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鉴定者无鉴定责任
作为唯一一位用铜官窑的柴火窑古法烧制出失传1200年的唐代“鸡血红”的人,望城铜官镇的湖南省陶瓷工艺大师胡武强被称为“窑神”,多年仿制长沙窑的经历让他成为鉴定长沙窑的专家。胡武强告诉记者,他一个朋友曾把他做的一个长沙窑拿到长沙一家颇有名气的鉴定机构鉴定,没想到这家鉴定机构鉴定为长沙窑真品。当这个朋友告知该鉴定机构真相后,这家机构马上承认鉴定有误,并把鉴定证书收了回去。“看到鉴定证书被收回,我这个朋友无可奈何,毕竟法律并没有规定鉴定错误要承担鉴定责任。”
【提醒】 胡武强说,由于目前国内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并没有规定鉴定错误要承担鉴定责任,所以藏家即使买到赝品也不能追究鉴定机构及专家的责任。因此藏家对鉴定结论要多留个心眼,购买贵重艺术品前多咨询几家权威的文物鉴定机构,避免遭受损失。
现状
无法律管 无机构管 无鉴定责任
省收藏协会理事庄宪之表示,虚假鉴定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把赝品鉴定为真品,第二种是在鉴定时擅自更改文物的年代等内容,从而大幅提高其评估价。
鉴定专家队伍混乱,是否有法律法规对鉴定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呢?记者采访省文物局和省收藏协会后了解到,目前长沙有司法效力的文物鉴定机构有三家,其中省文物局批准的有两家,分别是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和省文物交流鉴定中心,另外省收藏协会的文物司法鉴定中心做出的司法鉴定结论能被法院采纳。这三家鉴定机构通常只鉴定文物的真假,并不会在鉴定报告中对文物进行估价。
省文物局博物馆处负责人指出,“目前国内艺术品鉴定市场处于"三无"状态:首先是无法律管,虽然文化部2009年出台的《文物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对文物鉴定有相关规定,但这部行政规章的内容并未涉及目前广泛存在的民间文物鉴定;其次是无机构管,省文物局只对该局批准设立的文物司法鉴定机构进行管理,民间文物鉴定目前没有机构管理;再次是鉴定者无须承担鉴定责任,即使文物鉴定被确定为虚假,也难以追究鉴定者的责任,因为没有哪条法律法规对此进行明确规定。”
这位负责人说,艺术品收藏自古就有,过去之所以没出现这样大规模造假行为,源于传统社会对诚信道德的尊崇。过去民间收藏主要通过古董店等中介维系,古董店只有诚信经营,才能长久经营下去。而今,由于高利益的驱使,加上违规成本几乎为零,所以许多民间鉴定机构都给赝品出具虚假鉴定报告。
规范
规范程序 明确责任
随着艺术品投资规模日益扩大,真伪的鉴定变得尤为关键。湖南金州律师事务所律师陈立红认为,虽然虚假鉴定不像食品造假对个人带来危害,但是其长远危害甚至高于三聚氰胺。虚假鉴定泛滥的行为如果得不到遏制,势必会扰乱艺术品交易市场,给广大藏家造成经济损失。
“只有加强行业自律和政府监管,才能有效遏制虚假鉴定泛滥的现象。”陈立红指出,国家应该完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规范艺术品鉴定行为。首先应该规范艺术品鉴定行为的主体,提高艺术品鉴定行业准入门槛,对鉴定机构的注册资本、鉴定人员资质和数量进行明确规定,确保鉴定机构鉴定结果的权威公正,目前欧洲不少国家要求鉴定证书必须由机构认证,一旦存在虚假认证,可追究机构的法律责任。其次,应规范鉴定结论描述,鉴定证书必须有认证细节描述,形成法律追责的根据,同时规定如果难以形成肯定的鉴定结论,应该鉴定结论中加上保留性意见。此外,应该建立对鉴定者的问责机制。例如,在假造文物“金缕玉衣”被评估价值24亿元后,不法商人借此从银行骗贷6亿元,几位“权威鉴定专家”的行为已经产生了严重的社会后果,应该追究其相应的社会责任。唯有加大惩处力度,才能让专业鉴定不再成为肆意敛财的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