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资讯
2012伦敦中国艺术品春拍印象
5月18日,佳士得另一场在伦敦南肯辛顿开槌的“中国瓷器、工艺精品及纺织品拍卖”,大清雍正年制款斗彩龙凤纹花口碗,估价4万元至6万元,成交181万元,一举拔得头筹;相同成交价的还有18世纪象牙雕刻嵌玉如意摆件(估价10万元至15万元)和19世纪紫檀长方形条案(估价8万元至12万元);紧随其后的是一件明代青瓷龙泉窑观世音塑瓷佛龛,估价仅3万元至5万元,成交价却高达145万元。
伦敦苏富比于5月16日举行了“中国陶瓷及工艺品拍卖”,恩斯特·詹姆斯·伟兹及其家族收藏的清乾隆褐斑白玉“瑶池仙侣”图笔筒,估价250万元至350万元,成交价达到1553万元;Jersey岛伯爵夫妇及其家族收藏的18世纪清代白玉麒麟骑牛圆雕,估价150万元至250万元,以668万元成交;同样来自伯爵夫妇收藏的清乾隆青白玉高士赏游图笔筒,估价80万元至120万元,以553万元成交。
据了解,在清代单色釉方面,取得较好成绩的有清雍正粉青釉饕餮纹觚,估价250万元至350万元,成交价589万元;清康熙白釉太白尊,底落“大清康熙年制”青花款,原出自The Koger收藏,该拍品估价80万元至120万元,成交价181万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出自瑞典藏家Klas Fahraeus的宋元钧窑天蓝釉玫瑰紫斑盘,估价仅5万元至7万元,成交价则达到505万元。
5月17日,邦瀚斯在伦敦新邦德街举行了“中国陶瓷及工艺品拍卖”,一件清乾隆翠玉雕螭龙纹钮“三希堂”篆字阳文葫芦形印,估价逾千万元,最终成交价3400万元,荣登本场冠军;另一件18世纪青玉雕山水人物大山子,为李鸿章赠予恭亲王奕欣的礼物,后辗转日本、美国,1963年又于伦敦拍卖,成为英国重要的私人玉雕收藏,估价为400万元至600万元,最终以481万元成交。
明清官窑部分则有清雍正仿官釉双兽耳宝月瓶,落“大清雍正年制”青花篆书款,为英国Michaeland Betty Pinney夫妇的家族收藏,估价300万元至500万元,最终成交价325万元;明宣德青花缠枝花卉纹碗,先后经伦敦Bluett and Sons及H. M. Knight之手,估价300万元至500万元,但最终却以流拍收局;其他则有唐代大理石雕罗汉(阿难陀)像,来自欧洲私人及Mamdouh Riaz和Rousset之收藏,估价250万元至350万元,以457万元成交。
5月23日,沃利和瓦利斯拍卖行举办了“中国瓷器工艺品拍卖”,一件来自英国西部藏家玛丽和乔治·布洛赫收藏的清康熙嘉定派竹雕代表人物顾珏制竹雕老子人物笔筒,估价15万元至25万元,最终以360万元成交,此件当为顾氏历经3年左右,用时间心血精雕而成,可谓物有所值;另一件是清乾隆或嘉庆白玉雕仿古三足炉,出自1889年过世的约翰·福特·埃尔金顿中将及其家族收藏,此件估价20万元至30万元,最终成交价210万元。
意外——出乎意料的天价与流拍
在中国艺术品捷报频传的同时,也有一些重要拍品出乎意料地流拍,比如,明宣德青花缠枝灵芝纹碗,此件曾先后于1971年3月和1976年7月于伦敦苏富比上拍,估价150万元至200万元,但遭遇流拍;出自20世纪早期比利时藏家克尔曼斯夫人旧藏的清乾隆绿彩赶珠游龙纹盖罐一对,当为乾隆仿成化天字罐所制,估价160万元至200万元,亦流拍;由Jersey伯爵七世夫妇得自中国驻伦敦大使的清代慈禧碧玉交龙钮印,估价高达300万元至400万元,为本场第一高估价,同样流拍。
这些流拍的重要拍品以及佳士得拍卖中创下意料外佳绩的南宋仿哥釉海棠式小碗,并不仅是本次拍卖中不寻常的个案,更对未来市场走向和行情有一定影响。
一是宋瓷成交表现因等级而异。5月15日表现不凡的佳士得拍品:南宋仿哥釉海棠式小碗,由于此件宋瓷标注为仿哥釉瓷,而非纯粹的宋官窑或哥窑,故在一定层面上存在争议。
细品此器,无论釉色抑或开片特点,均不似官窑或哥窑,而更多地表现为南宋龙泉窑青瓷之特点,只是并非寻常所知之白胎产品,而是不常见之黑胎产品,仅因为其型制规整又古拙,宋韵十足,以至成交如此,足见宋瓷感召力之强大不可阻碍。而论及宋瓷艺术品之路份,当首推等级之分,据宋代文献记载,宋人称寻常龙泉瓷为处州青瓷器,而称此类贡御级别者为秘色瓷器。南宋庄季裕(绰)《鸡肋编》载:“处州龙泉县……又出青瓷器,谓之‘秘色’,钱氏所贡盖取于此。”倘此器为白胎且等级在其上的南宋贡御级别之龙泉窑,那么它的最终价格极可能是在此成交价的10倍以上,并且同时亦将伴随激烈角逐。
此种成交表现因等级而异的例子亦可参考4月4日香港苏富比“天青宝色——日本珍藏北宋汝瓷”拍卖的汝窑葵式洗,其器型虽如本次海棠式小碗一样,为圆器而非琢器,但却不失为一件纯粹的宋代贡御级别瓷器,故最终经34口叫价,以逾估价高3倍的2.08亿港元成交,刷新了宋瓷拍卖的世界纪录。
二是尺寸和款识影响明早期宣德窑瓷器的市场表现。明代早期宣德窑瓷器在伦敦春拍的各家拍卖均可见,但比较其成交表现,却可谓几家欢乐几家愁,造成这种状况的内在因素,仍不外乎品质与等级。
除去宣德窑固有特点外,款字之精到与否成为重要判定标准。宣德一朝御瓷之年款粉本是由当时大书法家沈度书写后,再交由工匠临摹书写于瓷,沈度之书深得圣意钟爱,宣德皇帝常以之为师,故《万历野获编》赞宣德皇帝的书法“学颜清臣,而微带沈度姿态”。
因此,如果要衡量明代早期宣德窑瓷器的价格,一是看其尺寸品相和题材绘工所表现的器物等级,二要看款识是否更贴近沈度法书晋唐风格小楷原本,如5月16日苏富比上拍的宣德大碗,与邦瀚斯上拍的宣德大碗均惨遭流拍,前者款识尚可,后者款识则逊色太多,二者绘工题材与尺寸均为普通官窑等级,品相发色亦不够好。
以美国文玩公司旧藏宣德窑青花暗花大碗为例,其题材与尺寸当为皇家庙堂祭祀大礼所用礼器,于款识书写精到程度上亦明显可见更贴近沈度法书,两相对比之下,器物等级的差异非常明显。
趋势——买方渐成熟高品受追捧
通过本次伦敦春拍的数据和重点拍品的表现,可以发现,买方市场正在趋于冷静、成熟,而中国古代优秀艺术品逐渐体现出良好的价值表现。
首先,由于中国古代优秀艺术品资源的不可再生,以及国际藏家的惜售,并随着多年拍卖的不断消化,数量可观的精品业已进入收藏序列,无可遏制地出现高端货源的紧张趋势,高等级、高品位之拍品(即所谓“高品”)渐趋难得,导致征集难度逐年上升;其次,清瓷市场逐渐退潮回归正常,不再似往日喧嚣,而宋、元、明等清以前之市场亦正逐渐恢复其本来的地位;再次,“熟货”稳步上升,但多年不面市的旧藏或“生货”饱受欢迎,不仅本季拍卖,过往亦曾有多例创造纪录之成交结果屡证后者现象;除此之外,还可以看到,国内顶尖拍卖行成交价不断刷新纪录,高品有渐渐向国内移动的趋势。
纵观本次伦敦春拍,买方资金退而求次,开始关注量少质精、富有艺术趣味的品种。本次拍卖季不乏中国书画艺术品,但成交表现一如往常波澜不惊,显示国际上一贯不以书画为重点或硬通货。宋代以来,在世界上代表中国艺术品的一向是瓷器,这也符合中国的英文本意为瓷器(china)。反观国内,书画与瓷器倒挂现象非常严重,甚至时有近现代书画作品乃至当代作品拍出天价,此现象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