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张海涛:科技媒体艺术的发端史及争议性概念的梳理

时间:2021年03月24日 作者:张海涛 来源:未来启示录

▷托 • 奥斯勒

  托 • 奥斯勒(1957—)的影视装置“犯罪的眼睛之蓝色素描及其破碎”,直观地看以为在地板上的铁皮箱中一个真人头躺在那里,它来回转动厌倦的眼睛在寻找观众,嘴在不停发出抱怨和求救的呼声。奥斯勒的作品把二维影像三维化和实体化,并放大于众,加以音效,让观者体验一种遭遇险境的状态。艺术家运用仿真高科技技术所创造出的“虚物实化”的影像装置,真假难辨,将仿真人头从神态到声音全部复活了。立在深度空间中的白帆布银幕上突然出现观众中的一张生动的脸,这是监控器通过新型传感器制造的戏剧性效果,构成了奥斯勒特有的作品语言。

 


《犯罪的眼睛之蓝色素描及其破碎》,托 • 奥斯勒  ,
1996—1997年

 


《淹没》,托 • 奥斯勒, 1996年  水箱 • 仿真头像,
 135×28×28 cm

  技术限制的影像装置艺术家并未放弃对于影像装置交互性的探索,托•奥斯勒的影像装置艺术作品《淹没》或《犯罪的眼睛之蓝色素描及其破碎》(1996—1997),在一个铁箱中放置了一个与人头部体积相近的白色棉织物,再利用影像投射到头状物上,形成了一个逼真的头部,同时在扬声器中播放求救、抱怨、死亡的声音。

▷威廉·肯特里奇

  威廉·肯特里奇(William Kentridge)的作品中,肯特里奇利用视频的时间性和运动感,并加到绘图中,用在眼前变化的美丽的图片进行动画视频制作。作品的主题是南非种族隔离制度下的暴力景观及其后果,屏幕上不断呈现成形的图片随后变异成其他的形式和场景,造成一种令人不安的不稳定感和擦除的行为(具有固有的政治批判)。

 


《坐着的夫妻(背对背)》,威廉•肯特里奇,1998年,素描,108×191.1cm。纽约Marian Goodman画廊供图

 

  随着1990年代后期艺术届变得更加全球化,视频也越来越多地涉及独特的地方文化和私人记忆。例如,希林·纳沙特(Shirin Neshat)在伊斯兰革命前离开伊朗,但是她的全部视频作品和制作剪辑都是围绕在她对留在身后的文化的伯格曼式(Bergmanesque)的电影遐想。在另一方面,瑞士艺术家皮皮诺提·里斯特(Pippilotti Rist)以将视频的叙事性(这是固有的顺序)抽象化来讲故事,其叙事性建立在视觉印象汇总的基础上,而不是在一个逻辑故事情节中;托尼·奥斯勒(Tony Oursler)延伸了视频的物理可能性,用它来把人脸投影到意想不到的屏幕上,比如枕头、岩石和树木,在扭曲面孔的同时产生一种超现实的感觉,好像这些无生命的物体在跟观众进行直接交谈。

▷其他录像装置艺术家

 


《想象死去的形象》,朱迪丝·巴蕾(Judith Barry)1991年,录影、装置,289x244x244cm

 


《转塔:看守》,达拉·伯恩巴姆,1992年,录像装置

 


《假如6是9》,艾 • 阿蒂拉  (1959—  ) ,1995年,
视像装置

责任编辑:杨晓艳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