从视觉上来说,它没有缤纷的五色给人强烈的色彩视觉感,水墨的自然色泽给予人以稳重、安静的意蕴。这正是墨这一独特的媒材历经千年而弥新的原因。

  相较于墨,纸作为绘画和文字的载体并没有从一开始就固定成型。纸在其发明之初,其质量并不能完全适于作画,因此绘画更多的还是采用绢帛等其他材料。首次出现宣纸记载的是《历代名画记》:“好事家宜置宣纸百,用法腊之,以备摹写”。④ 说明宣纸这新型媒材虽已出现,但主要用途还是通过“腊之”使纸张透明,更容易覆盖于原画之进行描摹。可见至少到唐代,宣纸还未能获得较高地位。虽然有韩滉《五牛图》作为现存传世的最早的纸本画,但在当时画家更多的还是画在绢帛之上。虽然如此,宣纸的出现为书画家提供了很好的求新道路。王维的山水画首次改变了以前的单线平涂的画法,墨色有了深浅的层次。进入宋元时期,大批书法家、画家进入纸本的行列,纸本艺术由此流行并牢固地占居主流地位。据记载,米芾作画 “纸不用胶矾,又不肯在绢上作一笔”。⑤可以想见,当时以纸作画已是很普遍的事。宣纸这种特有的表意性,符合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使得宣纸成为文人墨客的钟爱之物。

  纸能够成为中国书画不可或缺的重要媒材,其原因首先在于工艺上的进步。随着纸的生产工艺的成熟,纸的优性逐渐凸显。首先纸比绢便宜,方便大量创作。若在生纸中加胶矾制成熟纸后,则会产生比绢更光洁平滑的效果,也可画得更细致。其次以生宣代表的生纸能通过松软的纤维饱吸水墨使其迅速扩散,产生晕化效果,较绢上依靠水分流动墨色变化的效果更细腻、丰富而微妙。可将墨的焦、浓、淡、枯、湿五彩发挥得淋漓尽致,体现出草、木、山、石、瓦、雪的种种变化。⑥除了与纸本身的特点外,纸成为媒材的深层的原因还缘于文人画的推动。唐代以前绘画多以线描为主。宋元以后,文人和文人画地位的不断提升,文人借宣纸、水墨的融合效果,将思想更好的表达出来。,宣纸由此成为文人绘画和书写最直接的媒材,成为中国画的重要因素和中国艺术家的身份标志。⑦于是,中国文化独有的人文意蕴便深深地渗透到纸墨媒材之中。文人画以简单的纸墨媒材,概括的黑白灰三色,将揭示事物的内在神韵作为最高的艺术追求。文人画所具有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除了其内容与语言上的轻松活泼,还得益于其笔墨引发观者对作品的审美感受。作品的价值得以实现,观者也超越了艺术审美的境界而获得心灵上的慰藉与解脱。中国的人文环境造就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决定了中国的艺术品质和价值取向。正是这个原因,中国人在纸墨的品质中找到了精神诉求的方式。

纸墨媒材的全新表达

  回顾中国绘画发展的历程,我们既看到中国纸墨的无穷魅力,也能发现传统笔墨和图式在当代社会的窘境:已经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国绘画传统在现代艺术领域一直无法找到恰当的位置,原有的方式已经发展到了极限,要突破这种几千年形成的模式,目前大致有两种方式:一是技法上的变化,二是内容上的创新。然而,效果并未能让人感到满意。

  如果从中国画的媒材角度思考,却别有一番柳暗花明的景象。20世纪西方先锋艺术强调物质媒材在艺术中的直接显现,杜尚甚至提出媒介即艺术的观念,认为没有物质媒介材料作为艺术的支点,就没有艺术语言和艺术观念呈现的可能。认为现成物品就是艺术媒材,以现成品替代艺术对媒介材料的加工。⑧ 泽曼发展了杜尚的媒介即艺术的观念,主张艺术家要取消对物质媒材的加工,“所有的物质事物都是艺术客体,所有的艺术客体都是物质事件”。先锋艺术的媒材作为观念的呈现的理念,在后现代艺术中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我们应该更多地从媒材的角度去思考中国画在当代艺术中的意义和更宽广的包容度。纸墨,几乎是中国画与生俱来的特性,也许由于显而易见,使得纸墨鲜有被提升到承载艺术理念的高度。事实上,纸墨才是应当强调的特色,也是中国画发展的新途径。

  提出纸墨媒材的重要性,旨在强调的是转变对待材料的观念。如果把纸和墨仅当作载体,纸墨不可能完全发挥自己的特性。实际上,纸墨即使是在中国水墨画繁盛的古代,也具有强烈的自我表达特性。纸墨媒材不仅蕴含着东方人看世界的观念形态,还为当代中国艺术家进行的各种实验性创作提供了便捷的工具媒介。从这个角度而言,媒材本身就是作品。

  中国画的改革以纸墨媒材为出发点,其中蕴含着文化的冲击、观念的更新,同时昭示着纸墨艺术在当代的发展脉络和时代特征。正如亨利·弗西隆所说的:“每一种技术都是一个环境,这个环境的影响相当于或超过了历史环境的影响。” ⑨在观念进入物质的过程中,艺术家运用媒材的技术手段是开放的,物质媒介以开放的胸怀接纳了各种观点和语言形式。在纸墨艺术的空间意识与结构方式中,笔墨不再作为艺术语言的核心,而只是媒材语言的多种艺术表现方式之一。艺术家可调动任何技术手段,依据对纸墨媒材自身所蕴含的文化意义的理解,充分展示运用纸墨媒材的技术能力和技术特征,通过完整地激发纸墨特性及纸墨特质,以表现自己独特的艺术观念和艺术趣味。艺术家没有了传统笔墨语言的束缚,扩宽了自己的思路,为传统的纸墨艺术找到进入当代性的路径。由此,可进而将纸墨媒材运用于当代艺术样式,采用挪用、变异、拼贴等各种表现手法,以非叙事性的意念表达,将纸墨画引入一个与当代全球化、多元化的文化语境之中。⑩纸墨艺术实践,根本点就是对纸墨这一特定媒材本体特性把握的实践,这一实践是纸墨媒介材料作为艺术的支点,使艺术家的艺术意志、艺术语言、艺术观念最大程度地显现成为可能。21世纪,世界应该趋向多元化的文化语境,在这个多元形态中,纸墨概念的提出与实践,无疑可以调和、推进、化解、提升传统视觉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下出现的一些问题。纸墨艺术,是中国传统媒材在新文化语境中的延伸与拓展,它既有各个系统与门类的独特规定,又具有广阔的文化包容度。中国纸墨艺术的独特性不仅在于媒材的独特性,还在于它是一种与西方不同的观察方式和欣赏方式。同时,纸墨艺术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组成部分,积极参与了图像重建,它通过图像的隐喻、符号的组织、建立以及与深层文化的联系,同社会现实发生各种文化关联,这些关联,必然地呈现出它的文化性和批评性。

注释:
①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
② 周公:《考工记》,蓝天出版社,1998年
③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上海美术出版社,1963年
④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
⑤ 南宋赵希郜:《洞天清录》《四库全书》杂家类四
⑥ 洪惠镇:《试论中国画的材料改革》,《美术观察》,2001年4期
⑦ 罗一平《21世纪——我们说纸墨》,《点·辐射与深入——来自纸墨的视觉表达》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
⑧ 沈语冰:《20世纪艺术批评》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年
⑨《造形的生命》Henri Focillon著,吴玉成译,台北田园城市出版社,2001 年
⑩ 罗一平《21世纪——我们说纸墨》,《点·辐射与深入——来自纸墨的视觉表达》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
 

编辑:阿特
上一页1下一页
 
我要说两句 >>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
相关新闻
· 首届火星潮流艺术节正式亮相武汉三阳设计之都· 黄淋:邀请500+位公众,共创出当下最为...
· “我们这一代!90后的艺术”,到底怎样?· 耿建翌——提前离场
· 陈嘉映:艺术与哲学· AFIH2023 Spring 精彩落幕...
· AFIH2023 SpringVIP揭幕...· AFIH2023 Spring即将开幕!...
· 余华谈张晓刚:人生就是几步而已· 王炳懿 : 含道映物,澄怀味象,赋予古老...
 
· 2014第17届北京艺术...
· “青春盛绘 江海情”江苏...
· “梳理”重启中国当代艺术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毕加索鉴定权之争:我们只...
· 河北“元宝塔”入选丑陋建...
· 广州男女裸体雕塑创作者回...
· 作家马识途王火获“东方文...
· 草间弥生(Yayoi K...



视频专区 >>
· “融合中的趣味”当代艺术...
· 对画说:刘力国解读作品
· 从柏林“前行”——中国艺...
· “自然·至道”——杨志凌个展
· 杜建奇画展视频
· 《上山》孟新宇的视频
· 威尼斯双年展采访视频2
· 用艺术的方式表达人生:刘伟
· 现实主义羊肠小道——不如跳舞
· 另一种风景——张成个展
艺术专题 >>
· 这些年那些破不了的苏富比...
· 马云和曾梵志《桃花源》拍...
· 北京艺术品春季拍卖乍暖还寒
· 北京夏季珠宝展现场拍卖会
· 今年艺术品春拍收槌 低潮...
· 艾未未作品“十二生肖”拍...
· 《查理与巧克力工厂》作者...
· 2014第17届北京艺术...
· “青春盛绘 江海情”江苏...
· “梳理”重启中国当代艺术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河北“元宝塔”入选丑陋建...
· 广州男女裸体雕塑创作者回...
· 作家马识途王火获“东方文...
合作媒体 >>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