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未来的回归:中国当代艺术的别样切面(图)

时间:2015年01月16日 作者:顾博 来源:《scope艺术客》杂志


    墨为起点的多元思考
   
这所2012年开馆的美术馆由英国著名建筑师扎哈·哈迪德设计,有如“变形金刚”的外型让这所超过150年历史的校园充满了现代感,无论白天黑夜,这座美术馆都在“熠熠生辉”,“未来的回归”占据了美术馆2层展厅。进入第一部分展厅,首先跃入眼帘的是姜吉安的新工笔作品。现成品绘画是姜吉安对其独特绘画方式所给出的新概念,他的绘画材料来源于现成品。比如此次展出的作品,他将一块丝绢通过烧的方法变成绘画的一种状态,丝绢燃烧以后做成绘画的颜料,将经过转化的现成品再画回到最初的绢上。整个绘画的过程就是一块白色丝绢转化的结果,他通过绘画过程中对物的体验变成绘画的一个结果。姜吉安的这组现成品绘画作品拉开了展览第一部分“文化与再测绘”单元的序幕,这一单元揭示出当今中国自身固有的传统文化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改变,但似乎在相当的精神层面以及文化基因方面,又体现出中国的那种文化意味、因素、记忆、伤感,其作品包括姬子的水墨、苏新平的版画、王璜生的装置,还有王川和何云昌的摄影作品等。
    第二个部分“现实与可能”单元表达的是今天的中国之所以是一个事件,并非仅仅是其人口世界最多,也并非仅仅是其历史的久远,更重要在于现实中国所发生的那种变化,这些恰恰是作为艺术家的群体所发现、揭示、表征的现实中国。这个单元以刘力宁的作品为起点,他更具有宗教性图示的作品通过略带讽刺的手法呈现了他所处的城市生活,刘力宁的油画作品与渠岩的“造神”系列摄影作品隔墙呼应,姬子的水墨长卷将对这两组作品的思考连接到了金阳平对于城市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困惑。
    与第一部分姜吉安作品相对应的,正是第三部分“未来与想象”单元的起点——徐冰的工作室。这间工作室是徐冰助手按照纽约工作室布局移植过来的,甚至一包方便面这样的细节都有所呈现。这个单元将问题指向未来,现今中国的文化艺术的矛盾性和杂糅性使得未来的想象更加扑朔迷离,其内部的文化咀嚼与消化是否足够诞生新的未来文化和艺术,都是值得期许的,但并非是预设的。包括缪晓春、何云昌在内的艺术家创作的6组纪录片通过不同的主题阐释了中国当代艺术家对于哲学、人文,以及对社会的思考。
    2014年10月30日直至2015年3月8日,展览史无前例地长达6个月时间,而在2015年2月底举行的研讨会无疑将掀起一股新的中国当代艺术讨论热潮。同时,国际的美术馆举办展览都非常重视收藏,迈克尔对中国艺术有独特的判断,认为这是全球艺术版块变动的一个症候,它的诸多内涵都值得布罗德美术馆进行长期的关注和研究,并考虑在密歇根州立大学与布罗德美术馆联合成立“中国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事宜,以期历史性地研究、展览及收藏中国当代艺术,成为这一新领域的开拓者。目前,中国艺术家姬子、王川、渠岩、张彦峰、周罡的作品被收藏。
    探求当代的未来走向
   
现今,任何人都不能否认中国当代艺术热。文明古国的悠久历史,让仅仅有30年历程的中国当代艺术,像一个早熟的少年,早已经勾起了国际上蠢蠢欲动的关注。近年来,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在全球的份额越来越重,中国艺术的热度也日益升高,从国外频繁出现的,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展览就可见一斑。
    在德国、美国等地美术馆频繁出现的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展览取得了良好反响,这些展览让更多人看到了古老中国之外的东西,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展览始终没有脱离“古老”这个框架,在这些西方策展人的眼中,中国的当代与“古老”永远有着更为直接的关联。
    水墨,是西方对于中国最初的印象,也是最深的印象,相对于从西方传来的油画,水墨更具有中国本土化属性。关于水墨的展览中,2010年波士顿美术馆展出的“与古为徒——十个中国艺术家的回应”是其中非常突出的一个,而最近引起热议的,则是大都会美术馆举办的“ink art”。在策展人、大都会博物馆亚洲艺术部主席何慕文眼中,当代艺术在传统水墨的基础上,突破了传统媒介的限制,呈现了更加多元化的倾向。“当我尝试用当代的语言来定义古代的表达方式时,我一开始选择了一些和传统媒介(墨和纸),形式(卷轴和册页)以及技术(毛笔)密切相关的作品,因为这些特征长期以来定义了中国水墨发展历程。然而当我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后,我发现一些采用了非传统东方媒介(油画、摄影、录像等)以及呈现方式(抽象、装置、表演艺术等)的作品,与古典传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本图册就是研究结果。这并不是一个全面的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回顾展,而是呈现了中国艺术家如何通过各种方式从悠久的文化传统中汲取灵感,创作出公然地或含蓄地与中国艺术传统基本准则互相映照的作品。”在展览画册的前言中讲述何慕文这样阐释自己的理解。展览的四个主题,文字、新风景、抽象、以及画笔外的艺术,通过不同媒介,包括多媒体、装置等,呈现了不同于以往大都会博物馆呈现的传统书画乃至现当代艺术的展览,为“水墨”二字倾入了更多的注解,而这种“注解”是在西方美术馆系统内第一次将水墨放到了一个更大的语境下讨论,也是西方策展人第一次用更为广阔的视角看待中国当代艺术。
    就像在西方谈到中餐,老外一定想到筷子一样,文化差异形成的不同视角,让中西方在策展上,以及文化解读上有着截然不同的面貌。纵观目前在西方美术馆系统内的中国当代艺术展览,更多的还是与意识形态有关的作品,虽然这些作品是最初或者最早中国当代艺术面向世界的表达方式。当下的中国还有什么?“中国的艺术家对自身的历史及其文化都有强烈的学习与继承的愿望,对中国文化的传统有着强烈的当代思考和转换实践;今天的中国之所以是一个事件,并非仅仅是其人口世界最多,也并非仅仅是其历史的久远,而在于现实的中国所发生的那种变化;中国最迷人的地方不是它的历史性,而是它的未来。”王春辰说。

责任编辑:陈姣姣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