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抗偶——鲁钰个展
地 区:成都
策 展 人:田萌
学术主持:
艺 术 家:鲁钰
开幕时间:2024.12.29 ?15:30
展览日期:2024.12.29 - 2025.3.16
展览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振兴路99号兴普中心一楼
展览场馆:极少艺术中心
联系方式:
皮下的无声之战
文/田萌
从一开始,鲁钰的艺术就表现出了一种理性与克制的特征。这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她总是在创作之前先去厘清与创作有关的问题,思想在先手在后。然后,创作的过程中会产生新的经验,并反过来影响鲁钰最初的认识和判断。其二是她对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不是任意的,而是基于对某种观念和感受的表达的需要。因此,材料不仅能呈现一种特别的效果,还具有符号的属性和意义的指向。
理性与克制,与鲁钰不动声色的怀疑主义有关。鲁钰平时总是轻言细语,但总在一些不经意的瞬间,显露出一种怀疑的表情。这并非是对对话者的不信任,而是对于既有认识的审视和怀疑。人是在社会系统中被塑造的,语言和思想也是如此。当我们在表述或者接受或者反对某一个思想时,我们很可能只是某种系统思想的代语者。的确,社会系统先于我们而存在,并以各种形式参与着对我们的塑造。因此,鲁钰一直保持着审慎和怀疑的态度,而且,审慎和怀疑也是向内的,即她时常对自己所确信之事重新审视。
社会系统并不展现为一种清晰的程序。在日常经验中,系统总是模糊的,人们甚至意识不到系统起的作用。当系统悄无声息地内化到我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时,社会系统现象就会被视为自然现象。社会系统是如何运作的?现代社会以来,不同的研究者从政治、历史、文化、制度与习性等角度给出不同的解释。这些解释都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社会系统运作的形式与原理,使原本朦胧的系统逐步清晰起来。比如米歇尔·福柯的研究曾向人们展示了话语的运作形式,以及人如何通过惩罚达成规训。正是对系统运作的研究与展示,让人重新审视了我们既有的文明的秩序及其合理性。
鲁钰两年来的创作涉及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社会系统对人的规训。只不过,她关注的重点并不是人自身外部的系统,而是该系统如何内化于个体之内,以及个体如何从内部来反思已经内化了的规训。
《龙胆紫》和《以拯救为名的规训》两个系列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系统的规训的形象化。《龙胆紫》系列,以龙胆紫的染色的稳定性及其在政治、医学和农业等领域的应用作为背景,鲁钰在一系列作品中呈现出了强制性的话语如何潜入到我们日常生活之中。《以拯救为名的规训》系列作品,模拟了人的皮肤效果,并在这些“皮肤”下面置入了诸如刀片、皮尺、袜子等。每一种物品都包含了一种话语,这种话语以种种形式逐渐内化于我们的意识。正如鲁钰在手记中所说:“规训存在于拯救与伤害之间的灰色地带,它常以‘帮助’‘关怀’‘拯救’或至少是‘教导’之名出现,使个体从外部规训中逐渐习得自我规训,获得自我剥削的自由感受。这一种绵长隐匿的暴力,随着时间内化为个体的一部分,何止是接纳,简直不可分割。”物置于皮下,即规训在个体思想与行为中的内化。而伤口与伤疤,便是隐匿的暴力的表征。
对隐匿的暴力的视觉呈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唤醒人的某种痛感。某种程度上,痛感又能唤起人们对暴力的本能抵抗。因此,我们对规训不仅需要理性的认识,更需要感性的觉醒。鲁钰在日常的工作和思考中,已经意识到了身体的感觉能力的重要性。
鲁钰自幼有着很强的联觉能力。联觉不仅会在不同感官经验之间建立联动关系,更重要的是这将带来陌生的经验,比如声音和气味都会带来不同的形象联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她并没有意识到对联觉的敏感的特别意义。随着身体机能的衰退,抑或随着对知识和经验的习得,我们的感知力正在呈现出颓势。尤其,在算法时代,我们生活的一切越来越程序化,更甚的是,我们也越来越被程序所控制。相比于传统意义上的社会系统规训,算法更像是魔法,将人困在一套系统之中。鲁钰通过展现联觉症所生产的图像,似乎也在提醒着我们在这一切皆可算的时代,回归身体性与感性,这将是一条反系统规训的可能的路径。
鲁钰在怀疑和审慎中思考着自我与系统之间的关系,重新审视了习得的知识和经验,以及重新发现了与生俱来的特别的感觉能力。通过艺术的形式,鲁钰向人们展示了系统规训中隐匿的暴力,并提示了感性作为反思规训的一条路径。人虽然是系统的产物,但不意味着人要被动地承担系统带来的一切伤害。人需要重新认识自我,甚至自我怀疑。因而,我们需要展开一场无尽的,也是无声的战争,而战场不在别处,就在皮肤之下。
2024年12月23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