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隋建国:七情六欲,肉身成道

时间:2017年03月15日 作者:赵成帅 来源:艺术云图
    2016年,创作了30年雕塑后,隋建国从中央美院退休,他说“终于可以做一个全职艺术家了”。

   十年前,2006年,在学生们给隋建国组织的50岁生日Party上,他恍然警醒,“我以前从来没认真想过我的生命会有终点,但50岁生日的时候,我好像远远地看到了那个地平线。”他说,这一年,终于理解了鲁迅坐在坟头的那张黑白照片。这可能是五十知天命的开始。也是这次警醒,隋建国开始打量“时间”“身体”对自己究竟意味着什么。
 
隋建国
 
   2006年的圣诞节《时间的形状》诞生,他将一段截断的钢条在油漆桶里蘸一下,每天一次,“它的变化是视觉完全不能把握的。最近两年表面开始起皱了,皱纹越来越深。”

   2008年,隋建国完全抛开视觉控制,闭上眼睛用手捏泥巴,捏出什么就是什么,做出《盲人肖像》。此后,他用了9年时间去寻找将《盲人肖像》中“手”的痕迹细节放大的方法。
 
   2016年,运用最新的3D技术,隋建国放大了4件作品,2017年春天在佩斯北京展出。

   YT新媒体专访了隋建国,谈一谈过去“玩泥巴”的9年时间,他是如何度过的?
 
隋建国 手迹#3 2014-2017 铸铜 290 x 185 x 130 cm © 2017 隋建国,佩斯北京供图
 
   Q:2008年,您是因为什么开始闭着眼睛用手创作《盲人肖像》的?

   A:一闭眼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但是做出的东西会让人吃惊。闭上眼睛来捏泥,其实是走向我的创作第二阶段的反面,原来做《中山装》或者《衣纹研究》,它能在公共范围内产生效应,比如“中山装”、“恐龙”、“毛主席”,只要把它变成审美对象,把雕塑的造型与塑痕个性去掉,大家就有很多社会的、文化的成份投射进来。
 

隋建国 盲人肖像 “文献手稿”
 
   2008年我想把塑痕再找回来。我印象最深的是1995年中国美术馆的罗丹大展,我在美术馆里仔细看了好几天,真正给我印象深刻的是罗丹晚年的一些人体小雕塑,据说是一些舞蹈人形,跟早期《青铜时代》那种完美精到的做法完全不一样,用中国人的说法是很写意;罗丹晚年眼睛越来越不好,邓肯在回忆录里讲到罗丹为她塑像,做着做着就伸手在她身上抚摸,原因是他觉得只用眼睛是不够的。我发现罗丹在晚年突然开始重视笔墨了。罗丹是一个写实技巧非常完美的艺术家,但是到了晚年开始这样做雕塑。当时我觉得这个东西才是泥塑的精髓。
 
隋建国 手迹#3 2014-2017 铸铜 165 x 100 x 72 cm © 2017 隋建国,佩斯北京供图
 
   2008年,这个记忆一下被提取出来了。但是像罗丹那样再写意、再随意,还是免不了捏出一个“人”。而我想做的只是捏泥本身——闭着眼只是随意捏,捏出来是什么就是什么,对于泥塑来说可能就是最纯粹的。当然我也想办法把它放大,把捏的痕迹呈现在人的眼前,本来手在一块泥上的运动有10公分、20公分,一放大就变成1米、2米。
 
隋建国 空间挤压 2014-2017 铸铜 66x102x55 cm © 2017 隋建国,佩斯北京供图
 
责任编辑:编辑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