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北京20艺术区联合反拆迁交流行动在上演

时间:2011年07月14日 作者:喻盈 来源:时代周报

  “如果把艺术家、开发商、政府的角色对换一下,一切还会原封不动地发生,因为我们的基因是一样的。”时隔一年多以后,当艺术家张峻回溯曾经轰轰烈烈的“暖冬”反拆迁艺术维权,得出的竟是这样的结论,“维权之后,我对所谓的当代艺术的弄潮儿,(已经)不屑为伍。”

  在外界看来,早已随着拆迁赔偿款的下发而尘埃落定的“暖冬”20艺术区联合反拆迁交流计划,实际上直至今日仍余波未尽,维权胜利的表象背后,暗流汹涌。

  围绕“暖冬”计划的各种声音堪称中国当代社会的一个标本,让我们得以审视一场以“正义”为名的抗争背后复杂的人性。

  覆巢之下,抱团取暖

  还是要回溯至2009年那场北京有史以来最大的艺术区拆迁。

  2009年7月,北京市朝阳区开始大张旗鼓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26.2平方公里乡村土地进入城市土地储备,创意正阳、008、东营等围绕798衍生的将近20个艺术区被列入拆迁计划,涉及上千名艺术家的工作室。

  11月,008艺术区、创意正阳艺术区开发商相继贴出“腾退令”, 勒令所有艺术家在几天内无条件搬走,不仅绝不赔偿损失,还在寒冬里以断水、断电、断暖相逼。艺术家们此前大多与开发商签订了十至三十年不等的长期租赁合同,并斥资装修工作室,突发的腾退与驱逐令他们无法接受。尤其是在北京遭遇六十年罕见的寒冬时,艺术区单方面停水、停电、停暖的反人道举措,彻底激怒了艺术家们。平日里往来稀少的他们开始抱团维权。

  最初是各艺术区自己成立了维权小组,轮流值班,以抵御开发商的夜间强拆;派代表去各级政府上访,反映问题,但回音寥寥。然后有人想到了运用艺术的力量。

  艺术媒体主编戴卓群(微博)想到了一个策划方案:“暖冬—20艺术区巡回艺术交流计划”。因为各艺术区面临的拆迁境况相似,只是紧迫程度不同,单独维权力量有限,抱团取暖或许能放大声音。戴卓群首先找到的是艺术家张玮、喻高(微博)夫妇。他们的工作室所在的创意正阳艺术区,此时正在强拆的风口浪尖上。张玮、喻高又拉来好朋友肖歌、张小涛(微博),“暖冬”计划组委会形成。

  戴卓群在“暖冬”的倡议书里写道:“此次系列活动的主旨既不在传统展览意义上的学术梳理,也不希望成为一次大而无当的群体性艺术节庆行为,而是旨在推进广大艺术家之间从生活到思想上的交流与互动,最终促动情感上的温暖与共鸣。当代艺术界历来不乏禁锢的圈子化壁垒,即便是同住一个院落也往往是车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导致各艺术区域和艺术家之间交流的严重缺失。我想从这个角度来讲,艺术市场泡沫的幻灭、乃至艺术区面临的拆迁困境客观上反而增进了艺术家之间、艺术群落之间关系的人情味道,使大家能够重新思考艺术的终极价值,思考自己从事艺术事业的真正意义。”

  废墟上的舞台

  覆巢之痛下的联合,使得“暖冬”一开始呈现出当代艺术界罕见的团结与平等。2009年12月29日至2010年2月3日,“暖冬”计划的四站活动分别在创意正阳艺术区、008艺术区、将府艺术区、东营艺术区举行。艺术家在现场进行行为创作、拆迁的废墟变成开放的艺术交流展区。经过媒体的传播,不少现场成为沸沸扬扬的公共事件:在008,众多艺术家一起在寒冬中身披棉被进行名为“解决”的行为艺术展;所有艺术家手持从废墟中捡来的砖头,组成“砖头党”,眼睛死死盯着远方,静立一小时;当“暖冬”行动受到压力,200多名艺术家一起头戴诡异面具,忽然现身2号线地铁,这场短暂的地铁夜游,也有艺术维权转向“地下”的隐喻。

  大腕艺术家与名不见经传的艺术从业者们的作品被平等地放置在同一片废墟中供人观看,肩并肩携手维权。这样的“景观”曾使“暖冬”格外引人注目。“没有人分大牌小牌,甚至,我们并不强调我们是艺术家,艺术只是我们维护生存权利的一种表现形式。”负责“暖冬”媒体宣传的核心组织者之一肖歌在那时曾不无自豪地对时代周报记者说。她并没有想到,这种团结与平等何其短暂,分歧与内讧在极端的情境下一触即发。

  争夺领导权?

  争论在“暖冬”第三站“文武双全”的策划过程中已经产生。

  当时工作室位于黑桥艺术区的艺术家孙原、彭禹,希望能够加入“暖冬”的核心策划团队。戴卓群、肖歌两次提议,但被张玮与张小涛否决。肖歌后来回忆了当时的情况:“早期我跟小涛有过一次分歧,是为了孙原能够进入我们团队,因为我觉得他很有才华,又主动要求进入核心团队,我觉得是不是应该给他一个位置……这就是一个临时的组织机构,不存在权力什么的,我认为开放性大一点没什么问题。孙原我不了解,但小涛跟张玮说他很霸道,他是一个人要最后把这个(活动)吃掉。”而张小涛对同一件事情的表述是:“当时有很多艺术家就已经指明要官,要封一个策展人,我跟肖歌都有争执……”

  在第三站之后,张小涛退出了“暖冬”的活动。他对郑阔说,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个人正好面临展览的筹备,很忙,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暖冬”过程里出现了很多意外的情况,他怕形势会失控。他还提到了自己的心寒:“尤其我看到那么多人性丑恶的东西,还刚刚开始就在里面分权力分利益,相互孤立,相互斗。”

  另一重矛盾出现在创意正阳艺术区的张峻与张玮之间。张峻是创意正阳本身的维权小组的带头人之一,他与坚守艺术区不肯搬迁的艺术家们一起轮流值班、守夜,在气温平均零下九摄氏度的严寒中,只能用一个废铁桶烧火取暖,也亲历了与强拆的暴徒们短兵相接的肢体冲突。在他看来,张玮从不亲自守夜(张玮由工作室助手代为值班),却在“暖冬”计划当中出尽风头,成为“维权明星”,似乎显得动机不纯。

  张峻认为,这一场艺术区维权的基本与核心价值在坚守、值班,“假如不值班,晚上(艺术区)就(被强)拆掉了。还搞什么‘暖冬’、游行?一切都不存在了!”由于当时维权的形势并不明朗,政府也尚未对艺术家的集体行动做出任何正面回应,因此在那时的张峻看来,像他这样默默坚守者的苦战苦熬,似乎只是增加了“暖冬”领导层成员的媒体曝光量,塑造出了几个“明星”。

  暖冬组委会,这个肖歌眼中不存在“权力”问题的临时组织机构,在张峻等参与者看来,却显然是开放性不足、争权夺利的“领导层”。如果仅仅是一场以解决艺术区拆迁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维权,谁领导、谁策划似乎并不显得那么要紧,但由于中国当代艺术“泛政治化”的特殊语境,几乎所有人都以为或相信,今日的行动会被载入艺术史,所以谁是其中领袖变得至关重要。

  人们夹杂着各种各样难以辨明的目的加入进来,猜忌丛生。媒体选择性的关注,也迅速摧毁、瓦解了艺术流民与艺术明星之间“平等”的表象。

  2·22事件

  在一系列的分化之后,“暖冬”濒临解体。有传言称,2010年新年刚过,就有人要拉出一个名为“维权第一线”的新平台, 替代“暖冬”继续年后的活动。

  但随后发生的一切完全出乎众人的预料。情势急转,不但“维权第一线”来不及成立,连“暖冬”也匆匆了结。

责任编辑:阿特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