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尊佛像的归乡之旅
台湾知名人士叶景成先生笃信佛教,三十年来先后在台湾购藏古物佛首及佛像32尊。为更好地保护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叶先生愿意将所藏佛首及佛像捐回大陆,并为佛首寻找佛身,使其回归原乡。
2012年7月,叶景成先生与天津武清区达成捐赠意向,决定将这32尊古物佛首、佛像捐赠给天津市武清区。经由台湾文化主管部门批准,32件佛首、佛像获准运出台湾,于2013年1月16日运抵天津市武清区。
根据叶先生的意愿,其中的9尊完整佛像、佛龛将永久保留在武清区的文博馆和报成寺,23尊佛首则面向全国寻找佛身。一旦找到佛身,佛首将被送回原乡,实现身首合璧,再现其法相之美。记者得知这一消息,是因为武清区区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王岚向本报发来了求助信息:您好,我是天津市武清区区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台湾的叶景成先生将收藏的32尊古物佛身、佛首捐赠给了武清区,其中的23尊佛首面向全国寻找佛身。经专家鉴定,其中一尊佛首的大理石材质为河北曲阳所独有,雕刻工艺也是曲阳雕刻的风格,烦请贵报帮忙寻找佛身。
多位名家鉴定佛首来自曲阳
被鉴定为出自曲阳的这尊石造佛头像高48厘米,为明代(公元1368年-1644年)作品,其肉髻高而突出,螺发明显,脸部圆润而丰厚,眼睛向下凝视,显露出慈悲沉静的面容。
王岚称,根据台湾佛像文物鉴定专家的鉴定结果,这尊佛像的大理石材质为曲阳县所独有。大陆的文物专家也进行了鉴定,认为年代、地域及材质基本符合。“对中国佛像雕塑研究造诣颇深的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先生,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的特约专家金申都对佛首进行了鉴定。”王岚说。
3月6日,为探寻这尊佛身的下落,天津市武清区成立专门工作组,到曲阳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举行了座谈会。据参加座谈会的曲阳县文物保护所的副研究员王丽敏介绍,经过国家级雕刻大师刘同保、雕刻专家王国立等人的鉴定,该佛首材质确为曲阳大理石,推测其雕刻工艺也为曲阳风格。“因为雕工比较粗糙,专家分析应该是曲阳民间的雕刻工艺,佛像应该来自民间庙宇。”王丽敏说。
邀您一起帮佛首“寻根”
“专家们表示,曲阳佛教造像历史悠久,佛像散布在河北、山西等地甚至更远的省市,但按当时的交通状况,这尊佛首的佛身在曲阳及附近的可能性较大。”王岚介绍说。
除此之外,专家们还分析出了佛身的一些基本信息:如果是坐像,高应在1.8米至2米之间;如为立像,高约为3.5米至4米。
据了解,工作组一行专门到曲阳县北岳庙,对其收藏的全部无首佛身进行了逐一比对,但没有找到合适的佛身。
为了帮23尊佛首寻找佛身,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海峡之声、中新社、天津日报、天津电视台等媒体对活动进行了宣传报道。天津武清区还开通官方微博和博客,面向全社会征集线索。
为了帮来自曲阳的佛首寻找佛身,曲阳县文物保护所还特意找到河北省文物局,希望扩大寻找范围,也盼望能发动更多的人帮忙寻找佛身的下落。
如果您是佛像的收藏爱好者、专家学者、或对佛像知识有一定了解的人,诚挚地邀请您加入到我们寻找佛身的行动中来,一起帮佛首“寻根”,实现佛像的“身首合璧”。如果您有线索,可以拨打本报“佛首寻根”热线:0312-2057966或18631270775;也可@新浪微博“燕赵都市报保定站”留言。
曲阳启动佛首“寻根计划”
3月20日,天津市武清区佛首寻根工作小组与曲阳县文物部门再次联系,就台湾知名人士叶景成捐赠的曲阳大理石材质的明代石造佛首与佛身“身首合璧”工作交换意见。这标志着叶景成捐赠佛首寻根工作启动。
曲阳是闻名中外的雕刻之乡。雕刻技艺始于汉,兴于唐,盛于元。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曲阳就被汉武帝盛赞为“雕刻之乡”;元代,石雕艺人杨琼的作品“一狮一鼎”,被元世祖忽必烈赞为“绝艺”;清末,石雕艺人刘普治的作品“仙鹤”、“干枝梅”,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银奖,自此“天下咸称曲阳石雕”。新中国成立后,曲阳石雕艺人先后参加了首都十大建筑和毛主席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兴建。1995年,曲阳被国务院正式命名为中国雕刻之乡。 2006年,曲阳石雕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曲阳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石雕)之乡;2011年,曲阳雕塑文化产业园区被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
背景资料
2012年7月,天津市市长黄兴国率团访台,在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和黄兴国市长的见证下,叶景成先生将32尊佛首、佛像捐赠意愿画册交予武清区。2013年1月16日,32尊佛首、佛像运抵天津并被暂时安放在武清区档案局佛首陈列室,其中9尊完整的佛像、佛龛将由武清区永久保存。天津市武清区政府表示,将邀请佛教文物鉴定专家对佛首、佛像进行鉴定,确定文物的风格、年代、地域,尽快使佛首“身首合璧”。叶景成先生笃信佛教,其出身财经界,常年服务于证券、金融业,历任台湾证劵集中保管公司总经理、台湾集保结算所董事长、台湾期货交易所董事长等职,现为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先生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