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阿海的铠甲 Ahai's Armor

时间:2022年06月14日 作者:李小山 来源:斑驳艺术

 

阿海和李小山算得上亦师亦友的关系。1985年阿海以初中学历、新华印刷厂徒工身份考进南京艺术学院时,李小山已经留校读研究生,并在当年的《江苏画刊》上发表了《当代中国画之我见》,名满天下。彼时南艺美术系很小,老师学生加在一起也没几个人,因此上学时两人多有交集,之后来往则不多,2021年秋天,李小山来阿海松江工作室,看了阿海大量的作品,连称意外,说没想到这些年阿海进步如此之大,并约定了在其执掌的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举办展览。展览原定于2022年4月16日,因为上海的疫情无奈推迟,这篇《阿海的铠甲》就是李小山老师为阿海南艺展览所作,文风一如既往,切中肯綮,鞭辟入里,现在发表出来以飨读者,为大家打开另一扇解读阿海作品的窗户。

 
                幻 - 灭 (之一) 110 × 93cm  设色纸本  2021
 
 
  我身边有不少朋友对阿海的为人为艺赞许有加。其实,我与阿海相识已是几十年前的事。那时候,我俩在一所学校,同一个专业。我读研,他本科。他给我印象是活跃、机巧,有点小狡猾。毕业后我俩各忙各的,接触不多。但时常也有点小交往。前一阵我在上海,碰巧去了他工作室,看了大大小小许多作品,有些惊讶。因为他曾在手机上发过作品的图片给我,与原作比,差异很大。再次证明了一点:好作品不能看图片,差作品不能看原作。
 

花幽 (之一)  65 × 130.5cm  设色纸本  2021
 
 
去年,我写过一篇短文,谈及水墨画的现状,将其概括成“闭环”二字。我的意思是,水墨画越来越成为牢不可破的封闭系统。纵向比,她是当代的;横向比,她是本土的,两头沾光,两面讨好。水墨画完成自我循环、自我论证、自我封闭这么一个过程,无疑有一只无形之手在推动。这只无形之手把可能性扭转成必然性,把偶然性转变成必然性。所以,当我们谈论水墨画问题,实质上是在谈论水墨画背后的问题。这些问题远离画家本人。否定了画家本人,也就否定了具体性,最终纠缠在文化、国情之类的抽象争议上。水墨画恰恰又是水墨画家身披的铠甲,抵御着评判、争论,也抵御着与自身名利无关的深入探讨——这样的矛盾和悖论已成常态,几无更改的迹象。
 
 
幻 - 灭 (之二) 92 × 123cm  设色纸  2021
 
 
按照贡布里希的说法,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是艺术家造就艺术,还是艺术孕育艺术家?不妨把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循环论搁在一边,让我们直面艺术家的现状。贡氏的说法之所以受到重视,显然是他抓住了要点:剥离了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再多的概念堆砌,再多的知识介绍,再多的诗意描述,都是流于空泛的。因而,谈论阿海及阿海的画作,得从阿海及阿海的画作里寻找解说的钥匙。
 
灿  92 × 173.5cm  设色纸本  2021
 
阿海其人其画不复杂。他当了这么多年画家,画了这么多年画,走的是一条比较平稳的路径——要知道,在大多数情况下,画家不是一种尊称,而是一种职业。首先是谋生,其次才有机会攀爬艺术高点。阿海的幸运在于较早地解决了生计事宜,如此,就可以多点时间来琢磨什么叫做更高的层次。许多人喜欢引梵高为例,把艺术置于云端之中,吹得神乎其神。伟大的艺术肯定是高入云端的,是接不了地气的。但那是极少数人的事,是极少数人好不容易为艺术争取来的尊严和荣光。我一向认为,对于职业画家来说,画出特色,画出高度,使个人价值得以社会化,则算超额完成任务。有一次,我问了阿海这个问题:你超额了吗?他不作回答,笑言:看画看画。
 
责任编辑:杨晓艳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