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收藏,本来是一件雅事。却为了真伪之争,买卖双方撕破脸皮,由朋友变成了冤家。这样的纠纷,随着近年来民间收藏热的升温而日渐增多。
一件苹果水盂引发两场诉讼
美籍华人David是一名古玩爱好者,尤其对中国历朝历代留下的各种珍奇古董特别感兴趣。一次古玩爱好者的聚会上,David经国内一个朋友介绍,结识了古玩收藏者谢龙胜(化名)。谢龙胜得知David也是一名古玩爱好者时,当下即把David拉到一边,偷偷告诉他说手上有一件祖传“大清康熙年制苹果水盂”,最近手头紧,想要抛售,希望能给这件宝贝找一个真正喜欢它的好买家。David看过这件宝贝后非常喜欢,于是在看过在谢龙胜委托北京一家文物鉴定中心出具的鉴定报告后,双方以9000美元的价格成交。
然而没过多久,一次David在一群朋友面前“献宝”时,其中一位行家朋友反复品鉴后,却认为这件古玩并非康熙年制作,一时场面尴尬,David顿觉有失脸面。
嗣后,David多次找谢龙胜理论要求退货赔钱,都被谢龙胜拒绝。心里窝火难受的David便将此事大肆张扬,到处指责谢龙胜是个大骗子,还雇人跑到谢龙胜所居住的楼道内张贴:“骗子夫妻还我血汗钱”等标语。此后David依然不解气,便一纸诉状告把谢龙胜告上法院,请求退货退款,外加赔偿9000美元。
而不堪其扰的谢龙胜也不甘示弱,回敬了一份诉状,请求法院判令David立即停止毁损名誉的侵权行为,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5000元。
赔了夫人又折兵
法庭上David诉称,任何一件古玩,制作年代都是评价其价值高低最关键的因素。当初自己想买“苹果水盂”,看重的就是清朝康熙年间制造。9000美元不是个小数目,自己绝不会冲动之下随意买下,而是完全冲着谢龙胜的承诺和所谓的鉴定报告。
“而事实上,对方为了达到牟取暴利的目的,不惜以欺诈的手段,串通商业机构制作虚假的鉴定报告。如不判令退一赔一,不足以以儆效尤。”David在法庭上大声说到。
针对David的说法,谢龙胜则辩称,这件“苹果水盂”确实经过权威文物鉴定检测中心检测鉴定,只是对鉴定结论各人有各人的理解,他并未承诺这件“苹果水盂”一定是康熙年间制作,David购买时也没有提出异议。
谢龙胜说,当初交易时,一个愿买一个愿卖,双方均有意向,属合法交易。相反,David不分青红皂白,以张贴标语等方式故意毁损自己的名誉,甚至还扬言威胁,如不还钱就要挑断脚筋、敲断脚骨。“这种言行不但严重干扰了我的正常生活,还造成了很大的精神伤害。”
对此法院认为,涉案的鉴定报告仅对“苹果水盂”的成分作出检测,并未得出是否清朝康熙年间制造的结论。作为古玩爱好者,理应能对该鉴定结论的意思作出正确判断。双方的交易是真实意思表示一致的前提下,根据实物及鉴定报告完成的,不存在欺诈的情况,因此David诉请退一赔一的主张难以支持。双方发生纠纷后,David采取了不理智的方式,毁损他人名誉,据此判决David赔偿谢龙胜精神损失费1000元。
David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退一赔一”的请求非但没得到法院支持,还要“倒贴”谢龙胜1000元,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A货还是B货?
无独有偶,严菊(化名)女士也曾为了一只翡翠手镯的真伪而烦恼过。
2005年夏天,平日喜好收藏珠宝的严菊在“觅宝”时偶然见到一只翡翠手镯,润而不腻,亮而不芒的品相令她爱不释手。
在严菊看来,按照她多年的收藏经验,这只镯子当属上品。不过为保险起见,严菊在决定购买前还是请一家检测中心对这只翡翠手镯作了等级鉴定。
鉴定结论确定这只翡翠手镯为天然A货。有了这张鉴定证书,严菊毫不犹豫地以8000元的价款将这只翡翠手镯收入囊中。
今年年初,严菊为了盘活资金,琢磨着要将这只翡翠手镯高价出售。她带着手镯和当年的那张鉴定证书来到上海一家珠宝店要求寄售,双方初步约定,寄售价格为40000元。
其间,珠宝店也委托了同一家检测中心对这只手镯重新鉴定,结论却是该翡翠手镯为处理后的B货,而并非天然A货。
珠宝店和检测中心的相关人员还特意告知严菊,2005年的鉴定证书有误。
同一家检测中心对同一只手镯的鉴定结论截然不同,天然A货竟然变成了人工B货,市场价格一下子由涨停到跌停,有多年珠宝收藏经验的严菊听到这一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胸闷至极,继而由闷而愤,遂将检测中心告上法庭。
严菊在诉状上称,被告系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与中国实验室认可委员会认可的国家级珠宝玉石检测权威机构,但正是由于被告的鉴定失误,才导致她与珠宝店的寄售合同无法继续正常履行,造成自己巨大的经济损失,请求法院判令被告赔偿经济损失20000元。
检测中心则辩称,涉案的被鉴定物应当是特定物,具有唯一性。时隔三年有余,严菊所称之被鉴定物是否为原物实难查考,原告也没有证据证明该被鉴定物是唯一的,排他的。因此,原告就同一只翡翠手镯却有两种鉴定结论的指责缺乏法律依据,其索赔诉请被告难以接受。
庭审中,考虑到目前检测技术的局限,考虑到维护诉讼双方的声誉和形象,经法庭调解,原被告当场达成和解,由被告一次性补偿原告5000元。
不过事后严菊还是难消心中怒气:“我们普通消费者光凭肉眼和经验识别珠宝真伪终究可能会看走眼的,最后都还是依靠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报告来决定买还是不买的,可要是鉴定机构自己的鉴定能力都有问题,那我们消费者的权利又怎么能保护呢?”
法官点评:收藏鉴定市场亟待规范
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法官侯荣康
随着社会的进步,老百姓收入的增长和文化修养的提升,时下热衷收藏的人越来越多了。当然,收藏的目的不尽相同,有潜心研究的,有把玩鉴赏的,有附庸风雅的,当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把收藏看成是一种投资生财的手段。一件看似平常的摆设一旦与历史扯上关系,就会被看作是古董,人为地赋予文化与财富的双重意义,身价暴涨。
然而由于牵涉到许多学科的相关知识,要对收藏品年代与真伪做出准确鉴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许多收藏者都希望能获得权威部门出具的鉴定证书,给自己的收藏投资吃下“定心丸”。可目前我国没有专门规范鉴定市场的法律法规,也没有专门监管鉴定市场的行政部门,各地的鉴定机构分属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博物馆、拍卖公司等。
由于主渠道的缺位,一些社会经营机构闻风而动,然而目前市场上各种鉴定资质认证混乱、鉴定方法手段不全,因此鉴定水平良莠不齐,很容易出现“之前鉴定是真,后来鉴定是假”,或“这家鉴定是真,那家鉴定是假”的尴尬局面。也有不少消费者把民间的富有实际收藏经验的藏家,即所谓“老法师”当成了鉴定咨询的主要对象,然而部分水平和道德修养不高的“鉴定专家”容易在金钱诱惑下胡乱鉴定,引发了整个收藏市场的信任危机。
总之,建议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能够下大决心整顿和规范古玩收藏市场与鉴定队伍。
而对于普通收藏爱好者来说,除了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品鉴来增强自身对古玩珠宝真伪的辨别能力外,还应该有一定的法律意识,为自己今后可能需要的维权做好充分的准备,毕竟无论是现有科技手段还是经验都还无法做到万无一失。
理财金手指:下手之前还要三思
任何投资都有风险,这句话用在古玩投资领域也不例外。
由于古玩珠宝作为特定物,它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收藏本身就具有相当高的风险,而收藏品的交易更具有风险。收藏品和其它商品不同,首先表现在两者的价值,一般的商品是基于它的使用价值而衍生出了它的交易价值;而收藏品却是因其承载的历史、文化的积淀,审美的情趣等因素决定着其交易价值。收藏品的真伪、优劣、品质所形成的巨大的价值落差是一般商品所无法比拟的。
正是由于影响收藏品交易价值的因素太多,因此在普通投资者面前竖起了一座高高的专业围墙。而在目前收藏品市场鱼龙混杂,连鉴定机构都良莠不齐的局面下,普通投资者在决定进入古玩收藏这座“迷宫”之前,还要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