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被误解的林风眠:画仍未了,魂归海上

时间:2016年05月19日 作者:苏炬 来源:阿特网
    林风眠(1900-1991)的一生是20世纪中国现代美术史的缩影。作为20世纪实现中西融合、具有革新开拓精神的先驱,他既是现代艺术教育大家,也是近现代杰出的艺术大家。然而,林风眠生前身后也一直伴随着各种争议,从艺术创作到生活琐事,无不如此。前不久,知名学者、文汇报高级记者郑重通过走访林风眠的家人、朋友、学生,收集林风眠和他们之间大量的往来书信,在中华书局重新修订出版了林风眠传记《画未了:林风眠传》。在5月8日由中华书局、上海图书公司主办的海上博雅讲坛上,该书作者郑重,艺术评论家、画家谢春彦,书画鉴赏家万君超,《东方早报·艺术评论》执行主编顾村言,林风眠友人席素华之子王泽良,林风眠研究专家徐宗帅等就林风眠的艺术与人生进行了座谈。林风眠外孙杰拉德·马科维茨四年前在接受《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专访时曾表示林风眠骨灰葬于香港,而林风眠临终前的绝笔是:“我想回家,回杭州。”而此次讲坛透露的一个消息是,林风眠骨灰已从香港迁葬上海青浦一墓地,魂归上海。
 
1978年林风眠在香港九龙弥敦道中侨国货公司顶楼寓所作画
 
    郑重(知名报人、文汇报高级记者):我比较喜欢和老画家打交道,我虽然与林风眠先生打交道不多。但他周围的人,我打交道挺多的,我觉得林先生是一个很值得我尊敬的一个人,而且对艺术也有很大的贡献。写林风眠的传记,确实我花了很多时间,跑到法国,跑到广东梅县,跑这跑哪。这样的采访,断断续续进行了很多年,由于我要对林风眠负责,有些拘谨不敢放笔,之前只写了一本简约的《林风眠传》。

    时光最易把人抛。一晃20年过去。2013年冬天,林风眠的外孙杰拉德·马科维茨来到上海,我们见了面。他出生在巴西,只能从他的外祖母及妈妈那里得知一些外祖父当年的事情。但他却带来了鲜为人知的林风眠去巴西几次探亲的情况,还带来了林风眠一家昔日的照片。也就是在这时候,我认识了席素华的公子王泽良及林风眠的好友柳和清。王泽良少年时代经常生活在他的林伯伯身边。上世纪50年代林风眠来到上海过隐士生活,直到后来去香港,柳和清都是与他相往来的朋友。还有上海中国画院研究林风眠的学人朱朴,此时公开了林风眠从香港去巴黎开画展时写给李丹妮的几十封信。李丹妮是与林风眠一起留学法国又同在国立杭州美专执教的李树化的女儿,她和父亲一起长期居住在法国。再有就是徐宗帅从香港的金碧芬及定居美国的潘其鎏那里得到许多有关林风眠的材料。徐宗帅慷慨地为我提供了几张他收藏的和林风眠相关的珍贵照片及资料。还有姚远东方,她身在南粤还是从法国找到了林风眠和李丹妮的照片,在我看校样的最后一天传给我。2014年,席素华走了。她是我一直想采访没有采访到的人。那天我去给她送行,看到她仍然是风姿绰约的遗容,想到她把她和林风眠的故事也带走了,心中有些凄凉。在林风眠逝世后20多年的时间里,许多热心的朋友和笔者一样,还在不停地寻找林风眠。这样,一个真正的林风眠在慢慢地向我们走来。在中国当代艺术勃兴的时刻,我们是多么需要林风眠啊!
 
 林风眠晚年画稿
 
 
    这次书里面还有一张画,是林先生画王泽良先生的童年。还有一张照片,他跟林先生一起到普陀山,在海边拍照。那张照片就是他妈妈拍的。所以有他们两个人提供,使我有了一个再版的勇气。所以后来修改了补充了好多东西。因为再版,我的观念,如果没有新的东西,再版就没有意思了。所以我就再版,在中华书局出了这么一本书。我们一切的工作努力,就是让更多的人,去理解林风眠,了解林风眠,看得到林风眠。
 
责任编辑:杨晓艳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