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的艺术利益格局混乱不公,这也是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必然现象。 从根本上说,中国人还没有准备好消费艺术品,这20年,中国人猛一下发了,对于艺术审美是人类最高价值这当时还没有认识。常听说一些经济调查,说某人有上亿的资产,他的理想是开一家出租车公司,他就没有想过把资产投资放大,升级换代,投入更高的城市规划项目,这是价值观的问题决定认识论。许多亿万富翁的别墅里没有一幅艺术品,仅有昴贵的器物,这同样是价值观的问题,暴发户心态与艺术无缘。 艺术的真实价值与市场价格相符合,则是在文明社会,规范经济条件下的事,中国目前这种江湖苟且、兵荒马乱的生态,还很难做到价值与价格相符合。这对推进艺术发展和保持藏家利益都不利,因为人们普遍都是通过价格来认识价值的,而不会从价值本身去判断价格是否合理,这也是古往今来商家赢利的诀窍。在没法说清价值的时候,先用价格把囤货撬高,但这种做法也有风险,当人们的价值意识提升以后,庄家和藏家的抛出就很难升值。所以,价格虚高对庄家和藏家也未必是好事,是双刃剑。事做过头了,总要遭报应。 西方艺术市场,毕竟有200年资本主义和新教伦理的发展背景,艺术和市场都相对讲规矩,艺术经营界对艺术家和艺术品的选择基本符合艺术批评界的学术评论。批评界和经营界各自保持了相对的尊严和适度的利益。 而中国当下的江湖中,艺术出资人往往很霸悍,艺术经营者往往很强势,对批评系统的价值判断缺乏起码的尊重,这样局态下的艺术经营也是一种暴发的、炫耀的、虚幻的泡沫。出资人以为有了钱就有了艺术,庄家以为价格就是价值,其实不然,这里有变数,艺术品的终极价值取决于投资人的眼力、品味、修养和人格魅力。中国的艺术投资人需要虚心学习,提高练好自身的内力,才能做大事。 批评界是普遍奉迎媚俗,投机暧昧,或者最多是八股应景,卖文糊口。为了利益而放弃立场和批评原则,坊间讽为“坐台批评”实不为过。批评界的堕落会给艺术产业发展带来致命的伤害,是非、真假、高下没法分清了。这迟早要出事的。批评界的投机谄媚就像汉奸,经营界的唯利是图就像鬼子,真正的艺术价值就像八路,汉奸以为只要唯鬼子是从,就能吃香喝辣,忽悠鬼子去抓八路,鬼子抓不到八路,最后会把汉奸给毙了。 中国现在的事总的来说就是因为体制不合理,把人的贪欲煽大了,把人的理性、人性熄灭了。利益不平衡,相关各部分就会出事,利益格局重组,就是呼唤理性人性,把这圈子里的结构、层次讲清楚了,规章制定好,各循其道,各负其责,才能可持续发展,现在全是乱的,批评家身份暧昧,充当着各种角色,策展人、藏家掮客、投资股东。这就是乱套。市场是有规矩的,身份一定明确,你是卖批发的,就不能卖零售,你是裁判员就不能是运动员,你不能染指太深,你的公信度就没有了。 我们希望在不远的中国艺术品产业圈里产生有理性制度形成行业道德,行规。过去的江湖码头却讲行规,谁逾越了谁受罚。批评家不能跟艺术家太搅和。也不能跟经营者太搅和。应该由整个产业环链促成批评基金与中介结构。使批评家的收益纯洁化,合法化。使批评家拿了钱还可以指出艺术家作品毛病,对收藏者提出客观的价值判断。这样才能促成艺术利益格局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