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2012年宣言展:现代深处

时间:2012年06月25日 作者: 来源:艺讯中国


倪海峰,《平行生产》(2008-2009),第九届宣言展

    比利时亨克—— 位于沃特斯黑(Waterschei)的André Dumont煤矿大楼,虽然残破但是颇具诗意,2012年是宣言展(Manifesta)首次只使用单一地点,而这座大楼恰是其理想位置,这一风雨飘摇的欧洲双年展无论身在何处,都一直将自己置入社会-政治的景观之中。
    这座庄严的劳动人民大楼的建筑面积约为25.8万英尺,是林堡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在后工业的低迷时期,也依然在照常运作。在这里,房屋、道路、河渠都展现了此地曾经与煤矿、煤矿英雄以及工业衰落紧紧联系在一起。由此,正是对生产的后现代思考,构成了第九届宣言展的核心议题。
    在展览中,煤作为原始材料,也是整个展览中大量作品的核心。从Marcel Broodthaers的《三个煤堆》(Trois tas de charbon,1967)和小型的比利时国旗;到Richard Long的《玻利维亚煤矿线》(Bolivian Coal Line)和Bernar Venet的《煤堆》(Tas de charbon,1963)等作品都使用到尺寸多样的煤堆。煤堆作品的终结是高悬在空中的Raoul Ubac的作品,那是高高在上的数打《杜尚的天花板》(Le plafond de Duchamp),作为对1938年杜尚在巴黎超现实主义国际大展上展出的作品《100打煤袋》(1200 Coal Sack)的致敬,在杜尚的作品中,艺术家想要强调的是艺术家把接近煤炭的方式作为观念上的发现对象。
    然而,这些作品都在玩味煤炭美学本身具有的艺术价值——各种自然的极简主义——其他的作品则试图探讨的煤矿的社会经济学问题,例如Jeremy Deller和Mike Figgi的非常引人注目的作品《奥格里乌的战斗》(The Battle of Orgreave),艺术家安排重演了1984年的煤矿工人的罢工事件,工人们对权力发起抗议并与权威发生了冲突。其他还有一些采访矿工的作品——所以不可避免的有很多政治论点——与亨克矿工的诸多文献形成对应,这些文献包括了许多雇佣合同,让人们直面历史。在展览现场,一群土耳其移民带来许多祈祷跪垫,平铺在一起,想要强调的是在这个区域的工业化所带来的多元文化主义。从各种艺术作品和文献库中,逐渐浮现出一个非常人文主义的煤矿工人的图像,甚至具有某种程度上的补充作用——自上世纪90年代晚期和21世纪早期,这些昨日英雄的工人们逐渐被金融家和交易者们取代。
    宣言展由三层展览交织在一起,每一层都具有各自的视觉身份和关注点。第一层被命名为“17吨”(17 Tons),呈现的是本地的一些网络,使用了 André Dumont煤矿的古老地图、模型、文献资料和其他有关煤矿周围生命的物品。第二层则是以上谈到的一些作品,以及其他有关煤矿的现代艺术作品,包括本届宣言展最重要的两件最重要的项目: Christian Boltanski的作品《 Les régistres du Grand-Hornu》(1997)——一面长达13英尺的铁盒墙,每个盒子上都是煤矿工人的编号和照片。而倪海峰的装置《平行生产》是一件巨大的用布条织成的挂毯,还有许多废弃的布料堆,面对着一组缝纫机而立,这让整个场面陷入沉静。这两个双重的纪念碑主义——Christian Boltanski作品中的人道,倪海峰的装置所表现的制造业导致的痴狂——都与宣言展中关于矿工的核心问题和其有关生产的关注平行发展,然后在展览的三楼成为结晶。
    在最后的一个部分,体量虽小但更加观念的当代作品加入了几乎后现代的观点,以此来质疑“生产”。有些作品将“生产”解析为填补真空的尝试,在 Yan Tomaszewski的录像作品中,再次关注了位于巴黎郊区赛甘的前雷诺汽车的工厂的再利用。同时,Jota Izquierdo的多媒体装置《阿玛里洛资本主义:经济特区》(Capitalismo Amarillo: Special Economic Zone)试图呈现的是在虚假繁荣的奢侈品市场上买家与卖家奇异的共生现象。在Tomaž Furlan 的作品《穿》系列(Wear Series)中,生产与破坏都被绘制成残酷与原始的行为,艺术家把机械工人的小发明和其他物品——比如压扁的罐头盒——放在一起,用来评注白领阶层的一成不变。Ante Timmerman的装置则是一系列在办公室内部的表演,将生产表现为一种紧密的机械化的人类活动。
    严格说来,宣言展的不同质疑和陈述从来都不是很明晰,尽管作品们都被很好的安排在空间中,而且与和残破的墙面——这些遗留的墙面在废弃多年的建筑重新启用之后并没有重新修复——产生了良好的共鸣。相同的是,策展人 Cuauhtémoc Medina、Dawn Ades和Katerina Gregos灵巧的避开了做一个规划十分明晰的展览的方式,而是为阅读展览进行了留白,不过展览却能得益于一条美学和主题对话的路线,在整座建筑中来回反复。可能没有任何人的作品能像 Nemanja Cvijanović的低保真的小小音乐盒那样“精确”,这个音乐盒由有好奇心的观众站在顶楼触发,首先演奏的是《国际歌》的一些音调,进入收音器,这个声音继续通过逐层往下的收音器和喇叭,最终混合成一面在户外欣赏的音墙。
    第九届宣言展的主题“现代深处”(The Deep of the Modern)的深度还不及其广度,它要回溯的不仅是当地煤矿业对现代艺术和生活的影响,还希望艺术能够再次把善意带回来,这是从一个对话中听到和感到的。这个展览混合了双年展策展的自由和一个传统展览的连贯性,最终生产出一种非常具有革新意义的展示模式:艺术同时是观念的、当代的、具有历史关怀的,以及与经典相一致。

        

责任编辑:刘倩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