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艺术家王承玉的写意生活:用画记录中国人的眼泪
时间:2012.05.22 来源:侨报 作者:鑫音


    【侨报特约记者鑫音北京报道】在近日结束的2012艺术北京博览会上,中国画家王承玉的油画作品《灰河No.14》吸引了很多观众驻足欣赏。画中的三个人身陷水中,其中两人试图托起已经昏迷的同伴,整张画色调灰暗,让人窒息。

      用王承玉自己的话说,他的作品很沉重。“中国人与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不同,他们很善于忍耐,在艰辛的环境中经营自己的生活。但从来不抱怨,默默地劳动,这让我感觉非常沉重。”
      很多画家的作品都很幽默很轻松,但是王承玉做不到。从小一直很关注中国人的内心世界,“我想诉说的是中国人的一滴眼泪,因为中国人的眼泪无法表达。”
      1997年,为了这样的想法,王承玉辞掉了中央电视台的工作,放弃了北京有车、有房、有老婆的幸福生活,一个人回到了安徽。
      王承玉的一位朋友说,“他在安徽过的简直不是人日子,他自己住在一个破学校里,连窗户都没有,晚上睡觉床的四角要点四盘蚊香,不然蚊子都能把他咬死。”
      王承玉的家庭并不富裕,十几岁的时候他甚至因为贫苦辍学。“我原本能体会劳苦大众的辛酸,但是北京富足、清闲的生活一度让我迷失了。当我发现我无法体会到普通人的痛苦,不能被他们的生活状态触动,我的画笔不能抵达他们的辛酸时,我开始看不起自己。”
      谈到当初的选择,王承玉承认此之前当时挣扎了很久,辞职的决定给家人带来了很多痛苦,但自己从不后悔。“虽然在央视时物质生活非常好,但我认为艺术可以替更多人表达。我更想做一个孤独的探险者,宁可一个人死在荒芜的小道,也不跟一群人活于喧嚣的大街。”
      王承玉的艺术灵感来自中国的社会现实。他说自己对形式的东西不感兴趣,只是想反映中国人的内心世界。“我觉得艺术家是应该有社会责任的,我的责任是替十三亿中国人说他们想说的事儿。”
      王承玉拿着手中的烟,目光划过身边的行人,“也许人们做的每一件事都在试图改变命运,但是这很难,物质生活很容易改变,但是精神上的改变很难。”
      “《灰河》系列表面看是人们身陷灾难之中,但灾难其实不是我们看到的,是在内心深处的。人们似乎永远摆脱不了自己的命运,到达不了彼岸,所以河流是灰色的。”王承玉说中国人的辛酸很多,这种生活是很悲哀的。因为能做的只是形式上的拯救,其实只是无谓的抗争。
      与《灰河》系列不同,《幸福生活》系列表现的外向的生活状态,大多数中国人的业余文化生活贫乏。王承玉想用图像把这种扭曲的精神状态表达出来。  
      “《幸福生活》系列的人表情都很狰狞。画中的人看着挺好,挺健康,生活的质量也不错,所以画中我采用鲜艳的颜色,但是人的表情却反映出真实情况并非如此。他们的内心世界不是这样的,他们的脸是他们内心的写照:外部环境只是幸福的假象。也许他们觉得自己很幸福,但实际上并不如此。”
      王承玉认为,很多人的悲哀在于他们过分沉溺于物质的满足,扭曲地接受这种幸福。就像鸟本来应该在天空飞,但如果你把它关在没有窗户和门的屋子里,如果不适应鸟就会死去,但慢慢适应并生存下来,它的精神已经扭曲了,已经不是鸟了。
      《丧失了本来面目的群像》描绘的就是这样一群中国人,他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适应,慢慢就丧失了本来的面目。王承玉在这个系列里使用了自创的经纬画法,即用横竖线条展现世界的面貌。“我觉得,横竖线条可能就是世界最简单的形式,横线是时间,纵线是空间,对织出画面。”
      在王承玉看来,绘画的形式其实是次要的,艺术家应该考虑的是民族的命运和情感。“中国艺术家不能摆脱中国的文化,所以我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只能表达中国人的文化,中华民族的状态。”
      展现社会的宏观状态是王承玉作品的一个特点。他说自己的作品企图抵达中国人最真实的精神世界。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越来越西化,但仅仅是物质上,精神上却依旧没有寄托。他认为中国人去国外狂卖狂购其实正是内心扭曲的表现。“一个人需要用这些不必要的形式证明自己的价值,这恰恰表现了中国人的缺乏安全感。”
      在他看来,中国人的现状源于中国的近代历史。因为过去太软弱太贫穷,现状有钱了之后急于向全世界炫耀自己的富裕,希望通过大把花钱让别人承认自己的成功和价值。“中国人,即使是很有钱的人,仍然拼命追求金钱和物质其实是因为内心没有安全感。有钱,但是在精神上却不是一个完整的人。这多悲哀啊。”
      在朋友眼中,王承玉是个执着的人,“他就是为中国美术而生的,他认准的事儿,不会考虑别的,就一直走下去。当初他辞职出来,我们都觉得可惜,但是我知道他一定会把事儿做成的。他就是这种人。”
      开画展,王承玉只是想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观众看。“我希望他们能看懂我的画,但如果他们不懂,我也不强求。因为我知道我的画会留下来,也许时间久了,他们会看懂,即使他们不懂,还有后人。”

责任编辑:刘倩

编辑:阿特
上一页1下一页
 
我要说两句 >>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
相关新闻
· 刘长静:内在的“缘起” 生命的诗意· 白涛的油画艺术
· 曾文军作品印象——邂逅写实油画之美· 梁剑:学习、求索、锲而不舍
· 雷双:虚无深渊旁的舞蹈· 即使在痛苦中刺破了皮肤——张钧油画中的轻...
· 黎柯汝的油画人物· 田圣:魔幻统觉,若即若离
· 宁静苍茫之精神道场——读彭慧油画作品· 解读格桑次仁的油画艺术
 
· 2014第17届北京艺术...
· “青春盛绘 江海情”江苏...
· “梳理”重启中国当代艺术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毕加索鉴定权之争:我们只...
· 河北“元宝塔”入选丑陋建...
· 广州男女裸体雕塑创作者回...
· 作家马识途王火获“东方文...
· 草间弥生(Yayoi K...



视频专区 >>
· “融合中的趣味”当代艺术...
· 对画说:刘力国解读作品
· 从柏林“前行”——中国艺...
· “自然·至道”——杨志凌个展
· 杜建奇画展视频
· 《上山》孟新宇的视频
· 威尼斯双年展采访视频2
· 用艺术的方式表达人生:刘伟
· 现实主义羊肠小道——不如跳舞
· 另一种风景——张成个展
艺术专题 >>
· 这些年那些破不了的苏富比...
· 马云和曾梵志《桃花源》拍...
· 北京艺术品春季拍卖乍暖还寒
· 北京夏季珠宝展现场拍卖会
· 今年艺术品春拍收槌 低潮...
· 艾未未作品“十二生肖”拍...
· 《查理与巧克力工厂》作者...
· 2014第17届北京艺术...
· “青春盛绘 江海情”江苏...
· “梳理”重启中国当代艺术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河北“元宝塔”入选丑陋建...
· 广州男女裸体雕塑创作者回...
· 作家马识途王火获“东方文...
合作媒体 >>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