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全北京“最穷”的美术馆,参与记录了中国当代艺术

时间:2017年03月09日 作者: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宋庄美术馆馆长方蕾常自嘲说:我们可能是全北京最穷的美术馆。为了省下一笔策展人经费,方蕾常常挽起袖子亲自上阵策展,搭建还得时不时靠员工“纯手工打造”,这个靠宋庄小堡村村民集资盖的美术馆,从06年建成的那一天起,就显得非常特殊:邀请了中国当代艺术领军人物栗宪庭来担任第一任馆长,从而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一个传统北方乡村的当代美术馆,拥有了一个高学术水准的代表人物。
 

宋庄美术馆
 
   说起宋庄,在人们的认知里,一个是农民的宋庄,另一个便是艺术家的宋庄。

   1993年底,圆明园画家村被驱散以后,艺术家方力钧、刘炜、杨少斌、张惠平、王音和批评家栗宪庭等人找到了宋庄小堡村,这个离北京城区不太远的荒凉之地,却给了艺术家一片沃土:租金便宜、安静自由,一个不被打扰的创作地。从第一批定居的六位艺术家到现在,在宋庄生活创作的艺术家已发展到了5000余人,而那些早期入驻的艺术家,不少陆续成为了当代有名的艺术家而蜚声国际。此后,不少国际上的艺术家,也知道了中国有个宋庄,把自己的工作室搬到了这儿。
 

宋庄美术馆
 
   如果说,宋庄一开始是被选择的,那么在被选择的那一刻开始,这块土地就被赋予了一点乌托邦色彩。艺术家们从一开始的漂泊者,到现在有了家的归属感,2006年,宋庄美术馆的落成,更是多给了他们一个展示的空间,让作品得以从密闭的工作室走出来,展现在公众眼前。

   建在小堡村西北角临近六环的一块闲置工业用地上,原先周围是零落的厂房和仓库,远处是华北电力网的基地,密密麻麻的高压线绵延没有尽头,呈现一种半原始的工业面貌。而附近的民宅是典型的北方农家院——大片的红砖墙围合的院子,简单明朗,没有过分的设计感。从哈佛毕业回来的女设计师徐甜甜在美术馆的设计上也借鉴了这种民宅形式:一层是整个玻璃围绕的结构,与地面之间形成一个水平通透的场所,二层则是用红砖围合的四方空间,从远处看,整个美术馆就像悬浮在空中。
 
宋庄美术馆
 
   美术馆在2006年正式开幕。那个时期,也是当代艺术在中国一下子变得特别被大众所认知的时期。开馆那天来了很多人,有外国客人、艺术爱好者、艺术院校的师生,有些还是专门从外地赶来的。方蕾说,虽然没有做过精确的统计,但那样超乎意料的热闹场面,也可以看出那个时期当代艺术的蓬勃状态,而宋庄美术馆,也恰好一步步参与见证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
 
宋庄美术馆展览海报墙
 
   即便5年后村里面因为无法持续提供运营费用,美术馆面临着要被当作高考补习班租出去的处境。那时候,栗宪庭找到了方蕾,“大家听到这个消息在情感上不太能接受的。栗宪庭先生找到我的时候,虽然知道很艰难,但我也接受了。艺术,有的时候就是这样坚持下去的。”当时方蕾在栗馆长的邀请下,把自己的工作室搬到了宋庄。
 
责任编辑:编辑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