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钱钟书的书法逸笔遣兴有文人雅韵 很少写对联横幅扇面等“像样”作品

时间:2016年05月31日 作者:韩帮文 来源:阿特网

   
延伸

    钱钟书书法不与时流相合

    ■谷卿中国社科院博士后

    严格来说,钱钟书没有留下多少所谓的“书法作品”。今天我们见到的钱氏墨迹大多是他的信札和手稿,这似乎更接近前现代意义上的“书法”,其仍未脱离“实用”之目的。

    这种形态也符合钱钟书的身份和性情。某种程度上说,钱钟书是一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因此很少书写那种用于展示给欣赏者观看的对联、横幅、扇面等等,这也保证了他的书法或曰字迹是作为一种信息的载体呈现和留存的。

    与多数书家一样,钱钟书也以“二王”为根底,学苏东坡、黄山谷和董香光较多,尤得董字之媚;于时人则学郑孝胥,并有意识地弱化了他的长撇大捺,加入许多牵丝连笔,钱钟书的诗文手稿和题字散页往往也都用印,最常用的是戈革为他刻的一对印章:白文“钱钟书印”和朱文“默存”。这两方印章很大,与钱钟书手稿小字似不协调,但这样的搭配倒流露出几分明清人的味道。古人作书多不择印,很多小件题跋也都配以大印,虽显脚重头轻,却也不失庄重。钱钟书的一些率意之作,流媚游宕,用上两方大印压住“阵脚”,更有亦庄亦谐之致。

    也许是有意效仿古人,钱钟书的签名往往三字连署成一体,像是花押一类,如明崇祯帝押字即含“万国之主朱由检”七字,极具设计感和装饰意味。这种署名方式在清代以来学者墨迹中不很多见,以其过于草率及难以辨识故。当然,由此也可看出钱氏的“顽皮”和不欲与时流相合的性格特质。
 
责任编辑:杨晓艳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