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一套拍出2.2亿元天价的“汉代玉凳”被人质疑产自江苏邳州的作坊。在此之前,一件被称作宋徽宗《千字文》的书法作品拍出1.4亿元的高价,但很快遭到藏有唯一真迹的上海博物馆质疑。
近年来,中国文物造假事件层出不穷。日前,一家专业艺术品网站深入调查,公布了一份《中国文物造假地图》,其结果可供参考。
记者近日走访武汉市古玩市场了解到,湖北青铜器造假多集中于荆州、石首、监利等地,市场上极少出现真品,多是仿品,而这些在收藏家和卖家心里已是共识。
市场上极少真品,多是仿品
昨日,记者走访崇仁路和古玩收藏市场发现,有青铜器出售的大多是以玉器、瓷器、铜器及杂件为经营方向的店面,而青铜器所占份额极少。记者走访了5家经营铜器的店面,其中有三家藏有少量青铜器,最多的一家也仅有4件。
“那个时期人口少,制作青铜器的过程繁杂、耗时,所以产量很少,青铜器多是给统治阶级和贵族陪葬使用,”国家文物鉴定估价师熊胜华介绍。
虽然湖北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但这些真品目前大多深藏于博物馆中,不可能外流,收藏家手上的一部分也是极少公开。武汉市收藏家协会秘书长万健介绍,“根据国家文物法规定,出土文物归国家所有,禁止买卖,有一部分收藏家手上即使有真品,出于各种心理也不愿意公开。”
因此,目前古玩市场上罕见青铜器真品,多为仿品。虽然如此,湖北的青铜器仿造水平也还是得到收藏家们的认可。
荆州、石首、监利,仿品多发区
在其中一个店面里,当记者询问是否有青铜器出售时,店主说,“真的没有,假的倒是有,这是一块仿西周的‘山字镜’,你要的话200块给你。”记者看到,这块青铜镜直径15cm左右,表面光滑,没有氧化的痕迹,花纹精美,单作为工艺品来说也很有审美价值。
店主介绍,不止青铜镜,市场上仿作的青铜器还有鼎、香炉和各种动物图案,各个朝代和大小的几乎都有。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些仿作的青铜器大多出自仿作青铜器的作坊中,几十平米大小,一个炼铜的炉子,准备一些石头、沙子等原材料,再找几个制作青铜器的手艺人,即可开工,一天可以生产几十个。万健介绍,这些作坊多位于荆州、石首、监利等地偏僻的深山。
而据熊胜华的了解,在湖北会制作青铜器的人可能有大几百,其中手艺精到的有几十人,还有一部分青铜器制作艺人则来自外省。
最大受益者为经销商
虽然这些小作坊的存在基本是个公认的事实,但它的具体位置恐怕只有少数经营古玩的经销商知道。万健介绍,在垄断了商品来源的基础上,经销商可以以较低的价格买进,通常只有生产成本的2—3倍,而这个产品到了买家的手中,价格可能不止翻十倍。
从事文物鉴定十几年的时间里,熊胜华见到的青铜器真品数量有限,“去年一年假的几十件,真的不到十件,而且多是残件。”他说,曾有一位房地产开发商带着一个中号的青铜鼎请他鉴定,那是花了18万8千8购买的,还有一位客人拿了极为相似的一个鼎来,那是他花费6000元从一个青铜鼎制造者手上买的,“虽然两个都是仿品,但价格差别就天上地下了。”
经销商从生产作坊中大量批发青铜器,再将它们卖给零售商,最终这些仿品流向了各大文物古玩市场。而在这个过程中,“经销商是受益最大的,他们垄断了生产,销量比较大,而且价格稳定,”零售商的优势在于,如果有一个仿品被当成真品买走,那么这一笔所赚的钱够他用几年。
但是,几可乱真的仿品也是稀少的,“要做到像真的需要有历史知识,需要工艺水平高,资金投入多,要做出来也很难。”万健介绍。
出现工艺品收藏趋势
据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铅锡刻镂技艺”的传承人敖朝宗,特别擅长制作越王勾践剑,他制造的越王勾践剑精美、古朴,与真品很像。万健介绍,青铜器真品难寻,但将它当成一种工艺品购买收藏,也是一种新的趋势。
唯一对真品比较执着的可能是收藏家,万健说,“收藏家的心理是,家里必须有一两件精品,青铜器是比较高档的中华古文化,必须得有,而事关收藏家的名声,一般都会收藏真品。”
编辑:王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