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贝尔纳-弗孔:我是诗人,碰巧曾是摄影师
时间:2012.06.06 来源:新京报


年轻时的弗孔。因为"不能容忍我这张脸越过那些影像之美",此次来京,他明确拒绝记者拍照。

弗孔1978年的执导摄影作品《宴会》


    法国老帅哥贝尔纳·弗孔(以下简称“弗孔”)学过哲学,却更喜欢自己如今的诗人身份,但他最被津津乐道的,却是“观念摄影大师”的头衔。近日,弗孔的中国首个个展在元·空间开幕,首次展出了其创作生涯中四个重要系列的代表作近60幅,该展将展至9月15日。

    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弗孔不止一次地提到,一直有种创造性的直觉流淌在自己体内,在1976年,这种力量终于借助摄影爆发出来。但他并没有把自己局限在“摄影家”身份中,进行了20年摄影创作后,弗孔决定放下相机,开始写诗。
    摄影布列松不喜欢我的作品
    新京报:事实上,“造相”的传统一直都有,你是怎么想到要用执导摄影的方式来进行创作的?
    弗孔:1976年的夏天就像一支满弓的箭,我清晰地感觉到,年轻的自己体内能量喷薄欲出。有一天,将真实影像和模型影像等同构思的想法突然出现在我脑中,于是我把各种模型塞满了我的皮卡,马不停蹄地开始了旅行:从童年时的房间到克勒兹的教堂公墓,从圣托里尼的游泳池到阿尔勒城的海滨小镇。每到一处,我快速摆好模特,完成拍摄后打包上路,前往下一个目的地。这些模型和它们所到之处唤起了我孩童时的记忆。
    新京报:那会儿纪实摄影风格仍是主流,你却偏好执导摄影,这与你此前学习哲学有没有关系?
    弗孔:哲学只是帮助我思考,但我的艺术创作中并没有哲学的部分。这是一种创造性的直觉,艺术家预感到某种东西,然后通过艺术赋予它存在。我在这些作品里搁进了我自己、欲望、时间、感情等等,它们表达的并不是一个结果,而是我的生命就在那里存在着。我与艺术之间的原初关联来自直觉,我做艺术不是出于对历史的贡献,而是我个人的需要。
    新京报:最初你的这些作品在法国摄影界引起了怎样的反响?
    弗孔:比如中国人熟悉的摄影家布列松,最初就不喜欢我的作品。但很快这些作品就引起了反响。
    转行我属于数码之前的时代
    新京报:为什么你在自己的实践越来越受关注时却结束了艺术创作?
    弗孔:我要说,我这个艺术家是属于数码摄影之前的图像时代。在那个时代中,摄影打开了表达之门,爆发出一种活力,是真正的繁荣,而我采用执导摄影这种方式,用虚构来表达摄影所能带来的真实感、真实性。此后,摄影还在继续往前走,但时代变了,人们不再关注真实性,尽管摄影仍是自由表达,但触及到的真实似乎更少。
    新京报:所以你改行写诗?
    弗孔:我并不把自己搁进摄影家的框里,恰恰我是带着摄影在旅行。我觉得自己更像一个诗人,诗人在生命的某个阶段碰巧需要摄影。我最欣赏的恰恰也是画家、作家、哲学家。
    新京报:你怎么看待摄影和诗歌这两种不同的媒介?
    弗孔:这两种创作是完全不一样的。当我拍出一张好照片时,我感觉到的是实际的东西,那是身体的一部分存在;当我写出好东西、好句子时,我感觉到更多的是心智上的幸福。
    收藏观靠时间来改变
    新京报:你刚才谈到,你的摄影作品后来很快在法国引起了反响,那它们的收藏情况怎样?
    弗孔:主要是法国和美国公共艺术机构收藏,当然私人收藏也有一些。法国南方行动出版社出了我的所有作品集后,我作品的收藏变得更为宽泛,世界各地都有。最大的收藏在欧洲摄影博物馆内。
    新京报:近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火热,但相较架上来说,中国的摄影收藏市场仍在孕育中。你所知道的欧美摄影收藏界情况怎样?
    弗孔:欧美的摄影收藏非常普遍、非常活跃,最初是美国发展了摄影收藏。我做摄影的时候,摄影收藏也受到很大的阻力,因为普遍观念认为摄影是可以复制的。但这只是时间问题,时间会改变大家的观念。
    新京报:你对中国当代艺术了解多少?听说你这次来京也看了中国年轻艺术家的摄影作品展,有何评价?
    弗孔:我看了两个中国年轻摄影家的作品,有很多欧洲年轻摄影家作品中没有的东西,看到少有的敏感、真挚的东西和深刻。
    我知道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并不多,曾梵志是我比较了解的一位中国当代艺术家,他画中的风景让我想到了普罗旺斯。在艺术创作方面,我们有着一种共同的独特的东西。
    ■ 创作关键词
    执导摄影
    弗孔对画面进行导演、控制,按自己的观念完成摄影,也就是“造相”。他说自己常做彩色的梦,于是炮制场景、挑选演员、打造出戏剧化场景,让那些梦在镜头下再生。弗孔说,他把自己的作品“看成是梦的完成”,“这些作品都是我青春岁月的见证”。
    梦幻场景
    偶聚的众人被远处燃烧的火焰吸引、奔跑过去,这是弗孔在《宴会》中呈现的一个梦境。除了借助人偶构筑幻境外,他还擅长在空无一物的房子内营造宁静、忧郁的气氛,比如他的《爱之屋》、《金之屋》这两个系列。

责任编辑:刘倩

编辑:阿特
上一页1下一页
 
我要说两句 >>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
相关新闻
· 傅文俊作品亮相2022年美国摄影独立艺术...·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 2018-2020
· 艺术摄影为何在博物馆美术馆中得不到重视· 扬·布罗曼:艺术品已经天价,摄影作品也会...
· 《高波摄影西藏1985-1995》法国巴...· 机会与风险并存的收藏界
· 变“废”为宝,看法国艺术家玩转当代艺术· 2015中国十大最有钱艺术家出炉
· 当代艺术板块亟须去泡沫· 马云和曾梵志《桃花源》拍卖搅动中国艺术市场?
 
· 2014第17届北京艺术...
· “青春盛绘 江海情”江苏...
· “梳理”重启中国当代艺术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毕加索鉴定权之争:我们只...
· 河北“元宝塔”入选丑陋建...
· 广州男女裸体雕塑创作者回...
· 作家马识途王火获“东方文...
· 草间弥生(Yayoi K...



视频专区 >>
· “融合中的趣味”当代艺术...
· 对画说:刘力国解读作品
· 从柏林“前行”——中国艺...
· “自然·至道”——杨志凌个展
· 杜建奇画展视频
· 《上山》孟新宇的视频
· 威尼斯双年展采访视频2
· 用艺术的方式表达人生:刘伟
· 现实主义羊肠小道——不如跳舞
· 另一种风景——张成个展
艺术专题 >>
· 这些年那些破不了的苏富比...
· 马云和曾梵志《桃花源》拍...
· 北京艺术品春季拍卖乍暖还寒
· 北京夏季珠宝展现场拍卖会
· 今年艺术品春拍收槌 低潮...
· 艾未未作品“十二生肖”拍...
· 《查理与巧克力工厂》作者...
· 2014第17届北京艺术...
· “青春盛绘 江海情”江苏...
· “梳理”重启中国当代艺术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河北“元宝塔”入选丑陋建...
· 广州男女裸体雕塑创作者回...
· 作家马识途王火获“东方文...
合作媒体 >>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