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展
辩方将申请重新鉴定
盗窃数额是盗窃罪定罪量刑最关键的依据,出于对法律严肃性的考虑,在石柏魁案中,检察院和法院都没有以投保金额直接认定此案盗窃数额,只作为参考依据。最终,一审判决也未对数额作出明确定论,只依据在故宫内盗窃“情节特别严重”,决定在十年以上幅度量刑。
而辩方认为,在盗窃地点上,现行法律只规定了盗窃金融机构可构成“情节特别严重”,在故宫内盗窃构成“情节特别严重”并无法律依据,并由此提出上诉。
石柏魁的辩护律师黄长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投保金额作为商业合同比较随意、不客观,据此判决对被告人并不公平,辩方在二审中会申请对被盗展品价值进行重新鉴定。
“价格一旦认定出来,就可以根据价格定罪量刑。这样案子就扎实了,无论是判什么刑期,依照被盗物品的价值定罪,完全符合法律的规定。”
调查
无法作价“便宜”被告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盗窃案中,特殊物品无法作价的现象其实并不鲜见。
目前对赃物估价依据的是《扣押、追缴、没收物品估价管理办法》,该规定要求公检法机关在委托估价时,委托书应当包括涉案物品的品名、牌号、规格、种类、数量、来源以及购置、生产、使用时间。
经常代理刑事案件的律师陈枫告诉记者,有些案件中,盗窃来的手机、电动车既没有品牌,失主又不能提供购买资料、产品型号,所以价格鉴证部门无法作价。还有些失窃的艺术品、工艺品,失主认为很值钱,却因不合鉴定条件,无法予以估价。
对于无法作价的物品,检方公诉时通常会撤下。有的虽然诉了,法院也认定了,但判决时还是因为无法作价,法院只能定事实,不能定数额,直接影响案件量刑。“在这种情况下,被告人实际上就算捡了个便宜。”
此外,法院在判决发还违法所得时,无法作价的物品价值也不能计入其中,导致失主难以主张这一部分损失。
法律空白引发争议
特殊物品无法作价的问题在贿赂案件中更为突出。原西城法院院长郭生贵贪污、受贿一案中,反贪干警查获了两幅名家的字和一幅名家的画,检察机关起诉时也对字画进行了指控,但法院最终并没有认定,法院认为公诉方没有完全排除对字画真正价值的“合理化怀疑点”,所以不定。
重庆文强案更富戏剧性,公诉人在计算文强的家庭财产时,当庭出示了贵重物品的清单,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一幅《青绿山水图》。该画曾被鉴定为价值364万余元的张大千真迹。辩方提出异议后,这幅画经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认定为“笔墨粗俗、款字浮弱,为一般仿品”。原来,重庆市价格认证中心根本没对画的真伪进行认定,就评估出了价格。最终,法院从文强的犯罪金额中减去了这笔数额。
法律人士告诉记者,司法实践中,文物、艺术品等特殊物品的真伪鉴定和价值鉴定没有统一的标准,缺乏权威机构和相应的法律规定,容易引发各方争议。
指定机构让鉴宝有门
在拍卖行担任多年法律顾问的张之松律师认为,无论是盗窃案件,还是官员受贿案,都会存在特殊物品鉴定估价的难题。文物、艺术品往往难以定价,而且文物根本就不能出具价格鉴定。对此,有关部门应出台规定,统一特殊物品的鉴定程序和标准。
张之松建议,根据惯例,确定文物、艺术品价值,可以依据前三年同类拍品的平均拍卖价,这样就可以定出特殊物品的市场价格,法律对此应加以明确,解决特殊物品无法估价的司法难题。此外,司法鉴定在司法审判中相对权威,但现在司法鉴定机构只鉴定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张之松认为,国家应该指定由司法鉴定机构承担特殊物品的鉴定,出具鉴定结论和鉴定价格,解决办案机关“鉴宝”无门的现状。 编辑:王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