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用再生唤醒最初的自然——艺术家高孝午的“凡人艺术”

时间:2017年08月02日 作者: 来源:阿特网

 

   可以说,高孝午的艺术生涯,正是从他北上京城之后,才正式开始的。尽管之前他也创作过不少雕塑作品,比如曾为寺院做过许多佛像等等,但那都是为日后的创作,做前期的造型铺垫。而真正回到艺术状态之中,以自己的文化立场出发进行艺术创作,还是高孝午到了北京,尤其是经过了中央美院的洗礼之后。这当然得益于北京文化环境的陶冶,同时,也源于高孝午的执著与敏感。所以,他到北京后,很快便切入到了时代潮流中,其雕塑作品也与当时的艺术流行样式一脉相承,均反映出了生活方式与时代心理的变化。比如他早期创作的一组雕塑作品,以鞠躬、微笑,以及憨态可掬的人物形象为语言特征,就跟当时的艺术潮流,有着同声共气的关联。这是高孝午的雕塑作品,很快受到业界关注的原因,当然也是他遭遇的创作困境。
 

   事实上,高孝午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个困境,并一直试图摆脱某些潮流的影响。所以,在创作了一系列夸张、变形和简约的人物形象之后,他又做过多种艺术尝试。比如增强作品的可爱元素与憨态形象;比如以《软暴力》为创作观念,展开另一系列作品的探索等等,就都是高孝午试图强化自己的艺术个性,与别的流行艺术样式拉开距离。然而,尽管高孝午在观念和语言上都做了多方面探索,但仍然在既定的时代风格中。这成了高孝午的苦恼,也使他一度陷于这种苦恼之中,殚精竭虑。不过,自由的天性,以及探索的意志,终就没有挡住高孝午自我超越的步伐。通过反复的试验与不断地思索,高孝午逐渐明白了“功夫在画外”。于是,他开始将视线从原来的视觉形象中挪开,转入日常生活,以及自我修行的宗教领域,思索一些更为深邃的人生命题。继而,他从生与死、出世与入世等矛盾关系中获得灵感,创作出了转型时期的代表作品《出入》。
 

   《出入》是以一位禅者为题材,他静坐在螺丝钉上,螺丝钉象征了工业化的结果,以陀螺的视觉形态耸立在地面上,底部铺上沙土制成漩涡,象征了人们无法掌控而身陷在后工业时代的漩涡里……这是高孝午创作《出入》作品的视觉效果,也是他的艺术观念。其实,更重要的内容并不在这件作品本身,而在于它解放了高孝午原来背负的某些束缚,为他日后的创作打开了诸多的可能性。正如在《出入》作品中,高孝午将禅者置于泥沙俱下的漩涡中,刻意营造其镇定自若的袖态一样。如此处变不惊、从容不迫的面对现实,正是高孝午投身信仰之后获得的自在。可以说,宗教信仰启发了高孝午心中的博爱,也赋予了他思想的自由。于是,那些被现实长久遮蔽的美好记忆,如儿时在乡村与大自然亲近,利用自然材料徒手制作各种玩具等等,诸如此类的成长经验,犹如潮水般涌入,不仅丰富了高孝午的艺术思维,也为他开启了一扇通向自我文化记忆的大门。由此,在出与进之间,高孝午通过记忆的穿透,将日常事物关联起来,从中捕捉到了无数生动有趣、活泼可爱的视觉形象,并最终催生出了个性更为鲜明的《再生》系列作品的问世。
 

自此,高孝午在艺术创作中的个人面貌,得以更加清晰和完整。那就是他用当代性的语言材料,诸如不锈钢、玻璃钢,以及影像等等,捕捉和挖掘了一些原始的自然生态,并运用多种综合手段,将神秘的东方美学与当代人的审美想象结合起来,不仅创造性地恢复了传统艺术的表现力,同时也为今天的当代生活,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创造了诸多意外与惊奇。而这,正是高孝午越出某种地域概念,立足于当代艺坛的原因。即在更大的文化与社会关系中,高孝午用自己的艺术探索与语言创新,演绎出了一个个传统与当代、自然与异化之间的思想主题。
 
责任编辑:编辑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