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专家怎么成了假文物的托 文物是“一文不值”

时间:2011年09月14日 作者:焦红艳 来源:法治周末

  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张忠培谈24亿元“金缕玉衣”鉴定事件:

  在我眼里,有些文物就是无价之宝,如果非要用钱来衡量,是"一文不值"。---张忠培

  一件价值万余元的“金缕玉衣”,经过几位顶级文物鉴定专家的评估,身价竟然飙涨到24亿元,而持有者以此从北京某银行骗取贷款6.6亿元。

  当谎言被揭穿、“金缕玉衣”的虚假外衣被剥掉时,一场关于文物造价、虚假鉴定的议论再次展开。究竟收藏品鉴定是否可信?谁才能成为收藏品真正的定价者。

  “值多少钱”不是鉴定的范畴

  法治周末:考古学家或者文博专家参与社会鉴定的情况现在很多,您怎么看?

  张忠培:考古学家,作为科学家,首先要求真,搞科学研究、作学问是求真的路。

  搞收藏的人,他们的东西也都是花钱买的,请你去鉴定,如果你说是假的,收藏的人可能面临破产,你说是真的,他才可以保值、增利。

  搞收藏的人,基本上是求利的,而考古学家应该是求真的,求真和求利之间很多时候是矛盾的,所以我认为考古学家不仅不能有个人收藏,也不能为私人收藏家或者私人博物馆鉴定文物。

  另外,法律规定,地上地下水下的文物均为国有,市场上可以交易的合法文物只能是传世文物。现在市面上很多文物其实是出土文物,与盗墓有关,考古学家更不应该去鉴定这些非法文物。

  其实我觉得,考古学家应该不涉及到鉴定的问题,考古发掘的东西都是真的。文博专家有时需要对一些传世文物进行鉴定。

  跟盗墓有关的鉴定不能去做,但是当盗墓者被抓了,有关执法部门需要专家去鉴定的时候就应该去。

  法治周末:针对这次24亿元“金缕玉衣”的鉴定事件,如何评价几位专家的行为?

  张忠培:我很气愤。

  “金缕玉衣”,一定不是传世文物,只能是出土文物,就凭这一点,专家就不应该去做什么鉴定。

 “金缕玉衣”从来没有交易过,这是没有市场价格的东西,24亿元的依据何来?24亿元这个数目,不仅超越了鉴定专家不能估价的行为底线,还为骗子骗银行提供了一个依据。

  这几位专家,没有遵守作为鉴定者应该遵守的规矩,没有实事求是。他们到现在还不承认自己水平不行、眼力不够,还说自己是专家,而且把发生错误的原因全部推给了无法说话的史树青(编者注:“金缕玉衣”鉴定者之一,曾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7年已过世。),他们首先是失德。其次,骗贷的后果已经发生,他们也该负一定的法律责任。

  还有,我想提一下牛福忠这个人,北京中博雅文物鉴定中心鉴定委员会主任。

  “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都是他帮着穿成的。他明知道是假的,却接受谢根荣的委托请了专家来做鉴定。他不仅戏弄了这些专家,而且还应当被视为参与了谢根荣的骗贷行为,应负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治周末:如何得出24亿元的鉴定结论?

  张忠培:这超出了鉴定的范围。

  鉴定的范畴应该包括两部分:一、真假;二、是否具有历史的、科学的、艺术的价值以及这方面价值的高低。一般私人鉴定甚至不该鉴定其属于几级文物,因为鉴定文物的级别属于行政部门委托专家进行鉴定的法定行为。

  估定其金钱价值,不应该属于鉴定的范畴。

责任编辑:阿特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