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末尾,西安细雨绵绵。沿着未央区朱宏路西侧一条不知名的小路前行,两旁村寨一切如常。 这片曾见证中国历史辉煌的“城中村”——汉长安城遗址,正处于命运的十字路口:西安正计划通过建立一座75平方公里的汉长安城大遗址保护特区,一方面推动历史遗址保护,同时推进城市化进程。 不过,此次确定“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在37平方公里的遗址保护区外另外圈定38平方公里土地,以“外围开发反哺遗址区”,使经历过唐大明宫遗址保护的文保人士担心,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或将复制“大明宫遗址保护模式”,重蹈其“遗址搭台、经济唱戏”的覆辙。 启动遗址保护 按西安官方表述,汉长安城遗址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遗迹最丰富、文化含量最高的都城遗址,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唯一性。“这是一段无法忘却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西安市市长董军形容。 作为1963年由国务院确定的国家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长期以来,汉长安城遗址范围内的基本建设工程被严格控制。至今,这里仍只是一片房屋低矮的村寨。 但这片南邻西安北二环,西、北为三环路环绕的遗址区,距西安市中心地标钟楼只有20分钟车程,与其一路之隔的朱宏路东侧早已是高楼林立的繁华所在。尤其在西安市政府北迁、西安发展重心北移的情况下,其区位之优越,更加明显。 是故多年来,呼吁开发该区域的声音一直不断。有观点认为,汉长安城遗址上居住着几万人,其日常的种地,建煤场、市场都是对遗址的破坏。因此,“汉长安城遗址开发就是保护,不开发就是破坏”,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西安市政府参事张宝通说。 今年8月3日,西安市委常委会讨论通过《西安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实施方案》(以下称《方案》),8月16日,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及管委会挂牌成立。这标志着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工作迈入了实质性推进阶段。 按照《方案》,特区建设将分三个阶段:今年起至2013年12月为第一阶段,启动、完成7.14平方公里的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申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第二阶段为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完成汉长安城遗址考古普探成果的规划调整和主要文物本体的保护和展示,全面启动特区建设范围内的基础设施。第三阶段为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完成汉长安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是否复制“大明宫模式” 曾主导大明宫遗址保护,有“地产市长”之称的西安市副市长段先念出任汉长安城遗址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令文物界忧心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可能将复制“大明宫模式”。 所谓“大明宫模式”,是指此前西安对唐朝宫城大明宫进行整体保护和开发利用中所寻找到的资金平衡之道。其操作可以概括为:对遗址区和周边区域的居民拆迁安置,然后建设遗址保护公园、重现历史胜景,提升周边地价,以遗址公园外围的土地开发收益支付拆迁安置和公园建设的成本。 原中国文物研究所总工程师付清远介绍,大明宫遗址保护后续遗址主题公园建设中,未按文物保护法规定进行,而是在紫宸殿、宣政殿遗址覆盖土层建设了钢、木结构“柱网状格局”的建筑,并种树。 “大明宫遗址保护值得肯定的是迁走了遗址区上的居民,改善了遗址的大环境;但在遗址上覆土种树、建不伦不类的建筑则严重背离遗址保护。”付清远说。 大明宫遗址上的“违建”后来被国家文物局要求拆除,时任国家文物局长单霁翔为此两次到西安现场督促拆除。但最终,西安也只拆了一个,宣政殿遗址上的建筑仍然屹立。 在付清远看来,大明宫遗址保护的问题在于:要保护的遗址在地下,并没有呈现出来,并且没有为以后的考古发掘和保护留下空间、成了“永世不得翻身”。 “遗址保护的核心是原状保护,而不是改造。”付清远说,“不能将古城遗址当成公园,遗址公园也不是城市公园,不能按照公园的要求来改造遗址。” 在西安,对大明宫遗址保护也存在强烈批评之声。“严格地说,这不是一种遗址保护,就是地产开发。大部分用地都被用作商业开发,遗址公园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陕西省一位文物专家表示,“这是对文物资源的一种掠夺,是一种资源开发型的文化生产,就像挖石油和挖煤一样。” 资金如何筹措? 西安官方也正试图推动汉长安城遗址保护走出一条不同于“大明宫模式”的路子。 “目前已先行启动的汉长安城遗址核心——未央宫遗址保护,通过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严格按国际惯例先保护起来。”知情人士称,“长安城遗址申遗本身正是想避免‘大明宫模式’”。 不过,能否成功寻找到不同于“大明宫模式”的道路,仍存在不确定性。据参与汉长安城遗址保护的文保人士透露,汉长安城遗址保护中充满了微妙的博弈。 据介绍,以申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为名进行的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先期启动项目——未央宫遗址区保护,总投资额75亿元。因此,整个遗址区保护的投资势必更加惊人——此前,西安市完成的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规划面积为19.16平方公里,总投资120亿元,而汉长安城遗址的规划面积达到75平方公里。 在中央财政对文物保护拨款有限、西安市年财政总收入只有600多亿元的情况下,遗址保护巨额资金如何筹措,也关系到长安城遗址保护的路径选择。 此前的大明宫开发中,由于大明宫遗址周边限高,参与遗址区保护的房地产商无法实现支出与收入平衡,西安市政府被迫于2008年给企业新增可供开发土地以平衡资金。 大明宫遗址保护以16平方公里的外围开发面积平衡3.2平方公里的大明宫遗址保护区尚且有困难,要在75平方公里的长安城遗址特区内平衡37平方公里的遗址区保护,难度可想而知。 “一旦最后倒腾不过来、形成经济压力,政府极有可能拿遗址区内土地做交易,那问题就大了。”一位文保人士忧心忡忡地说。目前未央宫遗址以外长安城遗址区域的保护——这涉及到其上居民搬迁,尚无明确方案。 “现在还没有搬空75平方公里内全部居民的设想。”上述知情人士说,如果75平方公里遗址特区内的居民全部搬迁,最后难免变成土地经济。 这位知情人士称,由于离明年七八月专家验收未央宫遗址申遗仅剩不足一年时间,而丝绸之路申遗事关多国。因此,只有到申遗结束后,才会考虑长安城遗址保护下一步的行动以及究竟迁移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