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王非的灵山——“灵媒艺术”研究系列
时间:2020.02.24 来源:灵媒艺术 作者:夏可君

艺术从来都是通灵之物,不通灵的艺术品怎么可能神秘莫测?

在一个数字复制时代,一旦一切的虚拟想象,从吸血鬼到特技,直到所谓的艺术沉浸体验,电子技术已经彻底取代了艺术,如果还有着艺术,那一定是艺术自身的再次通灵。

从多媒体艺术到通灵的灵媒艺术,这既是回应本雅明对于技术复制的肯定,也会解决他无法恢复灵晕的悖论。

而中国传统艺术,也许与所有其他文化不同,就在于最为自觉与彻底地建构了自己的“灵媒艺术史”:从陶器上的人面鱼纹,到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再到秦汉漆器上的云虚纹,从唐代书法到宋代山水画,从唐宋瓷器到明式家具,中国的器物,看似工艺技术,可以程式化复制,因此总是要求持久地临摹,直到有一天从渐修到顿悟,生成为一种通灵的道术,即,成为“灵媒”,才算完成,或者保持继续的开放。哪怕中国小说,“孙悟空”无疑是东西合璧的灵媒虚构生命体,而贾宝玉无疑是最后一个灵媒化的文学形象,是灵媒形象的最后挽歌。

 


 
水墨呢,水墨难道不也是一种灵媒?水墨仅仅是一种材质而已?并不具有什么特别之处,与所谓的油画啊胶片啊,甚至电子媒界物,都只是一种媒材而已?而已?如果水墨材质本身已经是一种灵媒,在中国艺术家手上,自然的水与烟墨、木纸,都必须转换为一种灵媒,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中,一旦我们从灵媒重新讨论水墨,水墨的当代性才体现出来,这是至今为止还没有人思考过的根本问题!

传统是如何做的?这就是烟云供养与气质变化,一张薄薄的宣纸,尤其生宣的洇入效果更为加强后,必须激活水,墨,纸三者的自然性潜能,使之不断地相互渗透活化。画家必须赋予水墨笔痕以生机,尤其让留白的丘壑与周围的云气,通过不画之画,让自然来为,从而激发出气韵生动的总体韵律。山水画不仅仅是一张绘画,而是具有风水的养生功能,即“烟云供养”,可以改变生命的质感!所谓的“苍秀”之美,既苍劲又秀丽,如此相反的生命触感可以逆转结合,形成生命的逆觉。

 

 

 

水墨之为灵媒,从日常的书写工具(毛笔与书写),到艺术的装饰(书法),再到天地人感通的媒介(道术),水墨书写活动本身,并不仅仅是个体的风格创造,而是建立一个感通天地的中介物,毛笔思维就不仅仅是器物中介,也是器不离道的灵媒体现。


那么,进入现当代的水墨艺术呢?其问题在于:要么走向图像,要么走向抽象,要么走向观念制作,要么走向强制重复,要么模拟高清或胶片模糊效果,即,一言以蔽之,都丧失了水墨艺术乃是通灵艺术的精髓!水墨媒介乃是一种需要精灵感通的材质,需要在器物上体现道术的奥妙,如同本雅明一直梦想着一直普遍感通的媒介,来克服机械复制或超现实梦境书写的不足!

 


杉本博司摄影作品


我们有幸在王非的近期作品上,看到了水墨灵媒艺术的明确显现。比如名为《灵山的系列》作品。


山,之为山,要住有神灵才是山,如同“灵”(靈)这个字,来自于祈雨的仪式,摆上器皿树枝来祈祷,一旦雨水显示出来,此器皿树枝就具有了灵性,后来才演变为与火有关。


对于来自于楚文化的王非而言,他当然知道古时楚人称跳舞降神的巫为灵,即要把自身的生命转换为一种灵媒。《说文》有云:灵之为灵巫也,以玉事神。因此水墨作品要具有玉质感,把平淡的水转换为一种玉质化的通神触感。在《离骚》中:“命灵氛为余占之。”具有占卜作用的灵氛也有着通神的力量。因此,灵媒的两种基本特性:材质的神玉感与占卜的预示性,有待于在当代被转换出来。
 


«灵山»之一   纸本水墨   2019年


在王非的作品上,水墨获得了一种魔力,那些看似剪纸的毛边,其实是水墨冲刷时自然留下的痕迹剪裁而成,在这个意义上,王非是一个手艺人,水墨艺术的行家首先要成为一个手艺人,有一双巧手,手指的火焰被一种着魔与招魂的触感所点燃。


作品上那些跳跃的火焰条状,让水性材料具有了火性的质变,如同枝形蜡烛,但其实是对古代祭祀“树枝”的形态学神奇回照。当然,也还是对于汉代“香炉”形态的借用,香炉也是古代的通灵物,神仙们都腾云驾雾而来,香炉既是焚香供神净心之用,其烟雾缭绕无疑也是幻化之缘,因此,当我们看到王非的《灵山系列》,那些黑漆漆的多变形态,似乎还在起伏,在呼吸,在燃烧,或者在滴落,它们好似活物,是还在呼吸的生命体,里面隐约的金色也暗示了火苗。或者,又如同枝形吊灯倒立的形态,时间在逆行生长。或者我们好像还可以看到山顶的亭子。


但这些形态都仅仅是“好像”,只是一种诱导的暗示,水墨艺术之为灵媒艺术,那是一种从材质本身生发出来的“暗示”,可以激发观看者自己的想象力,你可以随意想象这些形态或形象在变幻中的可能形态。

 


«灵山»之二   纸本水墨   2019年


因此,在幻视中,也许这些灵山也是佛教的须弥山。它们一个个起起伏伏,但都悬浮着,如同盆栽之物,有待于在修剪中再次生长。或者就是中国家具的形态,在几案上的那些装饰之物似乎着魔了,它们在翘起,在雀跃。灵媒总是离不开日常生活,但灵媒的艺术让我们一下子从日常生活进入一个神秘的灵魂世界,日常生活的形而上学神秘,这是王非接续自己过去几十年的创作,在当下最为凝练的体现。


《灵山系列》也有着器物感,厚实的基座是与雕塑对话,但其实乃是一种器物坚实感的仿造,尽管还是在平面上,但却给人以立体的错觉,其镂空的参差不齐也给人一种幻化生成的错觉。


这些作品好像双放在手边的魔术器具,但又具有一种难以处置的怪异,它们如同面对生死的舞台道具,让人卜算白昼与黑夜交替的秘密,水墨的灵媒艺术发生在生死交错的时刻,打开方生方死与方死方生的相互转化,让灵魂在进入地狱与非人世界的入口处徘徊,在世界死灰的余温中保持坚定的耐心! 

 


«灵山»之三   纸本水墨   2020年


水墨媒介在王非手上再次成为一种当代的灵媒艺术,它具有如下几个迷人之处:

其一,仿制与仿象:对于日常器物的貌似与假造,让我们看到了灵媒艺术显现时的不定型,显示时的灵动形态,不是形式与图像,不是概念,而是一种流动的呼吸。

其二,器形与空透:既有着器物的坚实,又有着剪纸的轻盈,在对比中展开了材质的呼吸感,余灰的呼吸与意外的镂空,这些形态具有了一种图符的巫术指示性。

其三,魔力与魔幻:灵媒艺术在王非的水墨上总是会体现为一种独有的魔术性,但又有着哀悼与祭拜的诡异结合,漆黑与玉白的热烈私语,作品具有了鬼斧神工的魅力。

 


«灵山»之四   纸本水墨   2020年


在一个电子时代,电脑触屏媒介逐步把人的感觉彻底外化,尤其通过手指简单的触觉,一下子把人类带入到一个屏幕内的虚拟图像空间,彻底丧失了人类主体的存在感与世界感,而仅仅只有图像的泡沫繁殖。最后则缺失了自然化神秘的深度,心灵的感知与图像的虚拟之间缺乏了关联,灵魂的注意力彻底被无数相似的图像所吸进,如同本雅明认为现代大都市建筑的玻璃吸干了视觉的灵晕。


灵魂需要找到自己的呼吸空间,灵媒艺术的再次出现,乃是面对数字技术吸干了梦想的狡计,使之与更为可触的物质打交道,激发感官的丰富性,尤其是内在灵魂的触觉,再次进入生死相切的梦想世界,那个内在灵魂世界一旦丧失,我们就变成了物,成为没有灵魂的物,但我们又不可能逃避这些物,我们只能再次把器物转变为灵媒,再次成为招魂的法器。


宣纸是柔软的,可以在翻卷中呼吸,蜿蜒出灵魂在这个世界上呼救的暗语,墨水是流动的,可以在彼此的浸染中,滴落出幽灵的遥远叹息,在一个生死越来越淡漠的当代世界,死亡仅仅成为一个数字而加速遗忘的时代,水墨的通灵术体现为个体的诗意铭记,只有颤栗的灵魂可以感受一个世界的荒芜,只有祈祷的双手可以立起不熄的火焰!

 


«灵山»之五   纸本水墨   2019年
 

编辑:杨晓艳
上一页1下一页
 
我要说两句 >>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
相关新闻
· “瓷色隐语”王昭旻新瓷艺术展在西单老佛爷...
 
· 2014第17届北京艺术...
· “青春盛绘 江海情”江苏...
· “梳理”重启中国当代艺术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毕加索鉴定权之争:我们只...
· 河北“元宝塔”入选丑陋建...
· 广州男女裸体雕塑创作者回...
· 作家马识途王火获“东方文...
· 草间弥生(Yayoi K...



视频专区 >>
· “融合中的趣味”当代艺术...
· 对画说:刘力国解读作品
· 从柏林“前行”——中国艺...
· “自然·至道”——杨志凌个展
· 杜建奇画展视频
· 《上山》孟新宇的视频
· 威尼斯双年展采访视频2
· 用艺术的方式表达人生:刘伟
· 现实主义羊肠小道——不如跳舞
· 另一种风景——张成个展
艺术专题 >>
· 这些年那些破不了的苏富比...
· 马云和曾梵志《桃花源》拍...
· 北京艺术品春季拍卖乍暖还寒
· 北京夏季珠宝展现场拍卖会
· 今年艺术品春拍收槌 低潮...
· 艾未未作品“十二生肖”拍...
· 《查理与巧克力工厂》作者...
· 2014第17届北京艺术...
· “青春盛绘 江海情”江苏...
· “梳理”重启中国当代艺术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河北“元宝塔”入选丑陋建...
· 广州男女裸体雕塑创作者回...
· 作家马识途王火获“东方文...
合作媒体 >>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