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动



地   区:北京
策 展 人:
学术主持:
艺 术 家:陈英、李汉威、刘娃、陆平原、商亮、邵丰田、宋陵、汪建伟、王欣、王梓全、徐震、杨扬
开幕时间:2025.1.04 15:30
展览日期:2025.1.4 - 2025.2.23
展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
展览场馆:颂艺术中心
联系方式:
 
  頌艺术中心再次携手没顶画廊推出2025开年大展“永动”,此次展览共汇集了陈英、李汉威、刘娃、陆平原、商亮、邵丰田、宋陵、汪建伟、王欣、王梓全、徐震、杨扬共12位艺术家的绘画、纸本和综合材料作品。以“永动”为主题,呼吁我们正视艺术的长期主义,其作为驱动力,体现着艺术家个体对于艺术和自身生命力的投注。
 
  展览作品从对生物跨纪元共生的沉思,到对AI的思辨性运用;从自然生态到工业与数字生态;从文化遗产的具身痕迹到某一时刻的心理震颤——彼时、此刻,均浓缩为当下的表现形式……这些创作关心人类集体生存状态对于快速的、一次性消费主义的判决,肯定了冲突的合理性并将其作为思维永动的燃料。这也是艺术家的养料。 
 
  陆平原和宋陵的创作强调意义的重新赋予,在此过程中,“生命”的含义得以被再次审视。在“黑色自然”系列里,陆平原借用了法国经典动画片《巴巴爸爸》中的人物“巴巴伯”(Barbabeau)的艺术家身份,探讨了从物件到生命体的转化,指出人类依靠生命度来识别其他物体的行为惯性。而宋陵的画改变了我们看待熟悉事物的视角,无论是标志性地将冰冷的手术工具进行溶解、异化,或是疫情期间将身边的蔬果切面与身体构造进行结合,都体现了艺术家通过赋予事物新的存在形式,反思了旧有的生命秩序。
 
  躯体的感知和异化也是艺术家探讨的核心之一。商亮的“正道仔”系列源自于对力量和完美躯体的想象及渴望,超现实的健硕肌肉一步步发展到近乎荒诞程度,使得肌肉成为了脱离身体控制的独立存在。王欣描绘的身体呈现出一种漂浮、离散的状态。构成身体的粒子,或聚合或游离,诠释着生命、死亡、爱欲、重生几种状态的相互流动。
 
  刘娃、汪建伟的作品关注多物种共生的状态。在刘娃的创作中,她试图捕捉当下不同生命体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生存现状,在剥夺了人类的能动性和主体性后,陌生的观察角度构建出一幅幅后自然的景观。而汪建伟更侧重时间的维度,将跨越万年的物种进化过程凝聚在扁平的一瞬,将万事万物“波动”的存在状态放大,从而强调了存在的时间性和模糊性。杨扬的抽象绘画也与他们分享着同样的“共生”的美学判断,但是其选择的则是拼贴式的创作手法,且共生的对象是同一自然地域上的不同文明。其画面中不同的抽象元素分属不同的文明,原本意义明确的视觉符号被组织在一起后,自身固有的意义变得模糊的同时,诞生了一种崭新的文明的晶体。
 
  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生产工具的变革,亦会刺激艺术家思考变与不变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而创作出作为有机生命的艺术品。徐震的“激情”系列绘画,来源于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于社交软件的使用。每一个人都在不同的“我”之间切换,其情感无论是规整克制或狂放张扬,都受制于软件自身设定的界面模式。白色背景中熟悉的灰绿双色对话框,都传递着流淌于网络聊天中的不同情感状态。
 
  邵丰田对既有的艺术家观看和阐释世界的特权持怀疑论,他尝试通过人工智能和生活中物体图像的相互加工,在画面上模拟出当代人碎片化的信息获取习惯。
 
  陈英的“灰色”系列绘画同样源自于对超工业时代的视觉感知。细腻平滑、鲜艳跳跃,这些数字时代随处泛滥的扁平审美被陈英沿用到绘画中,在此基础之上,艺术家对于绘画工作的把控和取舍更凸显出媒介所蕴含的张力。
 
  李汉威寄生并骇入在当下消费社会的传播媒介。在其最新的“目击”系列作品中,艺术家利用尖端的信息处理技术生成图像。这些技术看似拓展了人类的感知边界,实则隐藏着诸多局限与“漏洞”。李汉威揭示了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深刻介入,同时反映出人类试图超越自身局限的徒劳与可笑,不断挣扎着试图“揪着头发想要离开地球”。
 
 
 
责任编辑:丁娜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