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讲学社简章
从甫出生便承担了文化交流重任的“讲学社”讲章将现身2012年秋季的北京匡时拍卖会。在思想纷争的五四时期,讲学社虽是其中一个很小的团体,但成就非凡。通过梁启超等人的努力,将外国智者请到中国,将先进的思想引入国内,让新文化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浪潮波及到更广泛的领域,让中国的教育、科学、政治、文学在短时间内得到了革新。 在北京匡时2012年鼎力推出的“南长街五十四号”藏梁氏重要档案中,“梁启超讲学社简章”清晰地呈现了学社的宗旨、人员架构、管理形式以及赞助人,对于了解、研究民国社团的组织形式有着重要的文献意义;同时,它作为梁启超“弃政从文”的文本宣言,极具标识意义与收藏价值。 1917年,梁启超辞去财政总长的职务后就彻底退出政坛,专心于学术研究,尤其是自欧洲游学归来后,梁启超深感以自由主义为核心的西方文明的进步性,决心从事中国的文化建设。他本人一方面著书立说,对中国近三百年的学术思想作了系统的专题研究,发表了如《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术概论》、《中国历史研究法》等鸿篇巨著;另一方面,他亲自翻译外文著作并建立社团引进西方的文明。 1920年梁启超到达上海,与商务印书馆(微博)负责人张元济会面,张提出“拟集同志数人,译辑新书,铸造全国青年之思想”,即获梁启超支持。自欧洲归来,梁启超意识到文化运动的重要性。梁启超决定发起成立共学社,4月成立于北京,提出的目标“培养新人才,宣传新文化,开拓新政治” 。为了增强与国际的文化交流,共学会决定成立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组织。1920年9月,梁启超联合蔡元培、林长民、张元济等社会精英成立了讲学社,它对现代中国学术的发展影响深远。此件梁启超手书“讲学社”简章内容大致为:讲学社董事会包括梁启超、汪大燮、蔡元培、王宠惠、熊希龄、范源濂、王敬芳、张伯岑、严修、张謇、张元济、黄炎培、郭秉文、胡汝麟、林长民等政治社会名流共20余人。其基本计划是以每年董事会基金中2000元招请西方学者一人来华讲演。 为了弥补讲学社的资金不足,除依靠教育部的支援外,还开始一些社会募捐。另梁启超致梁启勋的一通信札中还就收到各界汇来的款项,特别交代梁启勋托朋友代为投资管理。在梁启超等人的筹办下,英国的著名哲学家罗素、美国著名哲学家杜威、德国生命哲学家杜里舒、印度著名文学家泰戈尔都相继来华讲学,四位名哲在中国各地的巡回讲演,媒体报道充分、演讲结集出版,先后都激起了强烈的反响,给中国学术界带来了巨大思想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