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
地 区:深圳
策 展 人:
学术主持:
艺 术 家:赵刚
开幕时间:2024年12月3日,下午3至6点
展览日期:2024.12.3 - 2025.1.19
展览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沙河街道光华街社区香山东街3号华侨城创意园
展览场馆:D+美术馆
联系方式:
时隔将近二十载,赵刚携十五件近年之作再度“南下”来到深圳,在D+美术馆的个展中呈现一系列以花卉和肉类为主题的静物画作。相较于赵刚的早期创作,这些近期作品体现了艺术家在创作主题上的转变——多年漂泊的生活重新唤起了赵刚对稳定生活的渴望,他似乎把创作的重心撤回了生活中微小或日常的细节。本次展览由D+美术馆和里森画廊联合主办。此前,赵刚于2024年5月在里森画廊北京空间呈现个展“肉食者”。
赵刚与深圳的缘分可以追溯到十七年前。1980年代初,赵刚自北京远赴海外游学工作。历经二十多年辗转欧美洲数国发展后,他重回中国,并于2007年在深圳何香凝美术馆举办了其国内首个美术馆个展“风景·人物·我的文化”。深圳作为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一直对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和推广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今赵刚阔别深圳近二十载再度来到鹏城,意义不凡。
赵刚的前半生大开大合,他游走于国界与各地艺术团体之间吸收、学习,使其作品充满哲学思辨与历史反思,其中不乏讽刺批判。然而,相较于早年的作品,艺术家近年的创作主题有着较为明晰的转变。在为今年早些时候于里森画廊北京空间的个展撰文时,赖柏圣(Patrick Rhine)写道“艺术家正在经历一个更加扎根于生活的阶段”。由此创作的作品时而寂静,时而却在兴致勃勃中透露出一丝焦灼和茫然。
一樽玻璃花瓶,一盘晶莹的浆果,与殷红色的肉类一同被放入了巨大尺幅且毫无透视的抽象布景里。这些似乎不太起眼的背景可以是家中餐桌的角落,抑或是一块木质菜板。偶尔,倾斜或过高的视角使环境信息变得无法辨别,甚至彻底缺失。以大尺幅描绘现实中小规模的物品也是赵刚得心应手的创作手法。画布中央的庞大火腿充斥人们的视野,令观者不得不去思索此类日常物品的必要存在,以及它们所唤起关于欲望与舒适的五感体验。本次展出的双联画《钻石海岸3》(2023)将不同角度的餐桌场景纵向并置,两块画板的呈现视角一平一斜,仿似两帧瞬时中的瞥见,记录了艺术家近距离端详食物的过程。
作为对厨艺颇有考究的美食家,赵刚对肉类的亲切感情在这一系列以肉类为主题的静物中一目了然。通过标志性的、体量丰厚的松散笔触,赵刚以刻意“非写实”的视觉语言探索着“肉”的物质性,以及其对人类肉身及本能需求与渴望的映射。通过描绘肉的不同形态,赵刚持续思考着肉的多层次象征意义。生活的场所简洁、抽象或不断轮换,而肉块则一以贯之地宣告其物质与意义层面的双重重量。
和尚未腐朽的肉类母题不无关联的是一组花卉的静物。盛放的鲜花与根根烛火构成呼应,似乎在提醒着观者:片刻不可持续,生命总有终局。赵刚曾表示,画静物对他而言是在“描述人生的情绪。”从这些生活的碎片中,我们可以探入艺术家当下的思考境域,以及这“日常”表象下所涌动着的源自遥远过往或当下的不安潜流。
除此之外,展厅中还穿插两件2024年所作的肖像画与两幅徘徊于抽象与具象边缘的风景画,皆为艺术家生活中灵感乍现的瞬间。在展厅的两侧,一幅临摹自张爱玲老照片的特写肖像与一幅年轻时的T·S·艾略特人像遥遥对望。在橘红色背景的映衬下,暮年的爱玲优雅、安静,手中轻握一则1994年的报讯。另一边,华年艾略特的面庞与身前一览无遗的火腿肉有着同样油润、近乎抽象的笔触质感,却在红肉的映衬下更显苍白茫然。
赵刚从两位二十世纪著名作家的生平中照见了自身远赴异国离乡背井的体验,以及期间需要面对的种种文化身份冲击与挣扎,这些过去的忐忑和焦虑或许现今也相伴他的生活。位于展厅右面墙壁上的《川西风景》(2024)恰好呼应着他这段游牧人一般不断迁居的经历,同时也似是考究了画中出现美食的个体历史根源。同为血肉身躯的人和沦为前者食物的牛羊在身份意义领域相互缠绕、互为映射。或是在自身的离散经历与周遭世界的喧嚣中观察到了一丝共通,赵刚借日常化的场景与主题串联起数十载的跌宕生活,以小观大式地思考着当下的现实和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