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北京女藏家700m2的家:超美地下室专为年轻人办展
时间:2023.04.25 来源: 一条艺术

 

70后北京藏家扫扫,室内设计出身,在一家A股上市公司做到副总裁,自从爱上当代艺术收藏,主动退居二线。

6年多来,超过100件当代艺术藏品,逐渐把家里铺得太满,为此,她和家人搬进了北京五环边上的新家,700㎡,扫扫自己软装。地下二层,专门辟出来做艺术沙龙和小画展,新老朋友、甚至慕名而来的邻居常聚到一起,惬意地闲谈、赏画。

她说自己“对色彩毫无抵抗力”;跟艺术品生活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闲暇时,她还喜欢陪女儿逛艺术展,爱画漫画,正在努力成为艺术家居美学博主。

 
 
 
在地下室为艺术家周斌举办小型展览
 
 
扫扫的上一个家,300㎡,眼看着作品越来越多,“墙面全满了”,于是她带着一家四口搬到了五环,跟艺术品一起,住得宽敞些。
 
房子上下共五层,700㎡,加上花园,近1000多㎡,采光好、层高高,初春的阳光把屋子照得亮堂堂的。
 
身为女主人,扫扫再次担当了室内设计。尽管没有从事设计师工作,但她本身就是室内设计专业背景出身,而且,这已经是她亲手装修的第十套房子了。
 
刘小东《素慧·水蛭》,2002
 
 
一进门,是刘小东创作于2002年的《素慧·水蛭》,这幅画作曾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前不久刚刚来到扫扫的家中。作品所在的位置,正好占据了家中为数不多剩下的、完整的一面白墙。
 
许宏翔《远处的一颗树No.3》,2020
 
 
 
步入客厅,最显眼的是紫色沙发,顺着沙发看过去,一棵迎客松般的大树“屹立”着。
 
这幅作品来自80后艺术家许宏翔,创作于2020年。他的风景画大多色彩浓郁、自在而充满野性,这件作品就非常典型。画面中,松树在夕阳的光晕下,肆意生长。
 
“基本上每个来家里的朋友,都会问我,你到底是先有沙发,还是先有画?”扫扫告诉我们。
 
黄宇兴,《蓝床》(俯视),2014
 
 
黄宇兴的装置作品《蓝床》,被作为客厅与餐厅的隔断。这件作品属于黄宇兴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河流”系列,也是这个系列中唯一一张非油画作品。
 
艺术家将动态的河流,凝固到木质材料上,一个一个斑斓的涟漪荡漾开来,变成漩涡或喇叭状的椭圆,而它们蜕变自过去画面中的人物面孔。
 
“看到这件装置的第一眼,我就心动了。”
 
高孝武《再生 鲤鱼》,2016
 
与流淌氛围感搭配的,是高孝武的雕塑《再生 鲤鱼》。
 
雕塑上方,扫扫特别安排了一盏灯,当灯光照在色彩缤纷的不锈钢雕塑上时,反射到天花板,会有波光粼粼的效果。
 
尤其到了晚上,流动的光,和蓝色的静态涟漪,交相辉映。
 
 
李青《有乐高的风景·紫禁城》,2021
 
进入餐厅区,会见到两扇“窗”。其中一扇,就来自李青,名为《有乐高的风景·紫禁城》。李青喜欢收集老旧的木窗框,并以此为画框,把绘制的图像置于窗口后,给人双重的窗景。
 
扫扫回忆自己第一次去看李青的展览,是2019年他在Prada荣宅做的“后窗”展,一下就迷住了。
 
但李青那么多窗框系列里面,一直没有北京的建筑,直到2021年,他才首次画了紫禁城太和殿。扫扫是地道的北京人,从小春秋游都在故宫,很快就决定收藏这件作品。
 
 
布鲁可积木搭建的太和殿
 
在作品旁边,她特地放了一件布鲁可积木的太和殿模型,“三天拼完”、 “氛围感一下子就拉满了”,说到这些小细节,扫扫很兴奋。
 
 
一层客厅,画面墙上正中为李津的纸本设色作品《颂》
墙上最左是姚昆的《拔河NO.1》
最右为姚昆的《最后的浪漫》
画中最右的白色雕塑为高孝武的《梦想归来No.2》
 
 
 
一层客厅  画面中央为厉槟源装置作品《谣言》,2020
 
 
另一件高孝武的雕塑《梦想归来No.2》,描绘的是人物手中一个没有弦的箭弓,远远斜对着的另一面墙上,挂着粉色尖锐物体,乍一看像是射出的箭头。
 
这是厉槟源的雕塑《谣言》,取舌尖为造型。当代著名雕塑家,和年轻的行为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在这里竟意外产生了对话。
 
“在家里布置这些艺术品时,让它们彼此产生关联,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奥斯卡·古塞尔(Oska Gutheil)《骑马》布面油画,180 x 250 cm,2021
 
 
扫扫刚从香港巴塞尔购藏了一幅来自德国年轻艺术家奥斯卡·古塞尔的《骑马》,尺幅达到了两米五。古塞尔是一位80后跨性别艺术家,用色浓烈,笔下的人物形象,古怪又有趣,还用了马克笔勾边,有漫画风格。一看画面,就知道是扫扫会喜欢的。
 
在出发去香港前,她已经从PDF图录里看中了这件,到现场看了原作,愈发确定了自己的心意。
 
“我好像没办法从这种趣味中走出来,现在画廊好像也摸清了我的喜好,看到这种作品就推给我。”扫扫打趣地说。
 
 
刘五立《跃》,2021
 
 
“我可能是极繁主义和折衷主义。”当我们向扫扫询问收藏风格时,她这样说。
 
表达观点时,她语速很快、思维活跃,审美取向和性格也如出一辙——外向、热情,充满童心和表达欲。最重要的是,“对色彩毫无抵抗力”。
 
 
卜桦《最好的早已到来1》,2016
 
前段时间,她还拍下了卜桦的《最好的早已到来1》,画面被粗线条的浓郁色彩填满,各种生命野蛮生长,而一个小女孩静静地侧卧在自然中。这件两米五宽的大幅作品被挂在地下二层。
 
卜桦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跨媒体艺术家之一,很多年前,扫扫第一次在网上看到她当时很火的动画作品,就被其中蕴含的浓郁情感打动。
多年后,当她看到这幅艺术家少有的绘画作品,果断高价拍下。
 
除了风格契合心意,她也在画面中获得了一份同时代人的共鸣。卜桦比扫扫小两岁,同是北京人,画中穿着白衬衫、蓝裙子,系着红领巾的女孩,典型的七八十年代的少女形象,瞬间勾连起扫扫幼时的回忆。
 
 
 
艺术家姚昆定制墙绘与雕塑《拔河NO.1》
 
扫扫拥有多件青年艺术家姚昆的作品。花园的墙上,就是姚昆的定制墙绘《拔河NO.1》,描绘了一只小兔子正在拔变色龙长舌头的故事,作品原草稿也挂在客厅的墙上。
 
这件作品的创作与墙绘过程,正好发生在疫情期间。艺术家发来的初期电子稿,扫扫就非常满意,于是找了专业的墙绘师来誊绘这件作品。
 
晚上,墙绘师把电子线稿投影到墙上,勾线;到了白天,在自然光线下,一点点上色。每个步骤,扫扫都会跟艺术家远程确认。
 
 
 
谭平《双重历史》,2021
 
每年生日,扫扫都会送自己一件礼物,去年,她选择了一件抽象画作。这也是她第一件购藏的抽象作品,而抽象艺术界的代表人物,在她看来,非谭平莫属。
 
去年下半年,谭平刚好在广东美术馆做个展,她一眼就被其中一件作品吸引,大面积的正红、玫红铺满画面,线条又将画面分为不规则的九宫格,明黄和绿点缀其中。
 
扫扫心动的理由是:“他以前的色彩都比较沉重,但这个系列的色彩完全不一样,是我喜欢的那种鲜明、奔放。”
 
谭平的这件作品创作于2021年,是因为疫情让他有了重要的变革,他密集了创作了一批画面更明朗,结构愈发复杂的作品。
 
 
 
 扫扫在地下二层空间画漫画

 
在整个家里,地下二层是专门开辟出来的艺术区,扫扫特地将天窗凿开,留出大面积采光和层高,还特别做了防潮。
 
她喜欢在这里搭乐高、阅读、做手工,还举办过沙龙和小型画展。
 
 
扫扫与艺术家周斌交流中
 
 
今年3月,她和青年艺术家周斌一拍即合,在这里为他办了一场展览,展览为期半个月,规模虽小,但有正式的海报、开幕式,还有策展人和艺术家发言,她也悉心地为到场的宾客准备了伴手礼。
 
圈内好友来了几十人,同小区的邻居听闻,也好奇地来串门。
 
 
艺术家周斌展览当天,扫扫的圈内好友来家中观展,从左至右:周斌、唐炬、扫扫、程城、苏芒
 
 
在家里办画展的最大好处,在扫扫看来,可以拉近人与艺术的距离。
 
她观察到,很多收藏当代艺术的新人或艺术爱好者,在美术馆、画廊的“白盒子”里头,是有些羞怯的,“但如果在菜场看到一个没见过的水果,没人会不好意思上前询问。”
 
把艺术品以日常的形式摆在家中,艺术家也宛若朋友一般就在你身旁,大家彼此间可以轻松交流。
 
 
 
 
小时候,扫扫学过中国画,但是国画班上课时间和闭路电视里播放《上海滩》的时间重叠了,为了看周润发,她逃了很多课,“如果小时候走上了艺术道路,我现在估计就没钱走上艺术道路了”,扫扫自我打趣道。
 
过去三十多年,扫扫一路打拼做到了大公司的副总裁,为艺术收藏打下了经济基础。因为爱上当代艺术收藏,她主动退居二线,把更多时间拿来做自己喜欢的事。
 
 
家中收藏的古董
 
 
她一开始收藏的,更多是博物馆级的古董和绣品、匠人大师的手工艺,还有老物件、珍稀老邮票这类传统艺术,因为带女儿学画,经常陪她看展,在这个过程中,接触到当代艺术。
 
 
大卫·歌诗坦《真心人》,2015
 
 
扫扫真正收藏的第一件当代艺术品,来自以色列的国宝级艺术家大卫·歌诗坦的剪切式雕塑《真心人》。
 
2018年,她陪女儿在798闲逛,碰巧以色列文化中心正好在展出大卫·歌诗坦的作品,一下就抓住了扫扫的眼球。
 
她至今依然非常珍视这件作品,把它放在卧室旁的书房,作为一种纪念。
 
 
 
 
厨房一角,儿子幼时的书法作品《我妈不会做》
 
扫扫也自己动手创作,多年前,女儿不幸遭遇了一场车祸,她陪伴在病床旁,画了一本漫画来鼓励自己和女儿;还郑重地把儿子幼时写的书法作品,装裱起来挂上墙。
 
她把生活中平凡的小事,都当作艺术那样神圣地对待;又将平日里“高高在上”的艺术,变成生活的日常。
 
 
一层客厅,最左为TUTU的《抽烟的女人》,2022
 
 
左:蔡坚《水平FG20220818007》,2021
右:陈灵刚装置《阅读系列.云210205》,2021
 
 
迄今为止,她已经收藏了100多件作品,以中国艺术家的架上作品为主,也不乏装置、雕塑、潮流手办,从70后的中坚力量到90后新锐艺术家,都有涉及。
 
她对“收藏脉络”这件事,没有那么在意。“总是有人问我脉络,但我收藏了,它融入了生活,那就是我个人的脉络了。”
 
 
 
 
对待这个新家的态度,她相信这会是一个“不断生长的家”,不断有新作品进来,来了家里,就应当变成生活中的一部分。
 
“我特别在意的是,一件作品放在这里,它和空间以及其他作品产生新的关联;有时夜晚我坐在沙发上欣赏一件作品,在不同的心境下,我又与作品产生新的情感交流。”
 
“艺术它不仅仅是一幅画,它应当存在于具体的日常生活中,存在于你生活的每个时刻。”
 
 
编辑:杨晓艳
上一页1下一页
 
我要说两句 >>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
相关新闻
· 首届火星潮流艺术节正式亮相武汉三阳设计之都· 黄淋:邀请500+位公众,共创出当下最为...
· 2022青年艺术100年度展——全方位领...· “我们这一代!90后的艺术”,到底怎样?
· 耿建翌——提前离场· 陈嘉映:艺术与哲学
· AFIH2023 Spring 精彩落幕...· AFIH2023 SpringVIP揭幕...
· AFIH2023 Spring即将开幕!...· 余华谈张晓刚:人生就是几步而已
 
· 2014第17届北京艺术...
· “青春盛绘 江海情”江苏...
· “梳理”重启中国当代艺术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毕加索鉴定权之争:我们只...
· 河北“元宝塔”入选丑陋建...
· 广州男女裸体雕塑创作者回...
· 作家马识途王火获“东方文...
· 草间弥生(Yayoi K...



视频专区 >>
· “融合中的趣味”当代艺术...
· 对画说:刘力国解读作品
· 从柏林“前行”——中国艺...
· “自然·至道”——杨志凌个展
· 杜建奇画展视频
· 《上山》孟新宇的视频
· 威尼斯双年展采访视频2
· 用艺术的方式表达人生:刘伟
· 现实主义羊肠小道——不如跳舞
· 另一种风景——张成个展
艺术专题 >>
· 这些年那些破不了的苏富比...
· 马云和曾梵志《桃花源》拍...
· 北京艺术品春季拍卖乍暖还寒
· 北京夏季珠宝展现场拍卖会
· 今年艺术品春拍收槌 低潮...
· 艾未未作品“十二生肖”拍...
· 《查理与巧克力工厂》作者...
· 2014第17届北京艺术...
· “青春盛绘 江海情”江苏...
· “梳理”重启中国当代艺术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河北“元宝塔”入选丑陋建...
· 广州男女裸体雕塑创作者回...
· 作家马识途王火获“东方文...
合作媒体 >>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