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铁幕下的绘画,艺术中的冷战:在柏林重温1960-90年代的苏联及美国绘画

时间:2021年12月17日 作者: 来源:

在柏林格罗皮乌斯博物馆(Martin-Gropius-Bau)展出“冷与酷:1960-1990年间的美国和苏联绘画”之前,将来自冷战时期的美国和苏联艺术并置陈列的机会实不多见。二战后,经历重新洗牌的世界政坛见证了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及其阵营的崛起与对立。大量欧洲艺术家因战争等原因迁至美国,致使先锋派艺术的地理重心从巴黎来到纽约,与美国蓬勃发展的大众文化互为影响。同时,在以杜鲁门主义为核心的美国对外政策下,“自由”理念和反共产主义趋势逐渐演变为美国文化外交舞台上或明或暗的台词;彰显个人自由的抽象表现主义艺术甚至获得了中情局的间接资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高调巡展于欧洲。在莫斯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因其贴近群众且易于传播的具象表达,在战前即成为了苏联的官方艺术形态,并于战后在铁幕东侧自东德至朝鲜形成影响。


 
“冷与酷:1960-1990年间的美国和苏联绘画”展览现场,2021


冷战期间,美苏两国皆视艺术和文化为传播意识形态的利器,但在1999年,调查记者弗朗西斯·斯托纳·桑德斯(Frances Stonor Saunders)的著作《是谁付了吹笛者的钱?》面世之前,美国在操控文化艺术形象方面作出的宣传工作往往鲜为人知。因此,对美国冷战时期艺术所谓“自由”精神的解构是“冷与酷”的一个重要策展锚点。同时,一反观众对苏联艺术可能存在的刻板印象,“冷与酷”此次带来的苏联作品均创作于斯大林去世及赫鲁晓夫解冻时期(Khrushchev Thaw)之后。展览为观众提供了探索苏联绘画形式和主题的绝佳契机,将80位美苏艺术家的125件作品置于同一时间轴上,从而打破了美苏艺术比较研究中,以意识形态为首要观看视角的既有范式。

作为展出作品诞生之际的历史前提,1950年代在此次展览和相关出版物中均获得了相当的重视。考虑到观众对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和色域绘画的熟悉情况,展览“冷与酷”仅节制地展出了一幅杰克逊·波洛克创作于1953年的布面油画,其带来的大部分五十年代作品多为体现美国艺坛当时业已存在的新客观主义态势——如贾斯珀·约翰斯(Jasper Johns)对美国国旗所作的形变处理,以及此刻仍活动于地下的苏联形式主义艺术——如弗拉基米尔·扬基列夫斯基(Vladimir Yankilevsky)对包括核电厂在内的生活环境所作的抽象和象征主义再现。

 
杰克逊·波洛克,《未成形的数字》,1953


“冷与酷”强调了两国艺术家不完全遵循政治形态的创作共通点,也并未强求苏联和美国艺术步调一致的结论。位于展厅入口处的展览第二章节名为“标志性”;观众在此第一眼望见的猫王像与列宁像虽然在尺寸和构图方面有所相似,但安迪·沃霍尔的丝网印刷作品却比德米特里·纳尔班德扬(Dmitrij Nalbandjan)绘制的列宁像要早近二十年。此外,两国艺术家对类似主题的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苏联艺术家独创了一种改造政治招贴画美学的方式,使画面意义贴近讽刺。而美国艺术家对图像的处理体现了一种漠然的态度。观众很难明确判断这些艺术家究竟是在肯定,还是在批判他们所引用的广告美学,”在谈及美苏艺术对大众文化的借鉴时,策展人之一本雅明·杜登霍夫(Benjamin Dodenhoff)如是指出。

 
安迪·沃霍尔,牛壁纸,1966


面对行将解体的苏维埃联邦,八十年代末当地艺术家透过作品表露出的态度或许很难被简单概括为反讽。以在第二章节中出现的埃里克·布拉托夫(Erik Bulatov)的1989年作品《日出或日落》为例:这位苏联政治波普艺术家将一轮国徽悬于大海之上的晴空之中。相比在同一章节中展出的美国艺术家作品,如罗伊·利希滕斯坦(Roy Liechtenstein)仿制、放大的通俗连环画,布拉托夫的这件作品的确因其场景和标题的设计而具有更为强烈的讽刺意味。

 
 
左:埃里克·布拉托夫,《日出或日落》,1989
 
右:罗伊·利希滕斯坦,《绝望》,1963


责任编辑:杨晓艳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