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艺术区,杜鹃鸟下的蛋
时间:2016.09.23 来源:南风窗 作者:李少威

    位于朝阳区的798工厂闲置的包豪斯风格厂房,也在2002年引起了艺术家们的注意。它和宋庄的一致之处的是租金低廉,不同之处则在于,798的厂房出租整体控制在一家企业手上,一开始就是以资本的角色出现的,这也就注定了它与宋庄后来的命运分化。

   
并不神秘的群居

    艺术区留给社会公众的神秘感和向往感,是因为“艺术家”这一名词。英文“Artist”,如果按本义翻译为艺术工作者,就是一种普通职业。而一个“家”字,在中国社会心理中长期代表着一种高级荣誉,艺术区于是给人一种“大师荟萃”的感觉。

    事实上,身在艺术区的艺术家,大部分就经济地位而言其实处于社会底层。八九十年代那些主动放弃体制内身份,或者从“单位”离开的艺术家,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艺术家,而在新世纪以后,“自由艺术家”很大程度上是“艺术失业者”的同义词。

    各大城市的知名艺术区,主要形成于新世纪初到2008年之间,其实就是这一时期艺术专业人才极端过剩的结果。起于大学扩招,终于金融危机造成的市场萎缩。

    1999年,大学开始扩招,高校数量剧增,到2004年,全国有2000多所高校,其中有700多所设立了艺术类专业,当年招生人数达到26万多人。广州小洲村最早成为艺术区是因为岭南画派关山月、黎雄才等大师在此建立工作室,而后来则因为靠近广州大学城而成了艺考学生租住备考的大本营。

    画家西茜对我谈及绘画的“学院派”问题时说,以往“学院派”是少数,而在新世纪以后“学院派”每年毕业几十万人,已经不是一种专业主义的代名词。相反,爆炸性增长造成教师、学生质量不断下降,一部分艺术毕业生甚至连基本功训练都不充分就毕业了。而中国的艺术品市场,直到2005年的一次井喷才形成于一定规模,这一规模依旧不足以容纳如此之多的艺术生就业。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2005年艺术类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不足30%。

    未能就业者,要么转行,要么就成为“自由艺术家”。而此时,早期那批进入艺术区的艺术家中有少数人已经实现个人的“成功”,可以凭借自由的创作获得巨大的回报,他们于是成了一个个“神话”,将那些未能就业而又不甘心转行的艺术类毕业生吸引到了艺术区。

    老吴说,在宋庄,半年卖不出一幅画的大有人在,于是一些人失望地离开,一些人兼职其他行业,但每年仍然有很多人源源不断地到来,这个地方就成了流水战士的铁打营盘。

    所以,艺术区里的生态一点也不神秘,简单地说,就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艺术领域的提前版本。我在2014年专门调查过义乌的“淘宝第一村”青岩刘,其内部社会生态和人员流动的心理机制与很多艺术区并没有太大的差异。

    老吴所说的“宋庄有几万名艺术家”,其实是“产业链”意义上的,他把从艺术作品生产到策展人、经纪人以及画廊、承销商等一整个链条上各环节的成员都称之为“艺术家”了。

    这就回到了我们一开始提出的问题:社会印象中“特立独行”的艺术家们为什么看上去总是热衷于群居?

    其中一部分答案是,因为在群居条件下,一种产业生态可以围绕艺术品生产这一核心而形成,从而帮助艺术家们连接他们不熟悉的艺术品流通环节。

 
   商业是只杜鹃鸟

    相对于主流社会而言,艺术家群体的同类聚居并没有改变他们的特异性,反而有加强作用。

    他们的性格、气质与价值观,在主流社会很难找到共鸣,因此他们需要一个身份相似或相同的群体,来共同确认一些不同于主流社会的喜好、行为、规则的正当性,艺术区就满足了这一心理需求。然而群体对个人特质有淹没倾向,容易消灭自我,为了在群体中证明自我,很多另类的“作品”就出现了。

    在老吴的艺术家朋友中,有吃大便的,有当众做爱的,还有把自己的一根肋骨手术取出后镶金展出的。在“艺术行为”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乐于显露自己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分道扬镳。

    考虑到艺术表现方式的千门百类,这些行为与价值都可以以艺术的名义予以理解。而且因为艺术家群体与社会大众的天然疏离,他们对社会的真实影响也十分有限,主要目的是在圈子内获得认知度。所以,艺术家群体内部的各种“醉态”,并不会从根本上杀伤艺术区这一社会生态。

   
真正可能瓦解它的只有商业。

    798和宋庄,作为从城市内的废弃工厂和远离城市的农村分别改造而来的艺术区各自的代表,都在商业面前难以招架。最突出的矛盾是商业制造了高地租,使得相当一部分作为“精神流浪者”的艺术家无法承受继续逗留的成本,只能离开。

    最具破坏性的商业是地产业,位于城市里的798,在地产业包围下,租金以极快的速度攀升,艺术家已无容身之所。宋庄远离城市,有一些栗宪庭所说的“私地产”出现,但毕竟没有成为规模地产商觊觎的目标,虽然房租也已经从早期的几百元上升到几千元,艺术家们仍能勉强支撑。

    艺术评论人仇海波在分析宋庄的蜕变时感慨,“艺术家似乎常常是在给资本、商业或政府作嫁衣……往往容易被利用,利用完了、没有价值了,就不了了之了。”

    不得不说,这是艺术区几乎无法逃脱的命运,现在如此,未来亦如此。

    商业是一只杜鹃鸟。艺术家群体这些各种各样的“鸟类”找到一个地方安家,然后勤勉地筑巢产卵之后,杜鹃鸟悄悄地把他们的卵推出去,产下自己的卵。于是艺术家们辛劳抚养长大的,最终是别人的孩子,随着孩子长大,就发现越来越不像自己。

    然而,对于一座城市而言,这不正是这群另类而“不稳定”的、曾经四处不受待见的人最终被接纳的根本原因吗?
 
编辑:杨晓艳
上一页12下一页
 
我要说两句 >>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
相关新闻
· 2022青年艺术100年度展——全方位领...· 陈嘉映:艺术与哲学
· AFIH2023 Spring 精彩落幕...· 刘力宁:在创作中了解自己 寻找一条只属于...
· 王炳懿 : 含道映物,澄怀味象,赋予古老...· “世界是我的表象—2023当代女艺术家邀...
· 孙珂:概念与视觉 — 艺术奇幻之旅· 冯斌:骨感的现实,更需要幻彩的理想
· 栗宪庭:成功的艺术家已经不在我的视野之内了· 痛别著名油画艺术家、艺术教育家詹建俊先生
 
· 2014第17届北京艺术...
· “青春盛绘 江海情”江苏...
· “梳理”重启中国当代艺术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毕加索鉴定权之争:我们只...
· 河北“元宝塔”入选丑陋建...
· 广州男女裸体雕塑创作者回...
· 作家马识途王火获“东方文...
· 草间弥生(Yayoi K...



视频专区 >>
· “融合中的趣味”当代艺术...
· 对画说:刘力国解读作品
· 从柏林“前行”——中国艺...
· “自然·至道”——杨志凌个展
· 杜建奇画展视频
· 《上山》孟新宇的视频
· 威尼斯双年展采访视频2
· 用艺术的方式表达人生:刘伟
· 现实主义羊肠小道——不如跳舞
· 另一种风景——张成个展
艺术专题 >>
· 这些年那些破不了的苏富比...
· 马云和曾梵志《桃花源》拍...
· 北京艺术品春季拍卖乍暖还寒
· 北京夏季珠宝展现场拍卖会
· 今年艺术品春拍收槌 低潮...
· 艾未未作品“十二生肖”拍...
· 《查理与巧克力工厂》作者...
· 2014第17届北京艺术...
· “青春盛绘 江海情”江苏...
· “梳理”重启中国当代艺术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河北“元宝塔”入选丑陋建...
· 广州男女裸体雕塑创作者回...
· 作家马识途王火获“东方文...
合作媒体 >>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