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王沂东之“创作对话”访谈录:绘画贵在情感

时间:2017年06月28日 作者: 来源:翰墨千秋艺术交易中心

「王沂东——《深山寄请》」
 
   翰墨千秋艺术交易中心自成立以来,在业内一直与诸多艺术家保持着合作关系。6月25日下午「“具象中国”二十七位油画家二零一七年北京首展」之王沂东老师关于“创作对话”的访谈录,于16时,在北京1+1艺术中心成功举行,翰墨千秋也作为本次到访媒体之一,有幸近距离对王沂东老师进行了现场追踪报道。
 
 
 

   活动尚未开始,现场艺术家、学生、艺术爱好者、媒体,均已缤纷而至,座无虚席。16时整,在策展人王兆军先生的热情邀请下,王沂东先生徐步上台。至此,关于王沂东先生几十年的绘画经验访谈,正式拉开序幕。
 
 
 

   以繁化简,凝练的才可能是永恒的

   本次访谈,不少画家或学生,对油画学习、创作提出了各种针对性的问题,老师也耐心地给出了个人意见和建议。尤其在谈到,作画对象的取舍等方面。王沂东老师说到,好的画,贵在点睛之笔,说白了就是这幅画的灵魂之所在,每幅画都有许多个对象,一定要分出主次,然后加以整体化、宏观化形式的表达,不要太专注于某一细节,使画画的初心与想表达的内在相违背,而因小失大。
 
 

   一幅好画,需要技巧与情感的搅拌与融合

   本次「具象中国」王沂东老师共有5幅画参展。大面积中国红的运用,看似单一,实则复杂且多元,这种单色在画幅中如此大面积的运用,恰恰非常考验画者的心力与技巧娴熟度。当然,立意一定是来源于灵感,而灵感是由情感聚集产生的。好的画作,一定是需要好的技巧和动人的情感搅拌在一起才行。整个创作过程,画家都需要提着一口气,从进入角色到结束,都不能松懈,这口气关乎到每个细节的把握,一旦破坏或丢失,就会出现败笔。
 
 

   写实油画,一笔一划都是情

   王沂东老师在台上侃侃而谈,在谈到《深山寄情》这幅画的创作过程中,特意提到自己八十岁的母亲带着花镜看书的样子,也想起曾带着年少穿着红衣的女儿在雪地里的玩耍的情景,一个是年少的一抹红,一个是年老的夕阳红,两辈人之间相濡以沫的细致与深情,在王沂东老师的脑中挥之不去,索性反复重构,琢磨,才有了今天令人为之赞叹的《深山寄情》
 

「王沂东老师现场解析《深山寄情》创作过程」
 
责任编辑:编辑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