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无底价”也有可能成为一种假象。
近期,无底价拍卖的热潮从大拍卖公司蔓延到了各类古玩市场,每个周末京城至少有5、6场无底价拍卖,而且场场都是人头攒动,无论是珍奇古玩、珠宝首饰、还是名人字画,“无底价”的诱惑让不少普通消费者大胆走入拍场,理直气壮地举牌。难道,市场里物美价廉的好货都聚到无底价拍场里了吗?
无底价拍卖最早始于2011年秋拍,当时艺术品市场进入调整期,为了刺激市场发展,不少中小型拍卖公司陆续推出了这种针对中低端客户的策略。拍品到底值多少钱,不再由一部分人先定一个价格,而是交给竞买者所代表的市场来决定。由于中低端收藏人群在整个收藏人群中占有很大比例,而“无底价”会吸引来更多的参与者。说白了,无底价拍卖最大的噱头还是“淘宝”,俗称“捡漏”。然而,“漏”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的。同样的艺术品,无底价反而更容易拍出高价。因为人多,价格在不知不觉中一路扶摇直上,反而容易被“抢”高了。
另外,“无底价”在拍卖公司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在古玩市场也同样避免不了。首先是目前造假手段太高,东西的真伪主办方无法完全负责,全靠竞买者自己的眼力,也就是说,花个千八百买个假货也完全有可能。除此之外,活跃在拍卖公司拍场中的“托儿”,也会继续活跃在“无底价”拍场。看似无底价,当有人举牌时就会突然出现一堆人和竞买者竞争,价格一直达到委托人的心理价位才住手。由此看来,“无底价”也有可能成为一种假象,切忌在紧张气氛下失去理智,贸然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