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郑伟:从设计师到艺术家

时间:2022年08月02日 作者:郑伟Vs 徐美玲 来源:

 


郑伟工作照

 
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郑伟,曾经是著名的设计师,现作为艺术家工作生活于美国旧金山和广州。他是广州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笔者很好奇他从设计师到艺术家的身份转换,于是开始了关于他的学习历程、设计工作、当代艺术实践的访谈。
 
徐美玲(以下简称“徐”):考上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之前,您是否接受过专业美术训练?请谈谈考上大学前的学习经历,其间对您影响比较大的事情、时刻。
 
郑伟(以下简称“郑”):考上中央工艺美院之前,我是在业余学习绘画的。那时候,武汉的青少年宫和文化宫通常会开办美术培训班,我在那里认识了一些画友,彼此都热爱画画,虽然没有专门老师教,但大家都是相互学习、互相影响、共同进步。之后几年,陆续有画友考上美术学院,这激发了我要考大学的决心。大学,我考了三年。记得1983年第一次参加高考,我印象深刻:先买招生简章,然后填表,去单位开证明和盖章,准备报考“作业”。当时我报了三个学校,只拿到了一个学校的准考证,考完专业初试公榜,很遗憾没通过。这一年,有些画友收到了录取通知书请客,这事挺刺激我的。考到第三年,我才被录取。记得是在1985年8月8日,我和湖北美院版画系学生温庆武等人在外地写生,晚上回到住地,接到我妈的电话,说是收到中央工艺美院的信。我急着问是挂号信吗?电话里头说:是的,而且很厚。听到这,我无比兴奋,那一刻也让我无比难忘。在那个年代,大学是否录取分两种信:收到平信就是落榜,我们称之为安慰信,如果收到是厚厚的挂号信,都是录取通知书。
 
徐:1985年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什么专业、哪些课程?老师对您有哪些启发?大学期间,您的学习状态是怎样的?
 
郑:因为喜欢绘画,收到中央工艺美院寄来招生简章选专业时,我看到装潢系的商业美术专业,有“美术”二字,以为绘画性强,就选了这个专业。入学第一年,还是在兴奋期,感觉不到学了什么,上的专业课和在没考取大学前一样,都是学习绘画基础。所不同的是有专门的画室和专业的老师,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
 
大三,我们上摄影专业课,系里外聘了美籍华人摄影师李小镜老师授课。在教学中,他对摄影器材、拍摄构图、光线处理和暗房技术等内容的讲解,让我们体会到了外教和本院老师讲课的区别。李小镜老师不仅 分享了很多他自己拍摄作品的心得,而且带来了大量国外优秀的作品案例,并且带我一起在摄影棚操作实践,让我受益匪浅。在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校园里,学习氛围非常好,老师、同学都非常渴望学习。中央工艺美院有很多我非常尊敬的老师和前辈。张仃、郑可、吴冠中、袁运甫、罗真如、杜大恺、刘巨德、柳冠中、高中羽等都在学校任教。而且,学校每周末都会举办专业讲座和其它活动,思想开放,各种思潮和流派一起碰撞,我们在学校学到很多有价值的知识。我感到非常庆幸。
 
徐:您在大学学习期间,刚好是中国新潮美术运动如火如荼开展的时期。您在北京接触过哪些重要的艺术事件?如“八五新潮”、劳申伯格在中国的展览等,对您有影响吗?
 
郑:当时我所在的装潢系归属于设计学院,“八五新潮”在我们学院里的影响不如在纯绘画学院的大,仅少数同学有去参与。在我的印象中张大力、张念、薜康木和张洪波等人都有参与。记得1985年11月,美国艺术家劳申伯格的个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劳申伯格将达达艺术的现成品、抽象表现主义的行动绘画结合起来,用瓦楞纸、旧照片、报纸等综合材料进行拼贴、组合,创造出“综合材料绘画”作品。当时,我跟几个喜欢绘画的同学一起去看展览,一进展厅我就懵了,首先是看不懂,然后是觉得艺术竟然还可以这样做作品,这也算是作品?!一旁的同学说:这不就是你们的“打散构成”吗?当时,我们正在上简宣易老师讲的“打散构成”课程,就是将一些现成品打散后,重新排列形成新的形式语言,再赋予新的含义。劳申伯格在中国的展览无疑对20世纪8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1989年中国美术馆举办“中国现代艺术展”,我几乎天天都泡在美术馆。其实,我当时对中国新潮美术运动中出现的很多艺术行为、作品都不理解,更多是觉得新鲜、好玩,但在懵懂的大学时光中,我逐渐接触到了国内国外的当代艺术。现在回过头看,我有些作品还是受到了劳申伯格的一点影响。
 
徐:学习过程中,是否有专门学习和研究康定斯基、蒙德里安、安迪·沃霍尔等艺术家的观念和方法?他们的作品、故事对您的专业学习、之后的设计工作、艺术创作,有何启发?
 
郑:是的,我在大学时的专业课程有讲到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他们的作品常被老师放在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案例中演示。基于兴趣,我在大学期间就看完了康定斯基的《论艺术的精神》《论形式问题》《点、线、面》三本书。一个“冷抽象”,一个“热抽象”,蒙德里安和康定斯基作为20世纪抽象艺术的先驱人物,作品都具有明显的构成主义符号和强烈的装饰性,他们的作品和理论方法,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对我学习平面设计有很大的提升和帮助。当然,我也非常喜欢安迪·沃霍尔,因为作为波普艺术的倡导者,他也是学商业美术专业的,他把广告思维中的传播方法,大胆地运用于艺术创作和推广当中,结合摄影、凸版印刷等工艺,让波普艺术流行开来。他将商业美术设计与当代艺术加以融合并形成了个人独特绘画语言,他非常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观念:商品的本质就是复制,艺术也可以商业化。2018年,我去芝加哥艺术学院考察,在艺术博物馆欣赏到他的作品时,我深受其作品的鼓舞。
 
徐:大学毕业,您是如何考虑工作问题的?毕业前就已明确要从事设计工作吗?
 
郑:人生意愿往往不是自己能决定的。大学毕业之前,我有想过去大学当老师。但我在学校做了很短时间的教师工作后,就被时任广东省美协主席的汤小铭老师调到了广东省美协工作。去到美协创办了“广东美术家设计中心”并担任总经理,这期间在美协还参与了广东美术馆的筹建工作。我正式从事设计工作,是调入到南方日报社,组建南方广告有限公司开始的。在设计行业,一晃二十多年,获了不少奖项,也算是给自己的交待和安慰吧。
 
 
徐:从1990年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的宣传海报开始,您之后的设计与亚运会、奥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结合紧密,涉及赛事的海报、场馆、奖牌、形象推广等项目,请谈谈参与体育赛事宣传设计体验。
 
郑:1990年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是我国首次承办国际综合性运动会,筹措期间需要做亚运的宣传及推广,北京市政府、亚运组委会和我们中央工艺美院都非常重视。刚好我们班在上招贴广告设计课程,这个宣传海报设计的任务自然就交给了我们班。北京亚运会主题口号为“团结、友谊、进步”,我参与设计的是亚运主题海报。当时设计是没有电脑的,甚至参考的书籍和体育图片都非常少,我们都是手绘和喷笔去做稿。学校和亚组委非常满意我们的作品。1990年创作的北京亚运会宣传画可以说是我在设计工作中的第一件作品。虽然,此前也接过一些出版社的书籍封面和插图任务,但同亚运宣传画在设计时间、工作量上,都不能相比。
 
责任编辑:杨晓艳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