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张海涛:科技媒体艺术的发端史及争议性概念的梳理

时间:2021年03月24日 作者:张海涛 来源:未来启示录

 

四、后人类科技艺术:人造自然艺术趋向

  科技艺术开始进入成熟期的20世纪80年代为相对的节点,以新媒体科技艺术主要艺术类型数字虚拟艺术、人工仿真艺术、生化变异艺术、物理转换艺术的大量案例,介绍了未来后人类新媒体艺术的趋向,探讨高科技给当下人类带来的新伦理、新思维与新空间的变化。
 
  数字艺术是新媒体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成为一个人类新的生活方式,是这个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它会改变我们的时空感:我们交往的方式愈来愈快捷甚至具有同时性,这是一个新的时空观;数字时代会带来一个新的伦理观,人和人开始与虚拟人交往,虚拟现实的交往正在改变人与人交往的结构。
 
  “技术”这个要素我们知道,20世纪新媒介艺术的出现与电子传播时代的科学技术发明和创造是分不开的,在艺术领域,我们也是一直在技术上不断探索,艺术史经历了传统的“重”技术(精湛的模仿技艺)到现代看似的“轻”技术(造型与色彩夸张、概括、稚拙、表现的技巧),其实是技术主观性的升华,如今,当代媒体艺术又进入了“重”技术和观念的阶段(分工细化)。我认为,在任何一个艺术的历史阶段,“技术”都是艺术语言表达的支点,“技术”的体现方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比如说,西方传统的古典绘画讲究以精湛的形式模拟自然的技巧:高度把握事物的比例、透视、光影、人体结构的真实、均衡和尺度,现代派时期感觉好像是放弃了客观的仿真术技巧。创作时对造型、色彩、构成的主观夸张与概括,表面上的无序自由,比如表现主义、立体派、野兽派、超现实主义、抽象派等,感觉比较“稚气”,但其实是经过很强的理性考究、训练后对技巧的升华或是另一种形式的技术体现,它更加真实地表达了非表象的内心世界的感受和世界的本质。当代新媒体艺术的技术更加重要,技术带给当下人以新的伦理关系、时空观念和思维逻辑,以及新型的创作手段和体验方式。而且,现在把技术进行了细化,就比如一个创作者,可以让技术工程师来一起实施创作;分工细化、专业化就是对技术的重视。所以说,技术在不同的时期会不断变化,它可以改变艺术语言和情感结构。我们可以看到技术也可以改变或产生新的人造情感:传统的伦理关系是指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或者人和世界的关系,当代技术伦理向“人和虚拟人、人和机器、甚至虚拟人和机器人的关系”拓展,是一种新的伦理和道德关系。

▷新伦理·新空间·新思维:高科技艺术

  生物工程和计算机科技的进步引发的“超自然”现象改变着人类的行为与观念,它是一种不自然、重组自然、仿造自然的人工现象。弗洛依德自然的“心理人”模式正在逐渐被新的模式所取代,遗传重组的潜势正在迅速推进人类超越达尔文的自然进化说,进入大胆的人工改造的领域。自然与超自然思想矛盾正向我们这个时代发起挑战,这个时代即将成为旧人类尾端和后人类开始的交界的时期。

▷未来新媒体艺术与高科技伦理问题

  高新科学与技术的伦理问题是未来人类文明生存与发展中最困惑的问题之一。我们知道高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也会给自然人带来新的负面影响,这些影响是以往人类前所未有的经历,如同灾难片《2012》所展示。
 
  例如现在和未来可能发生的人与虚拟人、机器智能人的关系,人与转基因、克隆生物的关系,人与纳米物质和时间空间的关系,都存在道德伦理问题。像《星际穿越》《盗梦空间》《星球大战》《变形金刚等》。
 
  人们一般说的新媒体艺术,主要是指电路传输和结合计算机的创作。新媒体艺术的先驱罗伊·阿斯科特说:“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结性和互动性。”了解新媒体艺术创作需要五个阶段:连结、融入、互动、转化、出现。首先必须连结,并全身融入其中,与系统和他人产生互动,这将导致作品与意识转化,最后出现全新的影像、关系、思维与经验。这也是新媒体艺术的特征与价值所在。


2020年12月30日

参考文献:
 
1、艺术档案网(
www.artda.cn);
2、《后现代主义艺术系谱》岛子,重庆出版社
3、《西方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葛鹏仁,吉林美术出版社
4、百度百科(
https://www.baidu.com
5、李四达编著《数字媒体艺术史》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张海涛(Zhang Haitao),策展人、艺术评论家、艺术档案网主编、鲁迅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系特聘教授、天津美术学院硕导、北京服装学院客座教授。2004年至今在国内外已策划百余场学术展览与论坛。2007年创办艺术档案网。2009—2017年先后任宋庄美术馆执行馆长、元典美术馆副馆长、贾平凹文化艺术馆副馆长、荔空间策展人、NO!SPACE艺术总监。2008-2017年负责北京独立影像展实验单元;2015-2019年丽水摄影节学术委员、评委;2012年出版个人著作《未来艺术档案》。曾策划:2020 未来艺术学;2020机器·人·艺术·时代;2019艺术合肥“解药——实验影像艺术展;“守望原乡”2018广安田野双年展;“都市游牧”2017杭州大屋顶国际动态影像展;2017“人机合一”艺术展;艺术郑州·2016当代艺术展;2015北京798艺术节:新民间转换;第十六届OPEN国际行为艺术节;100X100=900国际录像艺术展;第十届北京独立影像展;EXiN2012亚洲实验电影与录像艺术论坛;“生物·生态”中荷当代艺术展;“虚实同源”2011北京新媒体艺术年展;“行为艺术中国文献—1985-2010”展;2009第五届宋庄艺术节“未来索引”;2008第三届北京独立电影论坛;当代嗅觉艺术展—嗅觉·感觉;07影像档案展;2004—2006当代权充艺术展Ⅰ、Ⅱ、Ⅲ等展览。

责任编辑:杨晓艳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