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筱北 导语:还记得人们在高谈阔论“张晓刚[微博]的作品能否成就中国当代艺术首件过亿拍品?”还记得年轻艺术家贾蔼力的作品高价成交后人们预测年轻艺术家的崛起,还记得……无论回忆是苦是甜,一旦走出回忆,现实总是多了一份沉重感和压力。当代艺术市场持续走高的美好想象纷纷和流拍擦肩而过,一轮更比一轮“见底”的成交价和成交率亦在处处舔舐中国当代艺术拍卖市场破裂的伤口。“贴有中国符号标签的当代艺术名家几近遭遇集体滑铁卢,或在泡沫挤干的低价位上不断流标,或以市场价30%或更低的‘白菜价’成交。”香港苏富比[微博]2012年秋拍中国现当代艺术夜场落槌后,策展人顾振清在微博中如是说。而在已经结束的中国嘉德[微博]2012年秋拍中,虽然本季嘉德顺应市场趋势,全面下调作品估价,并且对拍品类型进行重组:具有“中国符号”的作品大面积缺席,同时提高传统写实作品的数量。但这次传统写实作品仍没能“救市”, 126件拍品仅以6813万元的总成交额和63%的成交率显得比春拍成绩更为单薄。同时,主打经典老油画的诚轩亦无拍场亮点,但依旧被当做“黑马”立于秋拍市场。足以料想,一方面,弱市之下,不退则进的自我安慰思想深深驻扎在众人心中,另一方面,弱市抄底的思想也在更多的买家心中滋生。然而,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来说,现在是否是抄底的好时机?当代艺术市场是否已经触底?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话语权“换手” 刘尚勇曾经指出:“当代艺术市场是否触底,首先要考虑这个底线谁来定?”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还未成型。不论是社会面貌,还是艺术家个人生活状态以及对艺术饱含的高度敬意,都使得作品具有对特殊时代的高度感悟。这类具有艺术历史厚重感的作品被首先开发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藏家购买建仓,但率先开发的藏家恰恰是国外藏家,如希克和尤伦斯。之后,随着中国藏家的兴起以及画廊和拍卖行的发展,这一批艺术家的作品市场如日中天,不仅如此,亦带动了刚刚兴起的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还处在艺术市场初级阶段的中国藏家采用简单的“听市场”方式,跟风掀起了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第一轮热潮。而在经历过一次暴跌之后,从2010年当代艺术市场再次以崛起之势站立在二级市场上的时候,这个市场就已经不再以简单的购买方式为主导,藏家对作品的经典性以及艺术家代表性的追求已经取代了原本的用耳朵购买的方式。2012年,当代艺术市场再次陷入调整。市场经过这一次调整,国内藏家的购买方式再次发生变化,并且这次变化,已经上升为质的变化:国外藏家首先建立的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概念逐渐被打破,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品收藏概念被打开,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话语权也逐渐由中国藏家为主导。北京保利现当代艺术部总经理贾伟说:“从2008年到现在,其实中国藏家已经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简单消费,就是听到了什么名字就买什么作品;第二个阶段是大家只买重要的作品,可是艺术市场的重要作品已经很稀少了;第三个阶段,也就是目前藏家正在经历的阶段,这个阶段的藏家愿意更有针对性和更有趣味性的去挑选作品,我喜欢我就是喜欢,我不喜欢,那这个名是谁、这个人有多重要,都和我没有什么关系。”而11月初,知名艺术品经纪人李苏桥在微博中也以提问的方式调侃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话语权的转变。他说道:“伦敦海伍德美术馆(Hayward Gallery)正在展出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包括了陈箴、顾德新、梁绍基、没顶公司、孙原和彭禹、汪建伟[微博]、徐震、段英梅等8位艺术家,展览标题耐人寻味----艺术之变,来自中国的新方向。展览大部分作品为尤伦斯、希克及西方其它私人收藏。 疑问是,中国当代艺术新方向谁说了算数?”此外,著名市场媒体评论人波洛克近期也表示:“中国的艺术市场充满了那种依靠艺术品转手买卖、在短时间内牟取暴利的‘伪藏家’。而现在这种情况已有所改观。”并且认为:“在这种时期,有着明确、独立的收藏理念的当代艺术藏家将会逐渐建构属于中国自身的当代艺术收藏体系,并逐渐形成一个以中国藏家为主的市场。总体而言,他们也在遵循着当代艺术共同的国际趋势和走向,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已经与国际市场同步。”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格局将改变,新市场开发需要时间 但是,藏家自身认识的提高却不能在短时间内改变市场格局。主要原因有三点。 首先,中国艺术市场相关政策和法规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 中国海关对中国境内艺术品关税的制约一方面遏制了文物艺术品的流失,但另一方面也阻碍了艺术品境外市场的流通。当代艺术市场作为活跃度较大、市场底子薄的门类首先被海关“盯上”。虽然在香港以及近日在798设立的“艺术品保税区”能够缓和一部分关税带来的开销,但艺术品保税区是否能真正缓减艺术品税收带给艺术市场的压力?暂且不谈地理交通位置的不便利,也不谈这项工程从启动到最终形成规模需要多长时间,“艺术品保税区”的本质似乎就与正在发展中的中国藏家收藏思维存在一定差异。董梦阳[微博]曾经谈到:“在保税区里保存不用缴纳关税,但是不能不拿出来,这不是艺术品交易的最终目的。交易艺术品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收藏、进入家庭。” 另外,对于限制当代艺术市场发展的赝品泛滥、市场结构失调等问题,北京市场准备实施为进入市场的当代艺术品进行“身份证登记”制度。但过早对还未全面成形的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进行调控,刘尚勇也用六点概括其不可实施的理由。(见文《艺术品“身份证登记”制度可否解决格调不高、赝品泛滥等问题?》) 其次,艺术品基金集体调整,当代艺术市场脚步放缓。2010年前后,先后有几十家基金及信托公司进入艺术品市场,当代艺术品作为升值潜力较大的种类被基金公司作为投资组合的首选。但是“中国式艺术基金”年限通常较短。据报道:“未来的1-2年,是艺术品信托的退出年,2013年底前,将有29款产品面临兑付期,涉资26.42亿元。”艺术品拍卖作为基金产品最佳的出货途径,在未来的一两年里,二级市场必定会充斥此类拍品。但这批基金中的产品多为市场高峰期时购入,相比于现在的市场状况,显然很可能陷入“高价买入,低价卖出”的尴尬局面。但是,艺术品基金愿意以多低的价位出让这些作品?买家又愿意以多高的价位买入这些作品?在这场博弈中,买家和艺术品基金谁都不愿意服输,市场也必将周转于二者之间,短时间内难以应付更多的“市场调整”。 最后,话语权转手,新市场品种开发需要更多时间。从2005年到2012年,中国藏家的进步有目共睹,短短的7年时间已经完成了收藏3个阶段的转换,在新一轮的市场转换中,藏家思维的改变以及新话语权的转变也必将影响到下一轮市场的发展趋势。李苏桥也曾说:“市场的回落常常带来新一轮的报复性增长。不过,下一轮行情,交易的品种会有所变化,因为很少有人会在短期内,把别人建的‘仓’做到一个历史新高位。”也就是说“新资本不买旧资本的账”。 “那么未来会成什么样子?”北京保利现当代艺术部经理贾伟说道:“市场上公认的最顶级的作品会越来越贵,因为它越来越稀少。而因为收藏家的群体变了,藏品可能更具个性化和多元化,这个时候艺术形式也会改变,不光体现在架上二维的作品,有可能三维作品如装置、影像等,只要有人去接受它,慢慢就会有更多人去接受它,只要出现了领袖型的人物带动大家去认识,那就会有一拨人对它更了解。” 这两年,拍卖行纷纷开发新市场。中国嘉德也透露,在嘉德成立20周年之际,将会推出抽象艺术专场。但是,新品种的市场开发却不是拍卖行抱团就一定能取暖成功。香港苏富比在对年轻艺术家市场的开发以及今年秋拍对抽象艺术市场的开发力度都不小,但“重拳击在硬石上”,调整中的市场终究没有给出同等的反弹力度。新市场的开发总是需要时间的配合,然而这个阶段需要多久?“在未来的3年里。”贾伟给出她心中的答案。