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邵亦杨:灾难之后如何进行心灵救赎—欧洲反形式主义艺术
时间:2020.02.27 来源:中央美院艺讯网 作者:邵亦杨

 

沃斯的《布满全城》(It's All Over the City)用充满活力的漩涡形黑色书法线条描绘, 从空洞的中心扩展, 如星云一般。在以棕色、黄色为主的色调中,明亮的蓝色波点和蓝绿色的背景创造一个微观的分子世界, 迸发出巨大的、解构的能量。作品的题目也有双重涵义,布满全城,或是一切都结束了。画面“看上去很美 ”,令人联系到二战中德军对法国的占领和广岛原子弹的爆炸。二战之后,无论是集体化的政治、还是作为人类自身都受到存在主义者的严重质疑。

 

让·福特里埃

 

让·福特里埃 (Jean Fautrier 1898-1964) 在二战期间曾经加入法国的抵抗组织,1943年被纳粹逮捕,出狱后在疗养院创作了作品《人质的头》 (Head of a Hostage 1943-5)系列,其中有雕塑,也有绘画。他描绘自己在被俘期间的恐怖经历,特别是每晚听到纳粹在森林里折磨和处决犯人的声音。无论是雕塑还是绘画,《人质的头》系列在表面上都有明显的分层和划痕,反映受伤的、被肢解的肉体。用具象和抽象的结合,艺术家表达了精神与肉体、有形与无形的折磨。1945年,《人质的头》系列在巴黎杜胡安画廊(Galerie René Drouin)首次展出时,被紧密地悬挂成列,仿佛是大屠杀的展示。尽管它们看上去恐怖而又丑陋,使刚刚经历过灾难的观众们感到恶心难受,但是,它们也可以被看作是对二战死者的美好纪念,因为它们代表了一种精神的救赎,警告人们这种恐怖的经历不可遗忘。

 


让·福特里埃《人质的头》 雕塑,铅,大理石底座
1943–4 4,540 x 295 x 310 mm
伦敦泰特艺术博物馆

 

让·福特里埃《人质的头》1944 布面油画
35.6 x 26.7cm 私人收藏

 

让·杜布菲与生涩艺术

 

法国艺术家让·杜布菲(Jean Dubuffet,1901-1985)反叛传统的艺术教育,攻击令人窒息的主流文化。他收集了那些没有经过正规艺术训练的“局外人” 绘画,比如:儿童和精神病人的涂鸦,提出了“生涩艺术”(Art Brut)的概念,用来形容那些自发的、天真的、在美学上不被接受的艺术。他认为这种摆脱了正统束缚的艺术,能够更真实地反映人类的精神力量。二战后,杜布菲与法国艺术家一起发起无形式艺术运动,反对战后法国的保守主义。他最著名的是40-50年代质感厚重、笔法粗旷的绘画。

杜布菲与艺术作品与萨特(Jean-Paul Sartre)存在主义哲学进行了对话。他用厚重的颜料,抽象的划痕呼应萨特主义所形容的人类生存的“恶心”。他曾经宣称:“我感觉并且宣布自己将是一个热情的存在主义者。” 「5」杜布菲创造的原生艺术(Art Brut)收集了监狱中的犯人和其他社会边缘分子的涂鸦,打破了医学、“犯罪”和艺术领域之间的界限,如同福柯在的 《疯狂与文明》(Madness and Civilization)(1955-1960)中的论述的“精神分裂症的艺术(Schizophrenic Art )。「6」

在杜布菲《黑色大风景》(Large Black Landscape ,1946 年)中,抽象的线条下面隐约可见儿童、房屋和树木。大面积黑色中的划痕令人想起自然风化的岩石和满墙的涂鸦。苍白的天空上挂着气球一样的太阳和舞蹈着的云朵,如儿童画一般。当二战后法国大众希望通过美寻求安慰,恢复旧的道德体系时,杜布菲却用“局外人”的眼睛来嘲笑传统的精英艺术。这种质感粗糙、色彩乏味的绘画,如同灰尘甚至排泄物。在恐怖的、毁灭性的世界大战之后,杜布菲画中肮脏的土地和荒芜的风景并非宣告文明的终结,而是想在这无望的废墟上建立一个全新的、纯洁的未来。

 


让·杜布菲《黑色大风景》1946
板面油画 1551 x 1186 mm 伦敦泰特美术馆

 

整个 50年代,杜布菲都采用了制造厚重、粗糙质感的画法。《地下的魂灵》(Soul of the Underground,1959)是他粗质地画法(Texturologies)系列中的一幅,可以看到艺术家对于画面质感的迷恋。杜布菲用铝箔、油彩创造了一种粗糙不平的表面,仿佛是脏土覆盖的煤矿。为了表现材料原始的质感,杜布菲完全放弃了绘画性再现。对于画面质感和物质性的强调并非只是一种艺术材料的实验,而是体现了艺术家对真实的坚持。杜布菲希望用反形式美感的画面表现人类对自己弱点和失败的承认,希望通过反省自我救赎,使灵魂得到再次重生。这个图像再次印证了萨特“存在先于本质”的思想。「7」萨特并没有试图说明人类存在的意义这个重大课题,但是他了质疑宗教的解释。实际上,在战后的欧洲社会,每一种信仰模式都受到质疑。以“残酷剧场”的实践者,法国前卫戏剧家安东尼⋅阿尔托的话说:“所有至关重要的问题都不再有定义。” 「8」

 


杜布菲《地下的灵魂》1959
板上铝箔、油彩,149.6 x 195 cm
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编辑:杨晓艳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我要说两句 >>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
相关新闻
· 邵亦杨浅谈吕佩尔兹的艺术创作
 
· 2014第17届北京艺术...
· “青春盛绘 江海情”江苏...
· “梳理”重启中国当代艺术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毕加索鉴定权之争:我们只...
· 河北“元宝塔”入选丑陋建...
· 广州男女裸体雕塑创作者回...
· 作家马识途王火获“东方文...
· 草间弥生(Yayoi K...



视频专区 >>
· “融合中的趣味”当代艺术...
· 对画说:刘力国解读作品
· 从柏林“前行”——中国艺...
· “自然·至道”——杨志凌个展
· 杜建奇画展视频
· 《上山》孟新宇的视频
· 威尼斯双年展采访视频2
· 用艺术的方式表达人生:刘伟
· 现实主义羊肠小道——不如跳舞
· 另一种风景——张成个展
艺术专题 >>
· 这些年那些破不了的苏富比...
· 马云和曾梵志《桃花源》拍...
· 北京艺术品春季拍卖乍暖还寒
· 北京夏季珠宝展现场拍卖会
· 今年艺术品春拍收槌 低潮...
· 艾未未作品“十二生肖”拍...
· 《查理与巧克力工厂》作者...
· 2014第17届北京艺术...
· “青春盛绘 江海情”江苏...
· “梳理”重启中国当代艺术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河北“元宝塔”入选丑陋建...
· 广州男女裸体雕塑创作者回...
· 作家马识途王火获“东方文...
合作媒体 >>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